徐中海
摘要:情感教育是提升学生社会情感品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从情感教育方式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角度分析思考,提出了一些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实践方法,以期推动情感教育模式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思考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模式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生的教育较为形式化和功利化,仅以最终成绩最为教学目标,并且教学过程缺乏灵活性,忽略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与语文课本中存在的情感因素,造成学生与教师关系疏远并且在学习语文课文时容易出现情感认知偏差方面的问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小学语文目前存在的问题,增强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课程改革中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思路,在传统的教学思路中加入了情感教育,要求语文教师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在将情感教育融入于教学过程中,以达到更好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目标。
一、情感教育具有的意义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丰富多彩的外界充满了好奇心与求知欲,因此他们对周围事物充满探索的欲望,但小学生受到社会经验、认知能力以及实践深度的限制,对自我情感的控制能力不强,从而也严重地影响了身心健康成长,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注入情感教育,引导小学生情感发展,从而培养小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陶冶小学生的情操、丰富小学生情感的情感世界,这样也是人文素养教育中加强对小学生情感教育十分重要的环节。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所谓触景生情,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有它特定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以及它所要表达的情感。因此,在学生正要接触作品时,教师一定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在饱含激情的状态下学习。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是几句导语、一首歌、一幅画或一段视频等等。如,在教学《瀑布》时,为了让学生对瀑布有一个直观、全面、形象的认识,在开始上课时,笔者播放了瀑布的一段视频为导入,当瀑布的壮丽景象出现在学生面前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大家都被这大潮神奇壮丽的自然景观所震撼,拥抱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通过创设情境,笔者调动了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近课文,走近钱塘江,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品析文本,品味情感
小学语文中的文章尽管简单易懂,但小学生要准确地掌握文章中的思想内涵是具有一定的困难性,因此这就离不开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准确把握小学生思想情感,进而找准语文文章情感的抒发点,把情感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中,努力实现语文教学和小学生思想之间产生共鸣,实现情感教育的目的。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书寫了在冬天的晚上,小女孩光着脚丫卖火柴的场景十分的悲惨与凄凉,作者通过雪花的飘落与自然环境烘托出小女孩这一悲惨的命运,这部分使得许多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当时情景,教师在讲这个部分的内容时,尤其是小女孩所看见的五次场景,从而上升这篇文章的主旨大意,教师引导小学生在理解课文之后,进而揭示出资本家对人们的迫害,以小女孩作为典型的劳苦大众中悲惨命运的代表,引出小学生对现在美好生活的珍惜,再通过联系作品中主人翁的生活情况,用童话故事这一形式向学生讲述一些现实道理,针对性地揭示与引导小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从而达到启发他们的情感作用。
情感深深渗透在文章中的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之中,在品赏词句时,教师要抓住文中的关键句,讲清深层内涵和蕴意,让学生“披文入情”,体会文章的“味”,与作者产生感情共鸣。如,抒情散文《海滨仲夏夜》一文中,作者对大海的描写实意是在表现人的生活,是潮声,更是心声、时代声。在这里,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反复使用“涌”、“闪烁”、“滚动”等动词,生动地展现了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景观。作者尽情描绘大海的神奇,为大海的动感重重涂上了一层雄浑的色彩。饱含激情的笔触,使学生顿感大海的宏伟,激发了学生积极向上的心志,使学生品味到大海有激情喷薄的一面,也有柔和秀丽的一面。
(三)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朗读是表达情感的途径,情感的表达是朗读的前提,因此说“三分诗,七分读”。文章所蕴含的感情,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反复朗读,才能让学生体会出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内化成自己的情感。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多一点感情指导,通过教师范读和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意境美,以及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
如,《草原即景》是一篇融自然美、人情美和语言美为一体的感人之作,教师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在“读、思、议、想”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草原的迷人景色。在有了初步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读自悟、美读品悟,使学生的情感被激发,情感流露于表情之中,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要求。
(四)延伸阅读,体验情感
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情感教育也是如此,这是一个长期积累、厚积薄发的过程,而这远远不是有限的课堂教学与教材所能够达成的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在立足课堂教学,在搞好教材教学的基础上开辟更为宽广的阅读空间,带领学生冲破教材、教参的牢笼,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与横向发展。
如学完一篇文章后,可以引导学生来阅读同一作者的不同文章;或是不同作者同一题材的文章,让学生来深刻体会作者不同的写作风格与情感。需要注意的是,课外阅读的主体依旧是学生,但并不是与教师无关,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要为学生提供一些适合的书籍,并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爱来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以体现阅读的自主性与独立性,这既是学生理解文本的提升,又是提高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同时教师要做好检查与督促作用,以让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课外阅读。
总之: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情感培养关键时期,在小学语文中开展情感教育不仅可以加强师生之间良好情感关系的建立,还对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理解有着就很强的推动性作用。所以小学语文要勤于思考、积极探索,更好的将情感教育融入于语文课堂当中,促进学生的情感素养、文化素养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益.试论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的展开[J].好家长,2015(16).
[2]王树成.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浅谈小学语文情感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6(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