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粉彩话吉祥天津博物馆藏粉彩瓷赏析

2017-06-28 12:52
收藏家 2017年6期
关键词:彩瓷粉彩纹饰

□ 刘 渤

清代粉彩话吉祥天津博物馆藏粉彩瓷赏析

□ 刘 渤

说到清代彩瓷,人们自然就会联想到具有代表性的康熙五彩、雍正粉彩和乾隆珐琅彩瓷。雍正粉彩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历史地位,素以精细、淡雅、柔丽著称于世,具有艳而不俗,细而不繁的美感,达到粉彩瓷器的最高峰。

粉彩最早在康熙晚期已出现,初创时期的粉彩瓷,与五彩相近,吸收了珐琅彩的制作工艺,其它色彩大多仍沿用五彩的做法。至雍正时期,粉彩瓷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特征是彩绘人物或花朵时,先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然后将彩料施于这层“玻璃白”之上,再用干净的毛笔轻轻地将颜色依深浅浓淡的不同需要洗开,宛如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没骨画。突出了画面纹饰的阴阳和浓淡,立体感极强。比五彩更加娇艳、淡雅、柔和,又称为“软彩”。天津博物馆藏瓷中有部分清代彩瓷,其中的粉彩瓷很有特色,现选择其中十余件以飨读者。

清雍正“二年试乙号样”款粉彩荷花纹盘(图1)高6.1、口径33.8、足径25厘米。敞口,浅弧形壁下收,圈足。盘里白釉上以粉彩绘荷花盛开之美景,三朵开放的硕大荷花在碧绿的荷叶衬托下随风摇曳、阴阳翻转,六朵粉嫩的荷花或亭亭玉立,或含苞欲放,如出水之芙蓉。三两棵红蓼、茨菰点缀其间。口沿外是一周细小的松石绿如意云纹边饰,外壁是繁密的鱼子纹和缠枝纹锦地交错开光,呈大如意云头型,内绘折枝花纹,纹饰绘画精致。整个瓷盘,用了淡粉、嫩红、葱白、葱绿、蛟黄等彩料,色阶丰富。盘内构图疏朗,盘外构图繁密,布局疏密有致,色彩雍容华贵,浓重艳丽而又不失清雅之趣。外底中心白釉下暗刻双圈及楷书“二年试乙号样”六字二行楷书款。由此可知此盘是雍正二年(1724年),呈给皇帝御览挑选的一件试烧样品,极为罕见。这种款识也为我们研究雍正早期粉彩瓷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清雍正款粉彩五蝠八桃过枝纹盘(一对,图2)高4、口径20.5、足径13.2厘米。此对盘敞口,弧壁,圈足,足内青花双方框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胎质洁白细腻,釉面光润平整,盘通体白釉上绘五蝠八桃过枝纹,两个桃枝由盘的圈足处沿外壁向上延伸至盘里,俗称“过枝”。外壁绘三个桃子,两只红蝠;盘里绘五个桃子,三只红蝠。一共五只蝙蝠,寓意“五福”。《尚书·洪范》载:“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也就是一求长命百岁,二求荣华富贵,三求吉祥平安,四求积善行德,五求人老善终。而八只仙桃寓意长寿,着色突出鲜桃的胭脂红色,再加上桃枝上嫩绿的树叶和粉红、月白的桃花相映衬,浓淡相宜,仿佛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活灵活现的即将熟透的水蜜桃。画面布局亦生动别致,疏密得当。运用过枝的画法,显得新颖不俗。蝠桃组合,纹饰寓意“福寿双全”,这对盘子堪称清雍正官窑的粉彩精品。

清雍正粉彩福禄寿三星人物图梅瓶

(图3)高53.5、口径13、底径23厘米。唇口微外卷,直颈,丰肩,长圆腹下收。通体以粉彩在白釉上绘画纹饰,颈部彩绘博古图和红色的灵芝纹,花瓶、方壶、书籍、果盘巧妙地组合在一起,红、黄、蓝、绿搭配得体。肩部是矾红彩绘画的祥云,云下飞舞着红色的蝙蝠。腹部通景构图,瓶正面以福、禄、寿三星人物为主题纹饰,瓶后面为高大的松树,所绘三星人物慈眉善目、仙风道骨,八九个童子身着红、黄、蓝、绿、紫等色彩衣穿插其间,有的执戟,有的提磬,有的举荷,有的牵蝠,增加了喜庆、祥和的气氛。特别是中间的禄星,头戴黑色官帽,三绺花白的胡须飘洒胸前,身穿大红色官袍,手持上朝用的白色象牙笏版,色彩醒目。右侧的老寿星,肩上扛着长长的龙头拐杖,拐杖上还系着宝葫芦和红色的灵芝,左手托举着红白相间的仙桃,身后跟着一只仙鹿。人物头顶上飘着红色的祥云和飞舞的蝙蝠,按其谐音,整幅纹饰寓意“洪福齐天”、“松鹿延年”、“福寿双全”等。画面上蝙蝠、梅花鹿、寿桃,用它们的谐音来表达福、禄、寿的含义,突出的人物是福禄寿三星。

瓶上所施彩料层次丰富、粉嫩柔和,所绘人物画与清代中期绘画风格一致,器形硕大,寓意吉祥。瓶上装饰的红灵芝、红祥云、红蝙蝠、红官袍充满了“中国红”的元素,突出了矾红彩表现的艺术效果。是清雍正粉彩瓷中运用矾红彩最好的精品佳作。

福禄寿三星高照,人们常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祝愿长辈幸福长寿。道教创造了福、禄、寿三星形象,迎合了人们的这一心愿,“三星图”就成了清代绘画和器具上日常装饰的吉祥图,粉彩瓷也不例外。

图1 清雍正“二年试乙号样”款粉彩荷花纹盘

图2 清雍正款 粉彩五蝠八桃过枝纹盘

图3 清雍正 粉彩福禄寿三星人物图梅瓶

图4 清雍正 粉彩花卉纹瓷墩

清雍正粉彩花卉纹瓷墩(图4)高22、口径19.3、腹径26、底径19厘米。呈鼓形,墩面齐平,鼓腹,平足。墩面镂空一圆钱形,钱面用粉彩绘粉、黄、红色花朵纹,周围连着八个如意式披肩,披肩是绿彩和粉彩相间,均以方格锦纹作地,上绘粉彩折枝花卉纹。鼓腹上是四组粉彩折枝花卉纹,有菊花、牡丹花、玉兰花和杏花等。墩下部是与上部披肩相对称的如意形花卉纹。平足无釉,瓷墩内施白釉。此瓷墩造型小巧,纹饰细腻,色彩艳丽,上下纹饰繁杂,腹部纹饰简洁,整体构图疏密得当。

清雍正款粉彩花卉纹高足盘(图5)高10.6、口径20.9、足径8.5厘米。敞口,弧壁,喇叭式高足。造型轻盈秀巧,胎质洁白细腻,釉面细润纯净,内外壁均以粉彩装饰。盘内底中心绘折枝牡丹纹,内壁饰萱草花、山茶花等花卉,外壁以摇曳盛开的虞美人花占满整个画面,花朵颜色深浅不同,花心色料堆积较厚,吸收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没骨”技法,突出阴阳向背,极富立体感。喇叭形圈足中上部有一周凸起的弦纹,中间点一周红彩点,中下部是一周青绿色卷草纹装饰带,足内青花横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书款。此高足盘体现了雍正瓷器淡雅柔丽的时代风格,是雍正粉彩瓷中的代表作。

清雍正粉彩仕女弈棋图瓶(图6)高41.7、口径11.8厘米,圆口微侈,溜肩,圆筒形腹,圈足。肩部粉彩绘画琴棋书画和灵芝图,是文人喜欢的四艺和吉祥如意之物。腹部主题纹饰绘仕女弈棋图,两个仕女身穿天蓝、松石绿襦裙围坐在方桌前下围棋,一个坐褐色木制靠背椅上,一个坐绿色镂空的鼓凳上。在下棋的过程中还相互击掌致意,以示礼貌。两个童子在桌前玩耍,一幅其乐融融的景象。

清乾隆彩华堂制款粉彩教子图碗(图7)高6.6、口径13.3、足径6厘米。口微撇,深圆腹下收,底微凹,圈足。口沿内有青花双弦纹,碗内底,青花双圈内绘粉彩,山石、芭蕉、花卉及公鸡、母鸡图。口沿外有青花双弦纹,碗外壁用彩绘蓝色的太湖石和长满鲜花的树分隔成两组“教子图”。通景绘土坡、山石、花卉、青草、公鸡、母鸡、小鸡图。公鸡站立在太湖石上、母鸡在草地上教小鸡觅食、寓意大人在教育孩子,胎质细腻。碗壁胎较薄,迎光透视,从内可看到外壁的花纹,碗底胎较厚。圈足外有青花双弦纹。圈足内青花双方框内书“彩华堂制”四字双行楷款。这是清乾隆朝常见的堂名款。此碗造型精致,色彩艳丽,纹饰生动。

图5 清雍正款 粉彩花卉纹高足盘

图6 清雍正款 粉彩仕女弈棋图瓶

图7 清乾隆彩华堂制款 粉彩教子图碗

图8 清嘉庆款 粉彩婴戏图双耳瓶

清嘉庆款粉彩婴戏图双耳瓶(图8)高28、口径8.2、足径8.4厘米。撇口、束颈、溜肩、鼓腹渐敛、圈足。瓶里施松石绿釉,颈部两侧饰对称青花方耳,颈肩部以紫地粉彩绘缠枝莲花,间以蝙蝠、寿字、双鱼,寓意“福寿绵长”、“连年有余”;肩部与腹部之间以如意云头纹相隔,腹部主题纹饰以白地粉彩绘婴戏图,童子们多人舞龙、戏狮,单人燃放爆竹,吹笛、击鼓、敲锣,还有手举莲花、蝙蝠、鲤鱼等各类花灯等,场面喜庆、热闹。下部是紫地粉彩花卉纹,上边缘与肩部下边缘以如意头曲线相呼应。器底施松石绿釉,正中留白,以矾红彩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整器色彩富丽堂皇,纹饰吉祥,是嘉庆官窑粉彩瓷器中的精品。

清咸丰款粉彩皮球花纹碗(一对,图9)高5.7、口径14.1、足径5.6厘米,敞口、弧壁、圈足。碗内底及外壁均用粉彩绘皮球花图案,大小不等的皮球花,一、二、三、四随意组合,错落有致,排列自由,繁而不乱,疏而不空。碗形规整,色泽艳丽柔和,红、黄、粉、绿搭配自然。皮球花纹样多似绣球,清代亦称之为绣球纹。外底圈足内有矾红彩“大清咸丰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清同治款黄地粉彩婴戏图双兽耳方尊(图10)高31,口径长9.5、宽7.5,足径长10.7、宽7.7厘米。此瓶长方口,委角,折方腹,足内敛。口沿涂一周金彩,颈部对称贴塑描金兽耳,圈足外是一周金彩云雷纹边饰。方足内矾红彩“大清同治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通体施黄釉,釉色凝厚鲜艳,釉面细腻润泽。在黄色釉面上用粉彩绘数十个童子在山石树林间嬉戏玩耍,画面布局得当,所绘顽童情趣盎然,各具神态。有的手抱宝瓶,有的抓笔,有的手持莲花,有的吹笛,有的敲锣,有的打镲,就像奔跑在院内外黄色的土地上,千姿百态,妙趣横生,一派生机活泼的景象。象征着高贵富足,多子多福,生活美满。

在中国人心目中,红色意味着吉祥、喜庆。过节、过年,要张贴红对联、红福字;结婚、中状元都要披红挂彩;实际上,中国并不是从一开始就用红色表示吉庆。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曾用过黄色代表吉庆,黄色在我国自古以来被认为是尊贵的颜色,因其在“五行”学说里代表中央方位。唐代,黄色被规定为代表皇室的色彩,其他人不能采用。到了宋代,封建帝王开始采用黄色,以后便按此规定沿袭下来。皇帝很多东西都是黄色的,如黄龙袍、黄圣旨,就连室内的许多装饰也是黄色的。如果民间随便使用黄色,就有谋逆之嫌。反映在瓷器上也是一样。清代宫廷的器皿使用有森严的等级制度,从皇后到宫女们所用碗、盘的色泽及数量都有严格规定。从清代典章制度看,黄釉属宫廷专用器。纯粹的黄釉应是至尊的颜色,它与五爪龙一样,象征权利神圣不可侵犯。《国朝宫史》及清代档案中,记述了里外施黄釉器物应属皇上、皇太后和皇后用具,皇贵妃则为里白外黄器;贵妃用黄地绿龙器;嫔妃用蓝地黄龙器;贵人用绿地紫龙器;常在用绿地红龙器。可见从远古到清代,黄釉器不仅是吉祥的象征,也是等级身份的象征。天津博物馆藏的这件清同治款黄地粉彩婴戏图双兽耳方尊,是一件十分精美的宫廷陈设品。此尊釉色华贵,图案吉祥,洋溢着喜气洋洋的气氛,是晚清官窑中难得的优秀作品。

图9 清咸丰款 粉彩皮球花纹碗

图10 清同治款 黄地粉彩婴戏图双兽耳方尊

图11 清宣统款 黄地粉彩云龙纹瓷盖豆

清宣统款黄地粉彩云龙纹瓷盖豆(图11)高28.7、口径16.6、足径15.6厘米。豆,形似高足盘,是古人宴会上常用盛放食物的器具,也是礼器、祭祀和飨宴时的必备之器。此豆子母口相合,高足,覆盘底,上有一宝珠钮器盖。盖和器身通体饰云龙纹,描金彩。色彩鲜艳,装饰富贵,图案规矩死板。底有青花环写的一行“大清宣统年制”大字楷款(图20)。此种题款世面少见。由于宣统帝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也是在位时间最短的一位皇帝,从纹饰上也可看出衰落的迹象。此时的传世器物较少,此件瓷盖豆更为罕见。豆是宫廷祭器之一,在吉林省长春市伪满皇宫奉先殿的供桌上就陈放着这样成对的盖豆,后面墙上是清王室列祖列宗的画像。显然是溥仪祭祖时所用。

清代粉彩瓷器从康熙创烧以后,到雍正时期达到极盛,并成为瓷器生产的主流产品。经过乾隆、嘉庆、道光的发展,直到宣统时期官窑、民窑均大量生产。且造型多样,纹饰吉祥,清逸艳丽。福寿、喜庆、娱乐是装饰的主要题材,受到了上至皇帝,下至百姓的普遍喜爱。粉彩的纹饰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责任编辑:田红玉)

Qingdai fencai hua jixiang

Liu bo

猜你喜欢
彩瓷粉彩纹饰
孙建成醴陵釉下五彩瓷山水画作品探析
纹饰艺术在石材装饰中的应用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2
蜡染的纹饰探讨
邹幸 陶瓷艺术
粉彩瓷板四条屏
《窑开全青》粉彩瓷瓶
雕漆纹饰的修复
与古代艺术大师画粉彩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