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霞,杨柳
(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常州213022)
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
马霞,杨柳
(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常州213022)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传统的以“通用英语”(EGP)为主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本研究主要以应用型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索以培养高水平的“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ESP课程体系,使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真正符合社会需求和学生个性化需求。
高等教育国际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
全球化时代,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需要大批既精通英语又具备扎实专业基础的复合型人才。大学英语教学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任务,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贾国栋指出:“要把专业内容教学作为目标之一,特别是作为提高阶段的目标,以帮助学生从语言文化内容的学习过渡到所学专业内容的学习,保证学生毕业时能够进行专业内容为主的沟通与交流。”[1]然而,从整体上看,现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无论是在课程设置还是教学模式上都无法满足大学生这一更高层次的学习需求。因此,从“通用英语”(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教学向“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教学转型是众多高校英语教学的趋势。鉴于此,本研究主要以应用型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结合高等教育国际化大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调整大学英语教学的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以培养高水平的“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大学英语ESP课程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集中在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译的通用英语能力,以四、六级通过率来衡量大学英语教学成效。2009年以后,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与国外大学合作办学。据统计,全国2 000多所公立大学中,有一半以上的高校与国外大学有合作办学的关系。而随着MOOC时代的来临,全英语课程的普及势在必行。虽然现在有能力开设全英语课程的高校还为数不多,但中外合作办学和MOOC的飞速发展使学生有越来越多的机会聆听国外大学教授授课。一个想要在专业上有所建树的大学生必须能听懂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英语讲座,能阅读相关英语文献,并能撰写文献综述、实验报告、科研论文。
那么,目前这种以EGP为主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是否还能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社会需求?复旦大学蔡基刚教授就提出:通用英语能力是否和国际竞争能力是一回事?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否主要是提高学生的一般听说交际能力?他认为听说能力强、口语交际能力强并不等同于国际竞争力强[2]27。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社会对大学生的英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急需交叉复合型人才。也就是说,“如没有专门领域或特定行业的英语工作能力,大学生仅有一般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很难适应全球化经济对我国各行各业国际人才的要求”[2]29。
此外,随着我国中小学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大学一年级新生的英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因此,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后,由于英语教学内容过于简单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懈怠,尤其是在通过四级考试后,部分同学满足现状,缺少继续攀登高峰的学习动力,大学英语教学陷入了困境。近年来国内各高校普遍压缩大学英语的学分,不少学者甚至提出了“去外语化”的观点。
显然,目前这种以EGP为主的大学英语教学已无法适应当前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需求了,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当今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日趋多元化、专业化,英语的应用性特征越发明显。“将来的英语教学越来越多地与某一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或某一个学科结合起来,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将成为21世纪英语教学的主流。”[3]显然,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将大学英语教学定位为ESP教学才能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蔡基刚教授曾明确指出:“ESP应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方向。”[4]ESP是指与某些特定职业和学科相关的英语,根据学习者的目的和需求开设相应的英语课程,如“商务英语”“外贸英语”“法律英语”“新闻英语”等。实施大学ESP教学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所学专业领域中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能力,能够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事实上,完成了基础英语学习、具备了一般通用英语能力的学生,其语言知识的积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完全具备了学习ESP的能力。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不同,因此,从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学习与自己本专业密切相关的EPS更有利于学生的专业发展。从学生就业的角度来看,相较于只接受普通英语教育的大学生,有EPS学习背景的学生,在职场上更具竞争力。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将直接影响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具备一般的听、说、读、写能力已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英语水平的要求了,不少企业要求大学毕业生一上岗就能承担起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因此,大学毕业生应具备一定的EPS的运用能力。蔡基刚教授2010年对国内65 所高校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其中 38 所学校开设了“商务英语”课程。由此可见,经济全球化时代,高等院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将人才培养的目标应定位在培养高水平的“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以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根据学校师资和生源的实际情况,常州工学院大学英语教学创建了三大模块课程群:基础课程(基础英语视听说+读写译)、通识课程(分学科学术英语入门,包含理工类、管理类、艺术类、其他社科类)和提升课程(职场英语、跨文化交流英语、考试英语等)。
第一、二学期是基础课程阶段,主要采用“通用英语”(EGP)教学模式,旨在夯实各专业学生英语基础,提高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
第三学期是通识课程阶段,以大学科概念为划分依据,开设理工类、管理类、艺术类、其他社科类等专门学术英语(ESAP)课程,在夯实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初步的学术交流能力。
第四学期是提升课程阶段,开设职场英语(EOP)、跨文化交流英语(ICE)、考试英语等课程群,进一步与各专业学生的专业英语接轨,为他们今后听懂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英语讲座、阅读英语专业文献、翻译英语专业论文、用英语撰写专业论文等打下基础,同时提升他们熟练使用英语进行对外文化、学术交流的能力。
本课程体系充分考虑了专业需求的差异,同时兼顾了学生水平和个性化的差异。课程体系将EGP和三大门类ESP模块(专门学术英语(ESAP)、通用学术英语(EGAP)和职场英语(EOP))有机结合,确保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在英语语言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体现了课程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和个性化原则。具体课程体系的构建见图1。
图1 大学公共英语ESP课程体系
数字化时代下,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趋成熟和多样化,有着很多传统教育方式不可比拟的优点。而“95后”学生的学习方式与习惯,以及他们对大学教育的期待都呼唤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守仁教授指出,即将制定完成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规定“大学英语要大力推进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及移动学习平台将成为开展大学英语ESP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托。
功能强大、配套完善、多终端支持的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教学互动、交流协作等等。教师应完善网络教学平台上的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资源,灵活利用信息发布与反馈、学习讨论、辅导答疑等方式开展互动式教学活动,同时完善教学平台所支持的APP终端移动学习平台资源,使学生使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即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交流。详见图2。
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当今社会英语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现在众多想要学英语的人不是为了从懂英语中找到乐趣,而是为了通过英语找到了解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和经济商业的钥匙。原先那种无目的的英语学习可能已经不适合时代发展要求了”[5]。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从EGP教学向ESP教学转型。近年来,ESP教学和研究在亚洲,尤其是台湾地区发展非常迅速。但遗憾的是,在国内,“由于种种原因,尤其是定位方面的摇摆不定和不恰当性,过去十几年ESP教学是惨淡经营,步履维艰,几乎到了自生自灭的地步”[6]47。 因此时至今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我国高校的ESP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成熟。可供应用型本科高校ESP教学参考借鉴的例子更是少之又少,因此,“综观世界上大学里的ESP教学蓬勃发展的情况,我们感到有必要审视我国大学ESP教学,重新考虑其定位的合理性”[6]47。束定芳指出在大学英语后续教学中引入ESP需求理论,可以为设置课程体系提供科学的依据;为外语课程内容、设计和实施提供依据;为外语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的确定提供依据;为现有外语课程的检查和评估提供参考[7]。
图2 网络教学平台及APP终端移动学习平台
[1] 贾国栋.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紧迫任务: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修订[J].中国外语,2012(11):11-15.
[2] 蔡基刚.中国台湾地区大学ESP教学对大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6):26-30.
[3] 刘润清.21 世纪的英语教学:记英国一项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2):1-9.
[4]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22-28.
[5]HUTCHINSON T,WATER 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6] 蔡基刚,廖雷朝.学术英语还是专业英语:我国大学 ESP 教学重新定位思考[J].外语教学,2010(6):47-51.
[7]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赵 青
10.3969/j.issn.1673-0887.2017.03.026
2017-01-22
马霞(1966— ),女,教授。
常州工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A3-4403-16-017);2016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611055011)
G642.3
B
1673-0887(2017)03-01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