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勤梦
摘 要: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资源形式,微课开始在中小学教育中推广应用。研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采集苏州市G区1381名中小学教师微课开发与应用的相关数据,旨在了解一线教师微课开发和应用现状。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类型教师对微课的接受程度存在差异,微课开发受相关培训的导向性明显,微课开发与微课应用脱轨。因此,研究建议采取局部带动整体、分学科推进个性化微课开发、结合新型教学模式等策略优化微课的开发与应用。
关键词:微课;微课开发;中小学教师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2-0063-03
一、引言
2011年以来,微课以其“短小精悍、主题突出”等特点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信息资源形式被广泛认可,在国内的发展势头良好。它既可以作为正式学习中的教学资源来辅助教师教学,又可以作为非正式学习中的自主学习资源辅导学生学习,这种优势使得以微课为中心的实践活动在教育相关部门的领导下迅速展开。以苏州G区的中小学为例,目前已完成“万节微课”的迁移与标注工作,为教学资源的结构化、系统化开发提供了核心基础。
在知网上以“微课”为关键词的相关研究,从2011年的凤毛麟角到之后的成百上千篇文章,足以说明近年来对微课研究的深入和实践应用的展开。目前对微课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微课的应用与实践、微课的设计与制作。前者注重实证的研究,后者偏重技术的应用:微课的应用与实践研究往往结合具体的学科教学,以微课为资源展开教学实践,评价教学效果。微课的设计与制作研究则侧重于从技术的层面,结合教学设计原则进行前期的微课开发研究。综合这两方面的研究可以发现,微课的开发(设计与制作)与应用是相对独立的,应用与实践的研究偏重于个案的教学设计,是否普遍应用于日常教学中有待考究。因此,中小学教师的微课开发与应用现状如何,微课开发与微课应用是否接轨,教育相关部门未来如何开展微课培训是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研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展开,以苏州市G区中小学教师为调查对象。问卷通过G区教师发展中心下发,教师样本学校来源基本涵盖G区全部中小学校,参与调查的1381名教师样本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2.研究工具
为了了解苏州市G区中小学教师微课开发现状,参考胡铁生对高校微课建设现状的调查问卷并进行选择性修改。问卷采用问卷网网上发放的形式,共收集问卷总数1381份,通过数据有效性的筛选,最终确定有效问卷1235份,问卷有效率89.43%。
数据分析采用SPASS20.0版本。数据分析分为两部分:描述性分析,描述苏州市G区中小学教师微课开发与应用现状;二维交叉表卡方检验,通过对教师3个基本信息和7个微课开发与应用因素的数据分析,以描述不同类型教师在微课开发和应用中的差异性(见表2和表3)。
三、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能够收集到有效数据的前提是调查对象对微课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数据显示,接受调查的教师对微课了解程度为非常了解(9.49%),了解(57.28%),了解一点(31.72%),不了解(1.52%),基本符合调查前提,具有研究调查的价值性。
1.苏州市G区中小学教师对微课的认知现状
对于中小学教学中的微课,时长为多少最合适呢?调查数据显示,认为5-10分钟最合适的教师比率占到74.28%,远超认可时长为5分钟以下的16.04%,这种结果一方面说明5-10分钟的微课时长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得到了教师的普遍认可,与胡铁生相关研究中显示的高校教师对微课的时长定位普遍趋向于11-20分钟相比较,中小学教师接受的微课时长偏短的原因应该与学习者的年龄较小有关;另一方面通过对相关信息的了解,G区教育相关部门培训或比赛对微课作品的要求时长也在此范围内,说明培训或比赛规则导向性也是导致这种结果的因素。
2.苏州市G区中小学教师微课开发现状
微课的开发可以细分为前期的设计和后期的制作两部分。微课设计,即细化知识点确定微课主题,并根据该主题进行微课的教学设计,这是充分发挥微课教学作用的基础;微课制作,即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方式进行微课的录制或拍摄,通过后期编辑呈现出作品,这是微课是否为教学加分的关键。
(1)微课开发的设计阶段
调查结果显示,教学设计以明显的优势(72.34%)成为教师心目中微课开发的核心要素。那么,教学设计的内容和主题的确定从何而来?在应试教育背景下,78.06%的教师会选择围绕教学中的重难点或考点内容进行微课的制作;69.66%的教师会根据某个教学环境、活动或进程进行微课的设计;50.83%的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来设计微课。
重视教学设计在微课开发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可以避免教师盲目的开发微课造成其质量不高、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高水平、可推广的精品微课的开发,是值得加强重视的微课开发环节。
(2)微课开发的制作阶段
微课的制作工具有很多,问卷数据显示,基于PPT进行微课制作的比例为72.19%,位居首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PPT课件制作已经成为教师的基本技能,因此,应用PPT已有功能进行微课制作对中小學教师来说是最简单易学的方式。此外,利用Camtasia Studio等录屏软件进行微课制作的教师占65.82%,这与教师微课制作培训的软件推荐有关,同时也说明录屏软件有一定的功能优势。
即使微课制作工具有多种选择,也并不是所有教师都会独立完成微课的制作。调查数据显示,完全自己制作微课的教师占比为63.36%,以自己制作为主、其他人员辅助的比例为40.41%,还有13.90%的教师自己进行教学设计,但是微课成品的呈现则需要完全交由其他人来制作。
表2数据为微课制作方面的相关数据卡方检验的结果,从微课制作的整体难度来说,在性别和教龄中的差异尤为明显,具体来说,男教师或教学时间较短的年轻教师认为微课的制作难度更小一些,因此,他们会更有信心的选择自己独立制作微课,这一点从微课制作方式选择的差异性上也可以显现出来。在微课制作工具的选择上,上文描述性分析中提到的PPT和录屏软件的应用居前列,进一步的差异性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女教师更侧重于这种简单易操作的方式,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男教师会尝试其他新的工具去制作微课。值得一提的是,Flash动画制作工具在中学教师中相对更多的被使用进行微课的制作,说明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设置对教师微课制作软件的选择也有一定的影响,换言之,信息技术教师具有微课制作工具选择的引领作用。
微课制作对于新时代的教师来说是一项技术层面的考验,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在一线教师群体中存在着微课制作方面的“种子教师”:他们更了解微课,因而自己独立制作微课,并且尝试不同新颖的模式。这些“种子教师”偏向年轻化、男性以及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他们应该成为相关部门重点培养的微课带动者。
3.苏州市G区中小学教师微课应用现状
制作微课的最终目的是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并且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根据调查,只有6.01%的教师经常性的使用微课进行教学,68.07%的教师在教学中偶尔使用微课,剩下25.92%的教师从未在教学中使用过微课。与之前关于微课制作的问题比较来看,部分教师虽然会参与制作微课,但对微课的具体用途尚不明确。
为进一步探究微課使用率不高的原因,交叉分析结果显示,教龄较长的教师对微课的了解程度不够导致其微课开发的目的更多偏向于完成上级的“任务”;在知识结构和升学压力的影响下,授课年级越高的教师认为微课制作的难度越大,加重了工作量从而影响正常课程的授课,因此他们也并不是为了利用微课进行教学而开发,微课利用率自然也不高。
由此可见,微课应用不充分一方面原因是教师对微课的了解程度不深入,认为其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应该归因到微课开发目的并不是以丰富教学内容为出发点的,而是为了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目前翻转课堂、智慧教室等教育新产物的出现可以让教育相关部门对微课的推进工作有新的方向:将微课以任务式下发的模式改为提倡在新型教学模式中应用,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提升价值。
四、小结与建议
通过以上的调查研究,研究者对苏州市G区中小学教师微课的开发和应用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的结论陈述,并提出建议。
1.对微课的接受程度存在差异,建议采取局部带动整体的策略
不同性别、教龄和学段的教师在微课了解程度、微课制作难度、微课开发目的等方面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差异。微课推广初期,首先被计算机操作技能相对较好的男教师或教龄尚轻、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年轻教师所熟悉,这种差异性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教育相关部门可以有选择的培训上述对微课更有兴趣的“种子教师”,就更容易在短时间内达到更好的效果。以“种子教师”微课研究和微课教学实践应用的成果带动学校甚至学区的教师,循序渐进地达到绝大多数教师都能够积极主动开发微课的目的。
2.微课培训导向性明显,建议分学科推进个性化微课开发
苏州市G区中小学教师在微课开发方面受相关培训的导向性很明显,主要体现在微课合适时长和微课制作方式等方面,导致大部分教师认为自己开发的微课形式单一、无创新性。建议在前期通识层面进行微课教学相关培训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学科层面展开:根据各自学科特点展开内部微课开发模式的探讨,例如物理学科就可以借助计算机模拟实验软件进行微课的制作,操作方便且形式新颖,同时具有学科特色。
3.微课开发与应用脱轨,可结合新型教学模式推广应用
了解微课及开发微课的目的是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应用,但本研究结果却发现只有微乎其微的教师经常使用微课进行教学,近四分之一的教师从未使用过自己开发的微课,那么微课的开发有何意义!究其原因是教师以完成“任务”的心态去开发微课。随着翻转课堂、未来教室等新型教学模式和资源的兴起,微课这种小型资源的应用范围开始拓宽,教师结合新型的教学模式充分应用微课资源才能够最大化的体现其价值。
微课从最初被引进中国,几年时间已经在中小学甚至高校中逐渐开展,虽然微课的开发是教师面临的新的挑战,但是长久来看,微课开发与应用对教师进行结构化资源库的建设和共享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立足于苏州市G区中小学进行教师微课开发与应用的相关研究,但由于该区教育发展的特殊性,不能够代表全国中小学教师的微课开发水平和应用现状,有待进一步推广研究。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焦建利.微课与翻转课堂中的学习活动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24):4-6.
[3]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5-13.
[4]孟祥增,刘瑞梅,王广新.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14(6):24-32.
[5]余胜泉,陈敏.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微课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14(1):100-110.
[6]梁乐明,梁锦明.从资源建设到应用:微课程的现状与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3(8):71-76.
[7]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8]郑炜冬.微课情感化设计:理念、内涵、模型与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4(6):101-106.
[9]胡铁生,詹春青.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2):65-69.
(编辑:鲁利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