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造林绿化促进生态建设的思考

2017-06-27 10:46赵肃然
中国绿色画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生态建设探讨

赵肃然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绿化造林建设也进入较快的发展阶段,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好的改善。但由于人口的密集,生活环境日益污染严重,全球的气候在变暖;为了加快生态环境的建设步伐,有必要以生态建设为重点,加大林草经营造林绿化的工作力度。

【关键词】:绿化造林;生态建设;探讨

【引言】:我国林业的发展,关系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进程,关系着国民的生存与未来;开展绿化造林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艰巨的任务;林业作为基础产业,它担负着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监管湿地资源、防治土地荒漠化、监管国土绿化、净化空气和水分、提供林业产品及木材等重要的任务。

1、绿化造林与生态建设的意义

生态环境是实现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发展生存的基本条件。造林绿化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一些比较容易造林的地区基本完成了造林任务,森林覆盖率大幅度的提高,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现在经济林相继进入成熟期,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1.1 消除空气污染

植树造林、生态重建、退耕还林,就是在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减少噪音,在保持良好生态平衡,保护人们身心的健康,緑化造林在这些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2防风固沙

众所周知,植树造林能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由于环境恶化,风沙肆虐越来越猖獗,要想抵御风沙的侵袭,要求必须植树造林,爱护生态环境,风沙一旦遇上防护林,风速将迅速减弱,若是能相隔一定的距离,设置多重防护,风所能刮起的沙粒也将减少,从而起到防风固沙的目的。

1.3 提供宝贵资源

木材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必需品,人类用木材造房、建桥、造纸、纺织等,还可以做成各种的生活必需品,森林产出的各式水果、农林作物,给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改善我了们的生存环境,得到应有的经济效益回报,所以应该加大绿化造林力度,实现社会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

2、促进造林绿化的措施

2.1科学规划,优化林木资源配置

一方面,在树种的选择上,坚持以乔木为主,乔、灌、草相结合的配置原则,营造多树种混交林。并根据林业生物质能源和发展需求,在树种林地里建立林下灌木或小树体的林林间作、林草兼种、林果兼植等資源配置系统,形成上、中、下层甚至更多层的次生林。从而使林木叶子加起来的面积增大,单位面积叶面面积增大,从而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带来更多的负离子,形成更好的森林生态环境。在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的同时,也可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实现。

另一方面,在树种的种植上,应严格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合理计划树种种植的密度和层次,大力推广发展种植阔叶林、水源林和生态公益林,以便利于林业生物链的发展,保护林业品种的生物多样性。从而为日益老化的林木资源注入鲜活的动力,增强其“绿肺”功能。并通过不同抗冻能力、不同抗病虫害能力树种间的合理搭配,营造抗冻、抗病虫害的混交林,减轻较易受冻树种的冻害和虫害。

2.2提高林木栽培和养护管理技术,保证绿化造林效益

首先,在树种栽培技术上,加强先进技术成果的收集和筛选,大力引进先进栽培技术。并进一步明晰扦插、压条、水培、组织培养、体胚发生等关键技术环节,以提高生根率、出苗率和移植成活率。同时,加强优化组合,创造技术与生产同步发展的经济林模式。另外,可充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尽量减少从外地调运树苗的数量,优选抗病虫力强的树苗。

其次,在树种养护管理上,一是要合理应用抗病害药物。喷洒农药可以消除大部分病害和虫害,但是一些病害和虫害比较顽强从而产生抗药性。这就需要对病虫的抗药性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尽量选择能有效除去病虫害的药物。二是要提高树种自身的抗病虫能力。主要是应通过因地制宜,合理地运用生物、物理、化学等相辅相成互相协调,互为补充的措施,增强树种自身的抗病虫能力。三是要合理灌溉。积极研发节水灌溉新技术,以技术为先导,加强灌溉计算的科学性,从而确定合理的灌溉方法和灌溉密度,使灌溉目的达到最优化,使产值与用水量的比值达到最高点。四是要高效施肥。根据树种的品种、树龄、砧木、土壤和肥料种类的综合分析,合理确定施肥的深度和广度。并根据树种根系分布特点,将肥料施在根系分布层内,便于作物根系吸收,形成强大根系,扩大吸收面积,提高根系吸收效能和树体营养水平,发挥肥料最大效用。

最后,在绿林管理上,成立绿林管理部门,并明确规划绿林管理项目的工作重点,合理配备参与各项目管理的责任人。严格要求主要负责人真正承担起绿林管理的责任,从而促进绿林工作效益的提高。

2.3培育森林资源,加强造林绿化战略措施

2.3.1 退耕还林

退耕还林是多年来国家坚持贯彻的生态建设举措。其主要意义在于以维护生态平衡为前提,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尽量减少易造成水土流失的耕种活动,因地制宜的植树造林,从而保证森林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时期,随着环境破坏问题的日益严峻,各绿林工作者应进一步审视退耕还林举措的实质意义,面向新世纪,坚持执行退耕还林战略意义,做出全面的战略决策, 促进森林资源的培养。

2.3.2 封山育林

封山育林主要是指遵循森林资源的更新能力,对一些垦荒、放牧、砍柴等破坏森林资源的活动进行适当的禁止,从而保证森林植被完整的一种育林方式。该方式所需的人力、物理投资较少,且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结语

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只有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大力开展造林绿化,不断扩大森林面积,是改善生态状况的根本途径。近年来,我国的造林绿化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森林面积和覆盖率大幅度提高,生态环境得以明显改善。今后,我们要继续加强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程度,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促进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熊华平.关于做好造林绿化工作促进生态建设的探讨[J].科技与生活. 2011(19)

[2] 李月君. 搞好造林绿化促进生态建设[J].吉林农业C版.2010(12)

猜你喜欢
生态建设探讨
植树造林防沙治沙 改善环境安居乐业
“慕课”建设本土化问题及对策探析
探讨生态堤防的现状与建设思路
克拉玛依城市园林绿化与生态建设思考
地方高校对宿迁生态建设影响之研究
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