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任才 邓秋奎 樊磊 刘建波 王松雷 汤波
临床经验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与半髋关节置换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王任才 邓秋奎 樊磊 刘建波 王松雷 汤波
目的 比较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与半髋关节置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2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9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所接受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半髋关节置换组(对照组)与全髋关节置换组(治疗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是否存在差异。术后随访,比较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生活质量EuroQol(EQ-5D)评分的不同。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1.5±14.3)分钟和(342.3±74.5)mL,明显低于治疗组手术时间(130.7±16.8)分钟及术中出血量(373.4±46.5)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2%)与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住院时间(27.2±3.1)天低于治疗组住院时间(29.3±4.1)天,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5~48个月,对照组术后6个月、1年和3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生活质量EQ-5D评分低于治疗组术后6个月、1年和3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生活质量EQ-5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管半髋关节置换较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且住院时间短,但随访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半髋关节置换患者。对于身体能够耐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应为首选的手术方法。
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骨质疏松引起的髋部骨折以每年1%~3%的速度递增,股骨颈骨折为髋部骨折的主要类型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股骨颈骨折是指位于股骨颈头颈交界部到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老年人多有骨折疏松及关节周围肌群肌力减退等关节退行性病理改变,髋关节受到外伤等暴力作用后极易引起股骨颈骨折。因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较多,保守治疗后患者长期卧床引起褥疮、深静脉血栓及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总体预后较差,因此目前手术治疗是股骨颈骨折患者最常用的治疗方式。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重要手术方式,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目前临床上对于采取半髋关节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仍存在争议[2]。本研究收集我院自2012年2月~2015年10月期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92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半髋关节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2月~2015年10月在我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9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所接受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半髋关节置换组(对照组)与全髋关节置换组(治疗组)。致伤原因:摔伤56例,车祸伤22例,拉伤14例。按骨折线部位分型:头下型48例,经颈型26例,基底型18例。按照骨折移位程度分型:GardenⅡ型骨折7例,GardenⅢ型骨折37例,GardenⅣ型骨折48例。对照组患者46例,男女比例为20:26,年龄65~80岁,平均(71.3±5.6)岁,左髋关节24例,右髋关节22例。治疗组患者46例,男女比例为22:24,年龄62~80岁,平均(69.1±5.2)岁,左髋关节20例,右髋关节26例。研究过程经所有患者同意并签字确认。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组行全髋置换术。手术均由本专业从事人工关节专业的副高级职称以上医师完成。患者行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取健侧卧位,经髋关节后外侧切口入路,完全取出股骨头,清理残端,放入大小与形状恰当的人工假体(北京蒙太因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全髋关节置换者同时放入髋臼)。检查患者关节活动情况及下肢长度。关闭切口。患者术后患肢外展位保护3周,常规给予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尽早进行康复训练。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SD)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Student 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2检验。P<0.05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一般资料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骨折类型,包括按骨折线部位分型、Garden分型及X线表现分型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表1)
2.2 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
对照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1.5±14.3)分钟和(342.3±74.5)mL,明显低于治疗组手术时间(130.7±16.8)分钟及术中出血量(373.4±46.5)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图1 A半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前X线图片;B半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X线图片;C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前X线图片;D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X线图片。
2.4 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
术后随访5~48个月,92例患者中4例在术后1年内因非手术因素死亡。对照组患者术后6个月、1年和3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低于治疗组患者术后6个月、1年和3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期间Harris评分比较
2.5 生活质量EQ-5D评分
对照组患者术前生活质量EQ-5D评分(0.8±0.04)与治疗组患者术前生活质量EQ-5D评分(0.8±0.04)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6个月、1年和3年生活质量EQ-5D评分分别为(0.64±0.07)、(0.62±0.08)和(0.57±0.08),明显低于治疗组患者术后6个月、1年和3年生活质量EQ-5D评分(0.67±0.07)、(0.65±0.07)和(0.64±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2)。
图2 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期间生活质量EQ-5D评分
目前,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大约为80/100000,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未来50年其发病率可能会成倍增长[5]。股骨颈骨折患者住院时间和经济花费比其他任何类型骨折都更长更高,并常可暂时或永久性的影响生活质量,甚至丧失自理能力;在高龄病人中,股骨颈骨折患者1年死亡率高达30%。因此,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诸多研究致力于探索股骨颈骨折的最佳手术治疗方式,以期能够达到恢复髋关节功能、缩短卧床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快速康复的目的 。目前,切开复位内固定及人工髋关节置换是股骨颈骨折患者主要手术方式。但由于股骨头供应动脉解剖结构特殊,且老年患者常存在骨质疏松或关节退行性改变,愈合能力较差。对于有移位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后出现骨不连及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需要再次手术比例较高,严重并发症甚至可导致死亡。因此,人工髋关节置换是目前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首选的手术方式。
人工髋关节置换可在短时间内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且并发症较少,中远期效果较好,其在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作用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可[6,7]。但目前在全髋关节置换和半髋关节置换的选择上仍存在争议。前期报道显示半髋关节置换较全髋关节置换具有手术简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等优势[8],但半髋关节置换的患者股骨头假体难以与骨性髋臼完全匹配,导致在骨性髋臼负重区产生应力集中,患者行走时常伴有髋部及大腿疼痛,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降低;长期作用可引起骨性髋臼磨损,使再次手术的风险增加,甚至可能降低患者长期生存率。全髋关节置换使髋臼假体与股骨假体达到完全匹配,可以有效的避免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不良及疼痛等不适反应的发生。因此,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全髋关节置换的中远期效果要优于半髋关节置换[9]。此外,随着外科手术、围手术期处理及人工髋关节制造工艺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平均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不断缩短,同时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也在不断降低。
本研究收集本院92例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患者临床资料,经回顾性分析发现,半髋关节置换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方面优于全髋关节置换,但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别,且经随访研究发现全髋关节置换组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术后生活质量EQ-5D评分明显优于半髋关节置换组患者。因此,经过完善的术前评估,对于术前合并症较少、手术耐受较好及以室外活动为主的老年患者可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以提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和预后。此外,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该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分析研究,且病例数相对较少。仍需要多中心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明确全髋关节置换的治疗效果。
该研究证实全髋关节置换患者虽然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长于半髋关节置换患者,术中出血量也较多,但总体并发症无明显差异,且经随访研究发现,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生活质量EQ-5D评分明显优于半髋关节置换患者。因此,对于能够耐受手术的患者,建议首选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
[1]Cummings SR,Melton LJ.Epidemiology and outcomes of osteoporotic fractures[J].Lancet,2002,359(9319):1761-1767.
[2]Alolabi N,Alolabi B,Mundi R,et al.Surgical preferences of patients at risk of hip fractures:hemiarthroplasty versus total hip arthroplasty[J].BMC Musculoskelet Dis,2011,12(3):289.
[3]Mahomed NN,Arndt DC,McGrory BJ,et al.The Harris hip score [J].J Arthroplasty,2001,16(5):575-580.
[4]Brooks R.Euro Qol:the current state of play[J].Health Policy, 1996,37(1):53-72.
[5]Zuckerman JD.Hip fracture[J].N Engl J Med,1996,334(23): 1519-1525.
[6]刘丙根,庞清江.髋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5,4(4):264-271.
[7]Fisher MA,Matthei JD,Obirieze A,et al.Open reduction internal fixation versus hemiarthroplasty versus total hip arthroplasty in the elderly:a review of the National Surgical Quality Improvement Program database[J].J Surg Res,2013,181(2):193-198.
[8]马兴明.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疗效比较[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3,5(11):45-47.
[9]Hopley C,Stengel D,Ekkernkamp A,et al.Primary total hip arthroplasty versus hemiarthroplasty for displaced intracapsular hip fractures in older patients:systematic review[J].BMJ,2010,340 (4):2332-2335.
R683
B
10.3969/j.issn.1672-5972.2017.03.020
swgk2016-07-00165
新沂市人民医院骨二科,江苏新沂221400
王任才(1968-)男,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临床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