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德育模式的理解与实践

2017-06-27 08:02王维审
中小学德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班会建构

摘 要 叙事德育模式的研究是破解中小学校德育实效低下的有效探索。通过叙事写作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研究,学校德育方式的叙事化改造策略研究,叙事德育的课程化实施模式建构研究,充分开掘了故事的德育价值,使叙事德育成为一种有意义、有温度、可操作的德育模式。

关 键 词 叙事德育;德育模式;课程化实践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7)06-00-03

为破解中小学德育实效低下这一难题,笔者及所在团队一直努力建构一种叙事德育模式,期望在学校道德教育中科学、系统地嵌入故事元素,寻求一种关注道德情感和道德自由的柔性德育,以实现学校德育的最大效益。

一、叙事德育理念阐释

(一)叙事德育的内涵及特征

1.叙事德育的基本内涵。叙事德育是教育者通过叙述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或生活事件,影响和促进受教育者进行道德建构的德育理念;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其品德发展的有效策略。从实践上说,叙事德育不是简单地叙述一个道德事件,而是要在叙述道德事件的基础上,对事件本身所蕴涵的道德价值观加以分析、讨论、提炼,使之成为实施道德教育的素材或工具,直接或间接地开展道德教育。

2.叙事德育的基本特征。叙事德育的核心精神就是“故事精神”。这种以故事为核心元素对学校德育进行解释、理解、建构的德育模式,与其他德育模式相比具有四个典型特征:一是以故事为载体,通过故事营造的德育环境来引发道德教育的契机,让故事以更加隐蔽的形式来触动和感动学生的心灵;二是以叙述为途径,通过对故事进行形式多样的加工和改造,让故事以更加鲜活的方式来开启和走进学生心灵;三是以共情为特点,通过故事情境的再造和对故事情节的渲染,让故事感化学生的心灵;[1]四是以重塑为目的,通过对故事德育价值的理性植入,让学生在故事中内化并建构道德观念,从而升华和塑造学生的心灵。

(二)叙事德育理念形成及阐释

近年来,笔者先后利用故事来改造学校晨会、主题班会及其他德育活动,并成功开发了叙事型主题班会,使“以故事改变教育”成为自身教育实践的核心追求。其中理念可具体阐释为以下两点:

1.叙事可以影響并改变教育。德育叙事对教育的价值可以归结为三点:一是叙事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具有可为性,二是叙事对学校德育方式进行全方位改造具有可能性,三是叙事对学校德育理念进行课程化实施具有可行性。

2.叙事德育是一种柔性的教育。首先,叙事德育以学生喜欢的故事为主要德育元素,在本体论层面与中小学生内在需求高度契合;其次,叙事德育把道德的四要素融会贯通,既能保证道德教育正面强化的需要,又能提升道德教育的人性境界;再次,叙事德育的故事化品质具备无痕德育的隐性化特征,使道德教育的吸引力和人文性自然融于一体,让道德教育走向柔性成为一种可能。

二、叙事德育模式建构的实践路径

叙事德育模式的基本实践路径和策略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一是基础层面,通过“叙事者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研究教育叙事对教师的成长影响;二是方法层面,通过对学校德育方式的叙事化改造,为学校德育的全面提升提供系统、科学的实践依据;三是操作层面,通过学校德育理念的课程化实践,完成叙事德育方法论上的总概括。

(一)叙事写作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研究

为了培养教师的叙事能力,同时为了验证叙事写作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效度,笔者于2016年1月发起并成立了“叙事者”教师成长共同体。至2016年3月,“叙事者”教师成长共同体的核心成员达到1300人,成为一个以叙事写作与研究为主旨,覆盖全国各省份的全国性民间教师成长团队。“叙事者”以月度为成长引领周期,要求每周撰写一篇教育叙事,每月参加一次线上叙事交流,每月共读一本书,每人参加一个叙事研究项目。

一年来,笔者以“叙事者”为样本和阵地,就叙事对教师成长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归结出叙事对教师三种能力的提升:一是发现的能力。一个坚持叙事写作的教师,总是善于从寻常细节里发现动人的故事,并能从故事中提炼出自己的理解和主张,或者将这些故事以恰当的方式改造成有助于问题解决的行动方案。二是反思的能力。教育叙事最直接的作用就是通过叙事写作,让教师学会用文字来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养成反思的习惯,并进而形成反思的能力。[2]三是成长的能力。教师通过对教育事件和教育教学行为的记录、叙述、反思和总结,实现对个人成长历程的自我回顾、自我审视和自我完善,从而获得自主、主动的专业成长。

(二)学校德育方式的叙事化改造策略研究

为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笔者对学校主要德育方式进行了叙事化改造,用故事元素优化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德育实践活动、家校共同体等德育阵地,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效果。现以叙事型主题班会为例,谈一谈学校德育方式叙事化改造的理念、策略与途径。

1.叙事型主题班会的概念及理解

叙事型主题班会,是指围绕一个教育主题,有目的、有组织、有策略地呈现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或生活事件,调动学生对故事(事件)的积极体验、唤起情感上的的共鸣,影响和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一种班会形式。[3]其核心策略是通过故事营造一个易于为学生接受、具有动人元素的班会环境。

叙事型主题班会与传统主题班会的不同点在于:(1)传统的主题班会往往以讲道理为主,叙事型班会则通过故事的浸润达致“大教无痕”之境界。(2)传统主题班会中也会用到故事,但大都只把故事作为课堂设计的调味品。而在叙事型主题班会中,故事是课堂设计的主素材、主背景、主基调,自始至终主导班会课实施的全过程。

2.叙事型主题班会的设计策略

(1)单一故事型。单一故事型的主题班会通常有以下三种设计方法:①勾连生活实际。即将故事与学生生活实际勾连起来。②道德两难讨论。即让学生对故事(事件)中的道德两难问题进行讨论,以此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提高其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践行能力。③多维故事续说。对有些结局具有开放性的故事,可以通过“多维度续说”的方式,拓展、拓宽其德育价值。

(2)多重故事型。有的教育主题需要多个故事进行不同的系统关联,才能实现教育价值的丰厚与教育意义的丰满。其设计方法与基本的思路是:①递进式关联。在设计叙事班会课时,笔者通常会采用一个故事揭示德育主题、一个故事解读德育主题、一个故事深化德育主题等方式,用多个故事层层递进并相互关联,形成一条完整的德育故事链,共同完成某项教育任务。②平行式聚焦。即采用多个故事,从不同视角、不同方向进行聚焦式解读。但这些故事之间不具备递进关系,而是平行并列朝向一个共同的问题点,联合说明一个教育主旨或德育问题。

(三)叙事德育的课程化实施模式建构研究

叙事德育模式最重要的实践策略是课程化。通过反复实践,笔者分别研制了两种类型的叙事德育课程:一是以整体规划德育目标为核心的结构式课程,二是以解决某项德育要求为核心的主题式课程。下面以两所学校的实践为例,做一简要梳理。

1.结构式叙事德育课程

近年来,临沂西郊实验学校进行了“养成教育”叙事德育课程的建构实践,其策略概述如下:

(1)系统规划学校德育,明晰德育目标和主题。临沂西郊实验学校是一所处于城乡结合部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从整体上看,学生的基本素质普遍较低,绝大多数学生做人、做事、学习能力较差。针对这种情况,在整体研究各级德育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的学校德育主题,并把三大德育主题细化成24项意识或能力要求。在此基础上,根据每个月的重大节假日及德育需要,大致划分月度教育主题,初步形成月度教育方案。

(2)寻找确定主题故事,启动“故事大课堂”。在月度主題确定以后,叙事德育实施者就要寻找和挖掘与主题相关的德育故事,利用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时间启动“故事大课堂”。

(3)围绕“故事大课堂”,召开叙事型主题班会。由国旗下讲话改造而来的“故事大课堂”,是开启一周主题教育的主要阵地,而真正深度落实这一主题的阵地,应该是每个班级当天下午要召开的主题班会。

(4)亲子共享,让故事走进家庭。主题班会结束后,学生要将“故事大课堂”上校长讲的故事和主题班会上班主任讲的故事默记在心,回家后与父母双向分享。根据学生的不同学段,这种“分享”可分为讲故事、写故事与开发故事三个层次。

如此,故事便以德育主元素的形式嵌入学校德育之中,并在时间、空间、人物和事件四个维度进行了拓展。时间维度上,故事从周一早晨开始贯穿周一全天,并延伸至全周;空间维度上,故事从升旗仪式的特定地点,到教室、校园乃至家庭,直至扩展至社会;人物维度上,讲故事的有校长、教师、家长和学生;事件维度上,整个德育过程的实施不仅有讲故事,还有讨论、交流和总结,甚至辩论和质疑。在这样的理念下,叙事德育真正开掘了故事的德育价值,成为一种有意义、有温度、可操作的德育模式。

2.主题式叙事德育课程

望亭中心小学的办学定位是“让我们一起温暖地绽放”,即通过一种“温暖”的方式和策略,实现师生的自我发现、自我成长与自我绽放。基于此,望亭小学启动了以“我喜欢你”为主题的“叙事德育”课程体系建设,以“故事”为核心元素开展了一场德育行动。

“我喜欢你”叙事德育主题课程的基本框架分为两部分:一是“我喜欢你”学生对教师篇,主要是通过对“国旗下讲话”的叙事化改造来进行,由主持升旗仪式的班级,在国旗下讲话环节讲述发生在师生之间的细节故事,以此来表达学生对教师的爱与喜欢;二是“我喜欢你”学生对学生篇,主要是通过对班会课的叙事化改造来实现,就是通过发动班级学生挖掘发生同学身上的故事,在周五下午的班会课时间集中进行讲述,以此来温暖、鼓励更多的学生走上“绽放”之路。

概言之,任何一种教育行动都要与学校文化理念高度契合,任何一所学校的理念文化都可以通过课程化的实施得以落地,而叙事德育模式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理念的课程化实践。

参考文献:

[1]王维审.学校德育可以大有作为[J].人民教育.2015(8):50-53.

[2]李季.走进学生心灵的智慧[J].中小学德育.2009 (6) :6-8.

[3]王维审.叙事班会的理解与设计[J].中小学德育.2016(10):52-54.

(作者单位: 临沂市兰山区教育体育局山东临沂 276002)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班会建构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妈妈画上老年妆出席班会孩子落泪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浅谈如何发挥主题班会作用提高高中德育教育时效性
明确方向标、设计中轴线、提供参照系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学校德育功能定位的误解及澄清
建构游戏玩不够
学校德育顶层设计的意义与实施
微班会:管窥班会的现实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