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服务时代背景下的文化馆建设的若干思考

2017-06-27 19:59林群
神州·下旬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构想

摘要:随着数字化服务时代的到来,给文化馆建设带来了严峻的考验,需要进行深入开发与创新。本文主要分析了数字化文化馆建设的意义,提出了数字化服务时代背景下文化馆建设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数字化服务;文化馆建设;构想

在数字化服务时代背景下,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生产方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切合时代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文化馆建设应朝着数字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数字文化服务方向发展,为广大群众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务。那么,如何确保数字化文化馆的顺利建设及深入改革,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1.数字化文化馆建设的意义

1.1数字化文化馆是新媒体时代基层群众的迫切需求

在数字产业飞速发展的带动下,文化体制也在不断深化改革,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建设也处于持续推进当中。文化活动不再只依赖纸质媒介或电视等传统载体,移动终端和网络的普及为文化消费注入更多新鲜血液。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文化馆建设带来了一次数字化革命,在文化传播领域,以信息技术作为传承、了解和创造文明的手段,将虚拟的文化馆作为传播文化、渗透价值观的窗口。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型、高效数字文化传播形态正在逐步改变基层群众的文化消费生态。基层群众已不满足于传统文化馆所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不再只是满足于传统意义上的读书看报、唱歌跳舞、写字画画、听广播看电视,而更加偏好网络数字文化馆建设,是新媒体时代基层群众的迫切需求。

1.2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弘扬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目前,信息发达国家正在利用自身的信息化优势 ,积极推进以数字文化建设为中心的文化内容媒介转移 ,旨在通过网络占领来实现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渗透。文化馆是当地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中心,文化馆的主要职能是群众文化服务,开展文化活动,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收集、整理、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群众文化素质,促进当地精神文明建设。数字化服务时代背景下的文化馆建设,通过庞大的互联网系统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大范围传播与弘扬,这对于社会和谐、世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并奠定了我国在国际文化市场中的地位。建设数字化文化馆能够将众多的不可或缺的文化遗产完善的储存,因为对各类文化产品进行数字化处理后,能够通过良好的储存空间将其完好无损的保存。采用数字化手段可以及时有效地复制与保存文化原件,对文化事业的时代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3促进信息浏览方式的升级,实现文化遗产实物保护的内在要求

因客观条件限制,漳浦县文化馆目前还没有自己的场馆,文化物品的保存与文化活动的展示受到一定的限制。

由于传统文化馆保存和展示的都是实物,首先硬件需要场馆占有一定的面积以及相关数量的工作人员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各类展出,大众观展一般要耗费一定的时间与精力先将全场浏览一遍才能取得所需的内容。出于对一些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的保护,宣传与展示也受条件限制。

如果通过数字化信息采集储存系统,将政府宣传主导与群众文化需求相结合,分类通过多媒体场馆展示,广大群众据自身需求输入关键词就能及时浏览到相关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数据信息,即便在有限的场馆里也可以饱类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大大节省了时间与精力。

2.数字化文化馆建设的构想

2.1构建数字化与网络化的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大众体验

文化馆建设应紧跟信息时代发展步伐,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服务模式、数字化的业务流程以及数字化的信息资源共享。构建独具特色和宣传价值高的功能型网站,提供基本的信息发布和艺术欣赏的同时还能为群众提供信息咨询指导服务,建立与群众文化交流互动的平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建立一个数字化服务平台,共享馆藏资源,特色馆藏文献的数字化,不但可以很好地保存优秀的传统文献,又可避免参观直接使用原件导致文献损坏、丢失,同时还能扩大原始文献的利用范围。

2.2转变文化服务理念,创新文化服务模式

基层文化馆的主要职能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辅导和培训基层群众文艺团体,普及传统文化知识,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广大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各不相同,传统的文化服务方式,多是针对特定的人群的精准化服务,但是受众范围小,不能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也无法更好满足群众日益提高的文化审美需求。通过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换,实现线上资源分享、线下文化体验,远程艺术辅导和文化交流,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节约服务成本,促进资源的有效使用,更高效、快速、大范围的推动文化宣传普及。

2.3吸收和培养一批数字化文化服务人才

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和与维护,需要拥有一支具备专业的数字信息化人才的队伍。目前,根据我县文化馆现状,能够熟悉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并并熟练操作各流程人才非常匮乏。因此现阶段的首要任务就是,吸收和培训一批数字化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较高的专业人才,用以数字化场馆的建设以及日常管理和升級维护,促进文化馆的数字化发展。

3.结语

基层文化馆是基层群众获取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在数字化服务时代背景下,文化馆必须加强创新力度,紧跟现代社会发展步伐,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不断提高基层公共数字化服务效能,提供便捷的文化信息获取途径,使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更好地服务基层群众。数字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还需要各方面不懈的努力才能全面推进基层文化馆的数字化进程。

参考文献:

[1]王琳,刘春茂.数字化时代知识服务研究的理论思考[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8):40-43.

[2]郦伟华.推进数字化建设打造群文工作升级版----数字化文化馆建设的几点措施[J].安徽文学月刊,2015(10):117-118.

[3]闵大洪.数字化时代与数字化传播[J].新闻与写作.

[4]黄丹.浅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文化馆的发展[J].大众文艺,2015(3):23.

[5]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2016.11.30.

作者简介:林群(1981-)女,1981年生,福建漳浦人,毕业于福建教育学院中文系,文学学士;研究方向:群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endprint

猜你喜欢
构想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自主探究模式的构想与实施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自主探究模式的构想与实施
谈中职语文教学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构想
关于在乌鲁木齐地区建立冰雪风情主题图书馆的构想
信息技术在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口语”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对现存“小产权房”分类处置的构想
生态安全法框架体系完善构想
安庆广播电视台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