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民
摘 要:对于小班幼儿的绘画活动,教师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爱好。更多地给幼儿自由,让他们有进行创造活动的权利和机会,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充分用眼、手、脑去发现、去创造。从而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拓展幼儿的思路,提高创作能力。在幼儿探索发现的同时,教师应对他们做出鼓励性的评价。
关键词:小班幼儿 绘画 有效指导
绘画是一种感受、思考与幻想相结合的活动,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喜欢画画,可以说是他们的天性。”幼儿通过绘画活动认识周围的世界,他们在绘画活动中自然地、充分地、无拘无束地流露自己的思想和内心蕴藏的丰富情感,表达他们对周围事物、周围世界的看法和态度,表达他们对艺术的想象和创造。幼儿的绘画无论是对其智力的发展,还是个性、情感的健全,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一般小班幼儿已能有目的、有意识的画,并通过绘画反映自身内在的心理、情感、认识和经验。那么,如何有效的指导小班幼儿进行绘画活动呢?
一、创设游戏情景,边玩边画,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去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边玩边画,边画边玩,造成一种无拘无束的教学气氛。如:在指导幼儿画“栅栏”时,就可以创设“狼和小羊”的情景角色游戏(老师是狼,幼儿是小羊)。带孩子们自由自在地玩着,玩累了,就说:“我肚子饿了,哪有青草呀?”引导孩子们拿起彩笔画青草。吃饱了,散步时,就说:“不好了,大灰狼来了,怎么办呢?”引导孩子们画竖线做栅栏。如果有的孩子画的竖线太短,就可以说:“栅栏太矮了,大灰狼会跳进来的。”幼儿就画长竖线。如果有的孩子画得太稀,就可以说:“这儿有个洞,大灰狼会钻进来的。”这样幼儿就会画得又多又密。这一过程中,幼儿自始自终兴趣盎然,最大程度地激发了他们绘画的热情和关注周围生活的兴趣。这样一来,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对绘画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游戏与美术教学的优化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选材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让幼儿感受到绘画活动的亲近
小班的幼儿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少,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熟悉的和感兴趣的物体有绘画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选择小班绘画活动内容时应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比如小班幼儿喜欢小动物,就可以选择“给小兔喂青草”、“钓小鱼”、“狼和小羊”等题材练习画直线;选择“吹泡泡”、“小小蜗牛”、“洋娃娃的卷头发”等练习画曲线;还可以选择他们熟悉的事物、玩具、食物为题材,如“斑马线”、“马路边的电线”、“彩色的气球”、“糖葫芦”等等。幼儿有了兴趣就有了积极性,有了积极性就能激起他们绘画的欲望。
三、边说边画,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小班幼儿的绘画特点之一就是边画边说。因此,在绘画活动中老师应把握好幼儿的“说”,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首先是画前“说”。小班幼儿生活经验少,观察能力弱,对事物的表象不丰富,不完整。所以,画之前“说”,可以帮助幼儿积累生活经验,加深感受,丰富绘画内容。有一次,我在苹果之前,先让幼儿说一说苹果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味道怎样、要怎么吃等。这时孩子们就争先恐后地讲:“我家刚刚买了许多苹果”、“今天我吃了一个大苹果”、“苹果是圆圆的,像娃娃的脸”、“苹果是绿绿的,有的红红的”、“苹果长在树上”,还有的小朋友手舞足蹈地模仿着吃苹果,边做边说:“啊呜、啊呜,真好吃!”他们“吃”得津津有味,做得认认真真。说完之后,再让幼儿开始绘画。幼儿画了红颜色、黄颜色还有绿颜色的苹果,有的都被“咬”了一口,真是有趣极了。可见,做好画之前的“说”,既能激发幼儿对画画的兴趣,又能促进他们语言、动作、想象力的发展。
其次是边画边“说”。3岁孩子的思维特点是直觉行动性思维、语言伴随动作。所以孩子们在专心做某件事时,总是自言自语,在绘画时,边画边说尤为突出。老师不能强制要求幼儿闭上嘴巴专心作画,那样就会挫伤他们绘画的积极性。例如:画《小花猫》时,有的幼儿边画边学小猫叫:“喵喵喵”;有的幼儿边画边在和旁边说着自己家养的小猫叫什么名字;还有的在说:“我不喜欢小花猫,我要画白白的小白猫,还要给它戴帽子,你看,漂亮吗?”……边画边说,边说边画,幼儿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大胆地表现了出来。乍一看,你会觉得教室里乱哄哄的,仔细瞧着,孩子们个个十分的投入,在高高兴兴地画画。
再次是画后“说”画。小班幼儿的绘画能力弱,绘画时表现手法很随意,在成人的眼里只是乱涂乱画。其实,他们每幅画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因此,要让幼儿“画后说画”。他们可以说给老师听,说给同伴听,几个人一起说或者集中说一幅画,也可以说所有的画,这样幼儿通过相互间或幼儿与老师间的对话,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了倾听习惯。和同伴相互交流,相互分享,相互学习,让幼儿体验成功的乐趣,同时,也有助于老师了解幼儿的想法和需要,便于指导。
四、不要以成人畫的标准评价儿童画,要站在孩子的立场来看待儿童绘画作品
儿童绘画作品是幼儿内在心理、情感、认识和经验的体现,画出来的东西往往在大小比例上把握不准,也不懂得物体的深度,如果教师在评价时以成人的标准去衡量,认为孩子的画这也不行那也不像的话,只能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把评价重点放在他们如何表现内心活动,怎样反映他们的周围环境;注重幼儿绘画的热情、兴趣和努力的程度,特别是他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多持肯定和赞成的态度,多加表扬,以激发幼儿对绘画的积极性。
记得去年春天,我让我们大班的孩子画春天的树叶,许多小朋友画了嫩嫩的绿绿的树叶,可晶晶小朋友把树叶画成了金黄色,刚开始我以为他画的是秋天的树叶,又一想,还是听听她自己的想法吧,她认真的说着:“老师,我特别喜欢被太阳照射着的金黄色树叶”。原来她想画太阳底下闪着金光的叶子。于是我便让她按照自己的想像画春天的树叶,果然她交出了一份与众不同的画卷。如果我以自己的想法去评价晶晶,她就交不出这份与众不同的画卷,而且还挫伤了她的积极性和想象力。
结语
总之,对于小班幼儿的绘画活动,教师不仅要起到启发和辅导的作用,还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爱好。更多地给幼儿自由,让他们有进行创造活动的权利和机会,使他们在自由的天地里,在实践活动中,充分用眼、手、脑去发现、去创造。从而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拓展幼儿的思路,提高创作能力。因为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他们自己所探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们自己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在幼儿探索发现的同时,教师应对他们做出鼓励性的评价。使每个幼儿都能信心十足的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