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之良
摘要:随着近几年来新课程标准不断实施,教学中也越来越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所谓问题导学法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一系列的问题来设置教学的目标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最终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今天我们就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运用来做一下探讨,希望能够对各位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法;灵活运用
一、问题导学法的概念和特点
问题导学法是一种全新的授课模式,它主要是通过以授予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学生的数学知识技能为基本目的,以导学为教学手段,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相对比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而言,这种教学的模式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探究能力,而且这种教学的方式更具有引导性、情景性和规划性。
二、如何利用问题导学法来进行教学
(一)利用问题设置课堂的教学目标
数学教学中每一堂课的教学都应该设置教学的目标,在问题导学教学方式实行的前提下,教师就可以利用问题来设置课堂的目标,这样更能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举例而言:在进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时,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教师直接说“这一堂课我们要完成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几种方法的学习”,这种模式下学生们只是感受到了教学的任务,学习的积极性并没有被激发出来,但是问题导学方式下,教师可以这样来设置教学的目标“这一堂课我们学习的是节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这个问题有几种方法呢?都是怎么运用的呢?”,这种设置教学目标的方法更能够激起学生的思维意识和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设置时可以利用问题导学法。
(二)利用问题导学法着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问题导学法应用的关键应该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所謂导学指的就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地指引,如果在运用问题导学法教学的时候只是设置了问题而不引导学生去进行探究、总结的话,教学的效率依然得不到提升。举例而言:在进行三角形的相似的教学时,如果教师只是设置了问题“如何确定三角形的相似”的话,那么学生们依旧会等待教师来告诉自己应该怎么做,学生都有着天然的惰性,因此问题导学法最重要的是“导学”二字,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既然我们已经确定了问题,那么大家可以考虑一下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我可以通过自己看教材来学会,而有的学生则会说我自己可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我想跟其他的同学一起来探讨完成。教师在设置完问题之后一定要引导学生去采取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教学才更有效果。
(三)问题导学形势下的教学评价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在问题导学的形势下,教师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呢?首先可以参考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和能力,根据学生能否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学习计划、措施来进行评价;其次要看学生最终能否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在进行完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随机出一个题目“甲乙两船同时从某一地点行驶,甲船以30千米每小时的速度向正北行驶,而乙船则以每小时比甲快10千米的速度向正东行驶,请问几小时之后两船相距100千米”,学生只有能够准确利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问题了之后,教学的任务才算完成了,学生这一节的学习才算告一段落。
三、问题导学方式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设置的问题要合理
教师在采用问题导学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时,首先要注意的是设置的问题要合理,层次要循序渐进。举例而言:在进行三角形的学习时,教师在设定问题时一定要合理,首先从三角形的边开始,然后再去涉及高、中线、角平分线以及内角外角等等,设置的问题由易到难,这样更符合条理,学生学习起来也更容易一些。
(二)要吸引学生对问题导学方式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问题导学的方式能够正常开展,教师要做到的就是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首先,教师可以设置情景化的问题,举例而言:在进行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这样来设置问题“小明和小红去搬作业本,语文作业本和数学作业本加起来小于100本,语文作业本的数量减去数学作业本的数量小于10,那么谁能告诉我语文和数学作业本数量的取值范围”利用生活中实际常常遇到的情况来创建问题的情境,这种方式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的方式吸引学生的兴趣,初中阶段的学生本身就不太喜欢被束缚,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的方法,这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更高一些。
总述: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中的运用,主要在于问题的设计、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独立学习、总结评价,如果教师能够准确把握这些环节并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话,那么问题导学法一定能够帮助教师提升教学的效率,保证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郑坤.漫谈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读书文摘》.2016(14)
[2]吴健.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分析.《课程教育研究》.2016(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