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猴头菇出菇的影响因素

2017-06-27 08:16:25龙素梅张燕陈娇娇张贻意唐才明莫毅陈罡
种子科技 2017年6期
关键词:菇体猴头菇出菇

龙素梅,张燕,陈娇娇,张贻意,唐才明,莫毅,陈罡

(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西柳州545003)

论猴头菇出菇的影响因素

龙素梅,张燕,陈娇娇,张贻意,唐才明,莫毅,陈罡

(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西柳州545003)

出菇管理水平是食用菌种植过程中影响食用菌产量和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定位出菇是出菇管理阶段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以猴头菇栽培因素为典型,阐述了猴头菇栽培技术的重要性。

定位出菇管理技术;猴头菇;影响因素

猴头菇是一种齿菌科的菌类,菌伞表面长有毛绒的刺,个头硕大,肉质肥厚,菌肉新鲜,气息清香,味道鲜美、香醇适口,干后由浅黄至浅褐色,基部狭窄或略有短柄,上部膨大,因其形状而命名为“猴头菇”。

每100 g猴头菇干品含蛋白质26.3 g、脂肪4.2 g、碳水化合物44.9 g、纤维6.4 g。其含多种氨基酸,其中7种为人体需要的氨基酸,性平、味甘,能利五脏、助消化、滋补、抗癌、治疗神经衰弱,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兼有很好的药理性,海内外已普遍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食道癌以及胃癌等消化系统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猴头菇人工栽培技术的逐渐成熟,猴头菇的市场被逐渐打开了。

在猴头菇栽培过程中,一旦管理不当,就会出现各种形状的菇体,如光头型、珊瑚型或粉色菌等,直接影响其经济价值和效益,这也是猴头菇生产推广相对缓慢的重要因素。

1 出菇管理

第一,场所选择应符合生态环境优秀、无有毒无害气体、四周300 m无各类浑水及其他污染源且天气适合NY5010无公害栽植标准的要求。

第二,催蕾时机通过室内发菌培养,待猴头菇菌丝生理成熟,便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猴头菇生长呈现出菌丝还未长满,就最先出现原基,分解成子实体。因此要注意观察,及时把现菌袋搬到野外的阴棚里摆放。

2 适应的温度

子实体发育的最适温度为16~20℃。最高不能超过23℃,否则就会出现枯萎等现象,所以温度一旦升高,就要采取喷雾降温、通风、盖遮阳网等措施适当降温,从而达到最佳的出菇温度[1]。若温度在12℃以下,会出现色泽异常情况,菇体会呈现粉红色,相应地影响了产品的质量。温度过低时,采取夜间用遮盖物遮盖或利用中午温度高时通风等措施来提高温度,以达到最佳的出菇温度。

在出菇阶段,要注重温度保持,如若超出规定的温度,可采取如下的方法降温:①在房间内喷雾化水;②阴棚内的遮盖物加厚;③进行早晚开门透风,正午张开大棚两头,使气流畅通。通过掌握适合的温度,使猴头菇幼苗顺利长大。

3 创造适合的湿度

子实体发育期,务必科学管理水分,按照菇体粗细、表面色泽不一样等条件,选择不同的喷水量。栽培场地必须有相对的湿度。一旦湿度不足,刺毛不明显,菇体就会生长缓慢;湿度合适的情况下,刺毛鲜白、弹性强。切记喷水时不要喷到菇体,否则会增加霉烂的机会。若湿度大于95%时将导致子实体分支,菌刺粗大。

4 加强通风换气

猴头菇属于好气性真菌,对二氧化碳很敏感,一般情况下,氮气、二氧化碳的浓度不能超过0.1%。如果透风情况不好,氮气、二氧化碳积攒过多,会刺激菌柄连续分枝。如果不控制中间部位的发育,就会呈现珊瑚状的畸形菇[2]。当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应适当通风,每天2~3次,但切忌风向直吹菇体,以免萎缩。

5 合理调节光照

栽培场所要有散射光,避免阳光直射,大约三分阳、七分阴即可。要坚持一定的光照,子实体在形成过程中需要200~400勒克斯光照。菇棚光照太强则菇体发黄、质量降低,影响价钱;若光照太弱,就会造成原基形成困难或形成畸形菇[3]。

6 适时采收

第一,生长期猴头菇是从菌蕾开始呈现的,再到子实体长熟,正常10~18 d就可以采收。猴头菇一般可采收3潮,但是一般都是第1潮、第2潮的产量高、品质好,约占总产量的80%。

第二,成熟标志的菌刺充分展开,子实体长满刺毛的时候开始弹射孢子,会在菌袋表面堆积一层稀薄的白色粉状物[4]。

第三,要按照市场对猴头菇的要求进行采取,因为采收时成熟度略有差异。保鲜菇应市或盐渍猴头菇,最好在菌刺还未延长,或早已经构成但是长度不超过0.5 cm,尚未大批开释胞子期间采收最好[5]。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猴头菇的需求量也在不断上升,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又在不断地压缩猴头菇的种植空间,所以有关部门和猴头菇栽培者必须要加强对猴头菇栽培的认识和重视,提高猴头菇的种植水平,从而保障我国猴头菇栽培领域的持续发展。

[1]徐秀华,李雪霏.覆土出菇机理与技术要点[J].中国食用菌,2006(02).

[2]杜秀菊.床面不出菇或量少的原因及对策[J].河北农业科技,2002(05).

[3]闫宝松,关广财,马凤,等.黑龙江地区优质单片黑木耳栽培技术[J].食用菌,2012(05).

[4]黎德荣.杏鲍菇高产高效优质栽培试验[J].中国食用菌,2012(03).

[5]丁荣峰,兰朝力,丁湖广.白灵菇吉灵2号特性及标准化有机栽培技术[J].食用菌,2007(05).

扫一扫,看你的观点

1005-2690(2017)06-0083-02

:S646

:A

2017-05-11)

资金来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食用菌创新团队柳州综合试验站

猜你喜欢
菇体猴头菇出菇
猴头菇生产中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食用菌(2021年4期)2021-07-29 01:22:10
清丰县科技特派员服务队下乡指导基地农户平菇生产
乡村科技(2021年1期)2021-03-27 12:55:52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香菇白棒出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猴头菇的历史文化溯源与食疗文化*
四招让春季杏鲍菇多出菇
农家之友(2017年1期)2017-12-25 01:48:35
林下猴头菇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
双孢菇出菇过程的疑难问题及解决办法
灰树花菌棒第二潮菇春季出菇催蕾研究
食药用菌(2016年6期)2016-03-01 03:24:28
三步泡发猴头菇
中老年健康(2015年9期)2015-05-30 23: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