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 冉
祭孔服饰演变初探
□ 徐 冉
自山东曲阜首建孔庙伊始,至清朝末期停建,中国历史上曾建有1560多座孔庙,遍布全国各地,构成了中国的孔庙群体。孔庙祭祀是对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历代贤哲的释奠活动,经历了从孔子后裔、鲁都曲阜到天下通祭的过程,隋唐以后更是成为传统社会的“国之大典”。孔庙祭祀的时间、程序、服饰和乐舞等仪式,在不同时期不尽相同。探寻孔庙祭祀服饰产生、发展与演变的过程,对于研究2000多年以来孔子“以衣守礼”的服饰礼仪观,和现代世界各地文庙祭孔服饰的形制规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孔府旧藏服饰作为全国屈指可数的传世服饰馆藏地,以其服饰藏品的种类繁多,选料精良,面料丰富,工艺手段复杂闻名全国,它包含了朝服、公服、便服、常服、吉服、丧服、礼服等男女及儿童多种服饰种类,可谓是中国传统穿着文化明清民国时期的集中而典型代表,再由于孔子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孔府服饰成为中华传统服饰的静态标本和“活化石”。在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过程中,针对孔府旧藏服饰的普查工作就发现了祭孔服饰355件。这批服饰以清代的乐舞生服饰为主,也有个别民国时期的祭服。
祭孔大典,是祭祀孔子的典礼,称为“释奠礼”。释、奠都有陈设、呈献的意思,指的是在祭典中,陈设音乐、舞蹈,并且呈献牲、酒等祭品,对孔子表示崇敬之意。《礼记·文王世子》记载:“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最初祭孔每年只有秋季一次,后增为春秋二次。后来,人们又在阴历八月二十七日(相传为孔子诞辰)举行大祭。这一天的祭孔仪式隆重,连在私塾念书和在学堂里学习的学生也要放假一至三天,以示敬重。参加祭孔的人员,最初只限于孔氏直系子孙。祭孔被当作国家的大典后,“家祭”仍照常进行。国祭多由皇帝专门指定的大臣、地方官或皇帝自己亲至阙里孔庙致祭。祭孔,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与怀念至圣先师孔子,而主要在孔(文)庙举行的隆重祀典,2000多年来从未间断,成为世界祭祀史、人类文化节史上的一个奇迹。祭孔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478年,孔子卒后第二年,鲁哀公将孔子故宅辟为寿堂祭祀孔子,孔子故居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孔庙。汉高祖刘邦过鲁,以“太牢”祭祀孔子,开历代帝王祭孔之先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各地纷纷建孔庙,直至县县有孔庙的盛况,孔庙逐渐演变成封建朝廷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
历代帝王或亲临主祭,或遣官代祭,或便道拜谒,总计达196次。祭孔大典在古代被称作“国之大典”。自唐玄宗于公元739年封孔子为“文宣王”后,祭祀孔子的活动开始升格。宋代后祭祀制度扶摇直上,明代已达到帝王规格。至清代,祭祀孔子更是隆重盛大,达到了顶峰。曲阜孔庙的祭祀典礼名目繁多,规格不一,仪式内容也不相同。从参加祭祀的人员分,有家祭、官祭两类;从祭祀种类分,有丁祭、行香、祭告、时享、祫祭、遣官致祭、遣官祭告、释奠、释菜、荐新。
祭孔服饰作为大典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形制的形成与发展不仅受到历代皇朝礼仪服饰制度的影响,是古代传统等级观念下“严内外、明等级、辨尊卑、彰贵贱”的一种物化载体。祭祀仪仗服饰既从属于礼仪制度,又隶属于冠服制度的一部分。“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在适合于各种不同礼仪场景的诸多礼服中,最为庄严隆重的服饰是参加祭祀活动所用的祭服。祭服的等级甚为严格,不同款式、不同文饰、不同色彩均有不同含义,并对应于不同等级、身份的人。参加祭祀的献官不同,祭祀穿着的服饰肯定也不尽相同,除皇帝钦祭、遣官至祭外,例由衍圣公担任。清代在入关以前,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就非常重视衣冠形式,曾先后制定上自皇帝,下至宗室、官员的冠服制度。而后,康熙皇帝也曾立下“本朝冠服,上下有章,等威有辨,自国初定制,迄今遵守”之严令。至乾隆,衣冠形制更为详尽,并绘成图式,以供参照和遵守。
我们这里所说的祭孔服饰主要是针对“祭孔大典”中献官和乐舞生所穿戴的服饰而言,它的等级决定大典的等级,在此我们把祭孔服饰根据参祭人物角色等级的不同主要分为两部分,献官服饰和礼乐舞生服饰。
孔府文物档案馆档案 康熙三十二年十月 皇子致祭的大典仪注
献官,就是在释奠大典中,向神位献礼供祭的官员。
根据主献官的官位等级不同,可将祭孔等级分为三类:
1.帝王亲临致祭或皇子致祭。历史上曾有汉高祖、东汉光武帝、北魏孝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后周太祖、宋真宗、清圣祖、清高宗等12位皇帝19次到曲阜祭祀孔子,其中,乾隆帝8此到曲阜祭拜孔子,康熙、乾隆都是亲行三献、三跪九叩礼。
帝用祭服即是在各种祭祀场合中皇帝所穿戴的服饰,其属于礼服的一部分。祭祀被历代王朝的统治者视为国家社稷之根本,正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所以历代统治者均十分重视祭祀活动。祭祀制度位于清代一切典制之首,清初便将其定制为三等:大祀、中祀和群祀。圜丘、方泽、祈毅、太庙、社稷为大祀;天神、地祗、太岁、朝日、夕月、历代帝王、先师、先农为中祀;先医等庙,贤良、昭忠等祠为群祀。其后,略有更易。
光绪末期时,将先师孔子改为大祀。根据祭祀内容的大小和重要程度,皇帝或每年亲祀,或隔一两年亲祀,或遣官恭代。《礼记·曲礼下》:“无田禄者,不设祭器;有田禄者,先为祭服。”郑玄注:“祭器可假,祭服宜自有。”顺治十年(1653年)正月,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傅景星奏言:“自古帝王一代之兴,必有一代之制……朝有朝服,祭有祭服,所以肃臣民而格上下也。”伴随着祭祀等级、规模、时节和场合等的不同,祭祀所用服饰也有所差异。但不管何种祭服,除了区别等级身份之外,都以表达诚敬之义为共同目的。
据记载,皇子致祭需穿“蟒袍补服”,各陪祀官“有蟒袍者穿蟒袍补服,无蟒袍者穿有颜色常服补服行礼”。
2.遣官致祭。遣官祭告,是皇帝因有大事而派人祭告。遣官到曲阜致祭,始于东汉建武五年(29年),光武帝刘秀过阙里,遣大司空宋弘致祭。北魏皇兴二年(468年),献文帝派中书令高允到曲阜,以太牢祀孔子。唐、宋、金三朝很少遣官致祭,元末惠宗遣官致祭最为频繁,每隔几年即进行一次。明代遣官致祭很少。明初,朱元璋尊孔循礼,规定每年仲春和仲秋的第一个丁日,皇帝降香,遣官祀于国学。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因孔庙遭遇火灾曾派官慰祭。清代祭告较为繁杂,乾隆一朝,遣官祭告就达16次之多。遣官致祭具着公服,就是补服。
3.衍圣公致祭。衍圣公,是孔子长子长孙嫡系后裔的爵位。“衍圣”之意,既是衍续孔圣人的高贵血统,也是衍续几千年的儒家文化传统。衍圣公的主要职责就是祭祀孔子,其余,诸如管理林庙,管理孔氏族人,管理先贤先儒后裔,推荐任命官员等,都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如果遇上皇帝亲自到曲阜祭祀孔子,或者派官到曲阜祭祀孔子,衍圣公还要参加陪祭。阙里孔庙举行释奠礼,除皇帝亲自致祭或遣官致祭外,例有衍圣公主祭孔子、四配,属官分祭十二哲、先圣、先儒、启圣祠、崇圣祠、寝殿、宗庙等。祭祀前,也会对祭服更换有明确要求。
主要程序如下。
涤生:祭前15日,衍圣公率各官着公服,到牺牲所,查视牺牲肥瘠,选择牺牲,其中,选用者用温水涤洗,名曰“涤生”,并且命令负责这项工作的人员,要每日刷拭一次。
张榜:祭前3日,衍圣公着公服在大堂用印后,将祭祀大榜用彩亭、鼓吹发榜,送往孔庙。各官着公服迎于门外,礼生前导,钟鼓齐鸣。将大榜张贴于奎文阁北壁之左,同时,张贴于崇圣祠、中兴殿北墙之右。凡列名者,俱着公服伺候。族长、四氏学亦各张榜于诗礼堂。典籍、司长、管勾、百户亦各张于榜棚。
同日,衍圣公着公服恭立于大堂,迎祝。并出府至同文门恭立戒誓。
沐浴:设誓牌复位,各入东、西幕次沐浴,与祭人员更换明衣、青素绢布之服。
陈设:执伞官奉曲柄伞张于大成殿之前,典仪官率陈设礼生先陈设各坛祭品,协律官率设悬乐生照大成乐式陈设乐器,并领冠服等件。
更衣:将祭,杏坛楼鼓工鸣鼍鼓三通,阴阳官报子时。
明代 万历年间颁舞谱
清代 舞生红绸袍
清代清代 舞生绿绸系带
民国 玄色缎绿绸里一等祭服
正献官、分献官、陪祭官、供事俱斋服出斋宿所,依次前行,入诗礼堂,堂上鸣鼓。
赞相唱:“更衣!”
各官俱更祭服,升堂序立。
践位:正献官以下俱立大成门内,司香、捧帛者在正献官北侍立,鸣赞生立于殿陛之上,执事生员、礼乐生俱公服立阶下。
祭祀礼毕,众官齐集燕享,正献官以以下下,,礼礼乐乐引引导导进进金金声声门门((即即现现启启圣圣门门))。。堂堂上上鸣鸣鼓鼓。。
清康熙年间 曲阜孔庙用舞谱
民国民国 紫缎织锦边祭裙
民国舞生袍服民国 舞生袍服
赞赞相相唱唱::““更更衣衣!!””
李湾村东头有一处民居,面锦江而靠后山,竹篱院墙,满庭花草,厅堂上方有联道:“万里风云三尺剑,一庭花草半床书。”半床书可从满墙贴去的字纸窥见一斑,看似习练书法抄录的草字诀,其实不然,那是屋主人搜集的方言字词,如“筑”“渡”“凼”“杵”等,字好认,意义却想不到,比如“筑”,筑盐菜,腌咸菜也;比如“渡”,渡滚水,灌开水也。许多方言为古汉语的遗存,追究下去,学问就大了。还有,李湾人管上班叫“上殿”,嘴一张,身份陡然高贵起来。
各各官官俱俱更更公公服服升升堂堂金金丝丝堂堂,,序序立立。。
以以上上这这些些程程序序进进行行之之前前,,““正正献献官官、、分分献献官官、、陪陪祭祭官官、、供供事事””等等具具着着““公公服服””。。
随随着着历历代代帝帝王王的的褒褒赠赠加加封封,,祭祭典典仪仪式式日日臻臻隆隆重重恢恢弘弘,,服服饰饰等等也也多多由由皇皇帝帝钦钦定定颁颁行行。。
例例如如::唐唐开开元元二二十十一一年年,,命命刺刺史史、、县县令令主主祭祭孔孔子子,,朝朝廷廷并并按按照照祭祭祀祀制制度度颁颁给给明明衣衣,,““唐唐高高祖祖武武德德九九年年((662266年年)),,封封三三十十三三代代孙孙孔孔德德伦伦为为褒褒圣圣侯侯。。又又命命褒褒圣圣侯侯朝朝会会位位同同三三品品,,祭祭祀祀、、冕冕服服亦亦如如之之。。””
北北宋宋规规定定祭祭祀祀孔孔子子一一律律用用法法服服行行礼礼,,并并专专门门制制定定祭祭服服制制度度颁颁给给州州县县。。宋宋真真宗宗天天禧禧二二年年((11001188年年))赐赐文文宣宣公公家家祭祭冕冕服服。。宋宋徽徽宗宗政政和和元元年年((11111111年年))五五月月,,颁颁赐赐祭祭服服一一。。
金金章章宗宗明明昌昌五五年年((11119944年年))六六月月诏诏,,准准衍衍圣圣公公祭祭庙庙初初献献用用四四品品服服四四梁梁冠冠,,亚亚献献用用七七品品服服三三梁梁冠冠。。
明明太太祖祖洪洪武武七七年年((11337744年年)),,赐赐阙阙里里祭祭服服一一套套、、七七梁梁冠冠一一。。
祭祭孔孔大大典典中中,,比比较较固固定定的的角角色色就就是是礼礼乐乐舞舞生生,,特特别别是是祭祭孔孔乐乐舞舞中中,,乐乐舞舞生生的的服服饰饰,,是是构构成成祭祭孔孔乐乐舞舞的的一一项项重重要要组组成成部部分分。。
礼礼生生,,是是孔孔庙庙释释奠奠庆庆祀祀活活动动中中,,负负责责礼礼仪仪方方面面事事宜宜的的生生员员。。礼礼生生又又分分为为““赞赞礼礼生生””和和““爵爵帛帛生生””。。赞赞礼礼生生和和爵爵帛帛生生归归典典籍籍厅厅管管辖辖,,祭祭祀祀时时出出诗诗礼礼堂堂,,礼礼生生赞赞礼礼。。爵爵帛帛生生是是捧捧爵爵生生和和捧捧帛帛生生的的通通称称,,祭祭祀祀时时捧捧献献爵爵、、帛帛,,洗洗擦擦祭祭品品。。
乐乐生生,,是是孔孔庙庙释释奠奠庆庆祀祀活活动动中中的的乐乐舞舞人人员员。。又又称称““乐乐舞舞生生””或或““佾佾生生””。。
明代祭孔舞生和乐生服饰相同,身着绯袍,头戴展角幞头,足蹬皂靴,腰紧革带。按“绯袍”(红色)的装束,是明代四品公服,“革带”原是士大夫以上的配物。
清代舞生的服装,虽然款式和颜色与乐生相同,都是“补袍”(官服),但是乐生和舞生两者袍子的质料还有明显区别。即乐生为上,舞生为次,执事生则又次之。所以说,两者袍子的质料和前后“补子”的图案就是区别乐生和舞生生身的标记。
明代祭孔舞生和乐生服饰相同,身着绯袍,头戴展角幞头,足蹬皂靴,腰紧革带。按“绯袍”(红色)的装束,是明代四品公服,“革带”原是士大夫以上的配物。
清代舞生的服装,虽然款式和颜色与乐生相同,都是“补袍”(官服),但是乐生和舞生两者袍子的质料还有明显区别。即乐生为上,舞生为次,执事
民国 祭祀冠服图谱
乐生袍子用红缎质料做成,前后方襕绣黄鹂。
舞生袍子用红绸制成,前后方襕绣金葵花。
乐、舞生两者均蹬皂靴。
舞生腰系绿色绸带,而乐生则系绿色云缎带,但两者形制相同。
乐生和舞生冠有“冬式”与“夏式”之分。冬冠用骚鼠皮制成,冠顶镂花铜座,上植明黄翎;夏冠顶部装饰与冬冠相同。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朝廷颁定的各直省乐舞生服饰与国学乐舞生相同。
由此可见,清代孔庙乐舞生的装束,也是乐舞等次及其身份的标志。
进入民国时期祭孔舞蹈突出礼容的特征,是在袁世凯1913年大倡孔教,所谓保存国粹,发扬国性的历史背景中形成的。民国初期乃至20世纪30年代,曲阜及各直省孔庙的祭服,也就是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孔府文物档案馆内至今尚且保存的祭祀官服饰,即上衣是用紫褐色的绸料制成,上有九章纹九团花,腰系黑带,头顶黑色方形平顶帽,下裳为紫缎织锦边祭裙,脚下蹬皂靴。
孔府旧藏服饰的珍贵在于其是完整的传世文物,是考察中国服饰的绝好标本。对祭孔服饰的探究不仅使我们了解、学习了明清和民国时期的祭孔服饰形制规矩,对各地文庙祭孔服饰的选定也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1.《礼记·文王世子》
2.《礼记·祭统》
3.束霞平《从“穿戴档”论清代皇帝祭祀用仪仗服饰》
4.《礼记·曲礼下》
5.《孔府档案 》
6.《阙里志》
7.《阙里文献考》
8.李之藻《泮宫礼乐疏》
9.孔尚任《 圣门乐志》
(责任编辑:牧风)
Jikong fushi yanbian chutan
Xu r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