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自主学习,教学策略,历史科
目前,我国课堂教学最大的问题是教师对学生过度掌控,教师扶着学生、牵着学生甚至绑着学生完成教学过程。新课程历史教育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虽然新课程的自主学习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历史教学模式依然存在。一些历史教师担心开展自主学习会耽误教学进度,不敢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使自主学习观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因此,深入探讨历史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实施策略,对历史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自主学习的历史教学基本特征
历史教学中的自主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创造性的讨论式学习,实现历史知识自主构建的实践活动。历史教师的指导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学生通过自我或师生的讨论,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体,其间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也是历史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径。由此可见,实现学生的自主性发展既是历史教育的目的,也是历史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历史教学中狭义的自主学习,通常是指课堂上师生互动式的教与学,包括教师、学生、知识内容和教学评价等四个基本的教学要素。这四个教学要素的互动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
历史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是以教材知识为主要依托,同时强化对实践的体悟,不断地把对教材知识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的体验相结合,以此开发智力,培养历史学科能力,获得创新意识和能力。
从自主学习的结构模式(图1)看,培育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历史教学中自主学习要解决好的首要问题。可以说,历史学习既是发展能力的学科教育,也是生活行为的养成教育。所以,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持久的学习兴趣,不单是自发产生的,还是通过长期的历史教育引导而形成的。历史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习知识、道德与技能,而且还要将强化学生持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作为重要目标。那么,历史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呢?表1为我们示范了很好的策略。
自主学习的结构模式,强调学生要创造性地学习历史。历史知识包括两个递进层面,即显性的、符号化的教材知识和隐性的经验方法。所谓创造性学习,就是指学生会学、善学,即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对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内化。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获得,并不是在头脑中建立零碎的、只言片语的、互不联系的模糊印记,而是形成一个深刻获得、结构化的整合体系。学生对历史新知识的学习,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机械地记忆,这种学习单靠记忆,单靠死记硬背,所学知识不稳固,而且是死知识,不会灵活运用;另一种是在理解基础上,将所学新知识与已有的经验相联系,与已有的知识体系相联系,并且依照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為核心,形成良好的、有机的知识结构。以《启蒙运动》一课的学习为例,表2提供了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案例。
表2说明,学习的本质是学生不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技能结构和经验体系的过程,是将外在的知识与技能内化为自身素质的活动。能否真正理解,使学生知道怎样学习才能效果好,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关键,也是历史教师强化学法指导的重点。学生掌握多样化的历史学习技能及方法,改变盲目学习的状况,是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的重要目标。历史自主学习要把学法的指导摆在突出位置。
此外,自主学习的结构模式,还要求历史教师创造性地教学。自主学习结构重视学生主动性和探索性地学习历史,但并不轻视教师的作用,教师的帮助对于学生的历史知识建构和自主发展极为重要。所以,历史教师要进行创造性地教学,要正确认识和熟练运用两种教学思路。第一种教学思路是“学、讲、练”,即按照学生自学、教师讲解和学生练习的程序来组织教学。这种教学思路强调学生的自学,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教师讲解要突出重点和难点。第二种教学思路是“问、论、启”,或称之为“在问题解决中学习”。第二种思路是教师针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的历史问题,通过对历史问题的思考、讨论,去尝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学生综合运用原有的历史知识与经验方法,查阅有关的史料,从而做出合理的分析、综合与判断,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学生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案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分析、概括和评论。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对历史知识之间的关系,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并强化对历史知识的综合应用。在日常教学中,对高年级学生采用第二种思路,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从某种意义上说,“学、讲、练”和“问、论、启”是历史自主学习的核心路径。
二、历史自主学习的主要教学环节
历史教学中的自主学习,主要包括创设目标情境、调控师生关系、调节情绪状态和学习反馈评价等环节。这些教学环节是教与学过程中有机的组成部分,虽不是固定不变的,但具有可操作的教学技术及实践路径。
1.创设目标情境
历史知识是人类活动、背景和文化产品的一部分,是具有情境性的。历史学习同样具有情境性,知识是不断被运用发展的。历史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对历史教育而言,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最重要的是设置体现操作性、趣味性、激励性、探究性的学习目标(任务)。以目标情境让学生产生探究历史新知的欲望,以及解决问题的热情与责任感。目标情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资源,能促使学生自主地去寻找、验证、评价甚至自主建构认知途径。以《抗日战争》为例,自主学习中设置的目标情境如表3。
从探究学习的视角看,创设自主学习的目标情境,主要是学习方法的运用,强调摆事实讲道理。学生尝试证据运用的方法,一定是目标情境的必备环节。在目标的实施中,师生要注重证据搜集,甄别证据的真伪,并以此形成学科技能。果能如此,历史教学就不再会是师生对教材知识的简单再现,而是师生在具体目标情境中不断开发、推进知识的探索,并在活动中获得更多的参与和体验。在自主性目标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知识,提高分析、比较和判断的能力,形成逻辑推理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务实求真的科学精神。
2.调控师生的自主互动
自主学习是在学生相对独立情况下完成学习任务、寻求解决问题的一种认知过程。事实上学生并非完全独立,而是在群体中的积极、主动地学习。对学生个体而言,因为存在着智力、能力差异,绝对的个体自学会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能力相对较弱学生的自主学习权利。因此,自主学习应是学习群体之间的相对独立。为了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实现互补、互助,教师最好采取“同组异质”的分组法,注意合理搭配。每五人左右为一小组,群体内搭配兼顾智力、能力和兴趣爱好的差异。在合理分组的前提下,再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习过程的情绪、状态、讨论氛围等可使小组成员间相互促进。
另外,历史教师还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去主动探究,真正突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体现在指导学生能力的提高上,要恰到好处地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师生的自主学习,主要以思维的“交互”来完成的,并逐渐实现自动化。模式结构(图1)中的师生“交互”是指教学的讨论、点拨。
讨论、点拨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互动”,而这种“互动”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思考及对技能的领悟,这种“互动”优于依靠重复练习性的学习。“互动”强调提供适当的问题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进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和对一般原理的掌握,以便能把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新的问题。当学生遇到自主学习障碍时,教师要以“讨论一互动”来启发学生。例如学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唐太宗”,当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发生偏差时,教师利用恰当地时机与学生互动讨论这样一些问题:“看他对历史发展起的作用”,“看他的作为是否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看他是否符合当时人民的利益”。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其他学生的发言,将这些发言与自己的观点相比较,避免自主学习时过多的无效,以提高学习效率。
3.调节自主学习的情绪状态
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情绪,直接影响学习气氛。情绪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注意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在历史自主学习中,教师要将学生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历史教师要在课堂上精神饱满,以对历史之同情的态度展现历史,对上课充满自信。这样学生就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的感染。学生自主学习时,历史教师要善于运用不同的策略,调整学生的学习情绪。表4提供了一些調节策略。
简单地说,情绪调节是对学生的情绪感知、控制的过程,其核心是使学生的情绪得到充分发展,人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是从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完善人出发的。提高学生对情绪的自觉意识,主要是为了控制情绪低潮,保持乐观心态,不断进行自我激励。情绪的调节不是要去除或压制情绪,而是在觉察情绪后,调整情绪的表达方式。以适当的方式在适当的情境表达适当的情绪,就是健康的情绪管理之道。
4.关注自主学习的反馈评价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要靠学习成果的反馈评价来实现。传统的教学经常出现反馈不及时的现象,例如传统的提问、板演等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但是覆盖面小,时间有限,教学过程的调控处于盲目状态。教师单纯的课堂提问也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要求,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生会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因此,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评价与反馈,得以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深层的沟通。在沟通的基础上,教师采取一定措施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使其树立信心,逐渐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设计科学、合理的自主学习反馈评价表,可以改变教师唱独角戏、满堂灌的现象,也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通过提问、讨论、展示、练习、神态、姿势等多种样式,及时从学生那里获得反馈的信息,并做出快速分析,从而了解学生对教师输出信息的接受和理解程度、目标实现程度,及时调控教学进程,对失误进行补救。教师还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等间接的反馈信息,实时地对自主学习进行调控。
历史自主学习提倡学生不仅要把知识作为认识的客体,而且要将自己作为认识的客体。要时时反省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了解自己对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对自己做出客观的自我评价,从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使自己的注意力、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不断提高。
自主学习的反馈评价问题,实质上是多元性教学评价。历史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知识探求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知识探究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以促使学生保持足够的学习热情,进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实践证明,只有历史教师重视学生学习的反馈评价,因势利导地进行评价和反馈,及时调控教学过程,才能使自主学习处在最佳状态。
三、历史自主学习的教学实施原则
自主学习是近年来历史教育的热点问题。而历史自主学习的效率、模式等问题的探讨对认清历史自主学习内部成分之间的关系,揭示历史课程要素与自主学习机制的联系,从而为教师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提供了积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建议。因此,本文对历史自主学习要正确处理几对关系,还要提出一些具体建议。
学生与课程要素的关系。课程要素包括教师、学生、历史教材和教育环境等方面。历史教学的本质是教师、学生与历史教材等要素相互作用的运行过程。历史教学的规律也是教师、学生与历史教材等要素相互作用中运行规则的反映。历史自主学习的实践强调,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主体地位,历史教师的指导必须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中心,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历史教材编写或教育环境利用也必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特长发展服务。总之,历史课程要素的整合必须与学生的心理发展相适应,教师指导、资源开发、环境适应必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服务。当然,历史自主学习还是要以现有的教材为主要课程资源,这点也是明确的,否则自主学习的实验就偏了方向。
传授与学生自主的关系。学生历史自学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由不会到会的过程,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历史课堂传授与学生自学的关系看,低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比较低,要求学生的自主学习时,决不能弱化历史教师的指导。历史课堂教学要始终贯穿教师的指导过程,以教师的引导、传授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意识、习惯、能力和方法。等待学生进入高年级以后,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历史教师就要适当放手,鼓励学生开展广泛的历史阅读和相关的学习实践活动。因此,以历史课堂教学为主要阵地,在传授学法中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是自主学习的教育思辨精神所在。
掌握知识与全面发展的关系。历史自主学习的教学改革,视野要开阔一点,要以历史课堂为中心,但并不仅局限在历史知识、技能的教学上。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培养目标包括以下几个要点:第一,适应性。要使学生学会主动适应,而不是被动适应。学生不仅要适应历史学习的技能与方法,还要适应历史学习的内外部环境。第二,选择性。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素质和兴趣发展自己的历史学习特长。允许学生有选择历史学习的内容、方式和方法的权利。第三,合作性。历史自主学习不是单兵作战,仍然是一种主动的合作。在现代社会中,鼓励竞争,也强化合作,善于合作、乐于合作对学生的发展更为重要。因此,自主学习同样需要创造学习的环境,使学生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合作精神。第四,参与性。鼓励学生都成为历史学习一切活动的积极参与者。通过主动参与,达到主动学习、主动锻炼的目的。
自主学习作为一种先进的当代教育理念,历史教学中必须在教师有效的调控下才能发挥高效性。如何调控自主学习,又不是简单地一两篇文章所能论述完整的。它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学习对象、课堂环境以及教学手段等各方面要素的变化,来制定具体的教学运用策略。因此,历史教师只有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通过合理的自主学习规划、环节,才能真正实现促进学生会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发展,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作者简介]沈春华,中学高级教师,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历史教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教学论与课堂教学评价。
[责任编辑:王雅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