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利斌
摘 要: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有效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在实际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仍然存在着问题,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所以从高校备课、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培养开放性思维等方面来研究小学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小学数学的应用题内容多、范围广,但并不是毫无规律可循,而是分为不同的类型,有归一、归总类应用题,有相遇类应用题,有植树类应用题等,所以要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有效性就需要将应用题的类型进行总结归纳,掌握解题方法并能够举一反三。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现状
1.应用题的教学内容远离生活实际
尽管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但是有关应用题的教学内容仍然远离生活实际,再加上小学生的年龄小,生活阅历有限,所以在应用题的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困难,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
2.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机械化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模式中没有学生自主探究的模式,也没有学生合作学习的模式,而只是老师讲授的模式,较为单一,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枯燥。关于应用题的教学方法比较机械化,没有将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对于应用题例题的教学,主要是老师灌输式的讲解,对于应用题练习主要是进行题海战术,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率低下。
3.学生思维定式强,缺少自主创新意识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掌握关于应用题的多种解题方法,但是学生的思维定式强,所以解题过程中会按照老师讲解例题的方法生搬硬套。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题时,学生的思路不够开阔,缺少自主创新意识,不能找到多种解题方法,所以不能很好地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
二、小学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的策略
1.高效备课,在应用题中引入生活化的數学元素
小学数学教材既包括计算的基本内容,也包括应用题的内容,是有效教学的依据,所以教师要高效备课,仔细研读教材,加以整合、创新,引入生活化的数学元素,这样更好地使应用题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应用题的有效教学,还能培养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归一问题”的数学应用题时,对于这一类型的解题思路是先求出单一的量,然后根据单一量再求出最后的总量。这时老师就可以将生活中购买文具的事例引入应用题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五支铅笔的总价钱求出单支的价钱,然后求解总共购买二十支需要多少钱,这样学生就会从生活实际出发进行思考,掌握了解题方法之后并应用到实际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创新教学模式,丰富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是应用题课堂的教学活动过程,但教学模式并不是单一固定的,它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而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教学手段,不论在哪种教学模式下都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所以要促进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有效教学就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是教学模式的创新,老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权,鼓励他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探究式学习,老师给予适时的指导和帮助,这样学生在完成应用题的解答时会更加有成就感,更好地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其次是教学方法的丰富,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法,也可以是创设情境教学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应用题教学不再枯燥无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追及问题”的应用题时,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然后结合生活中跑步的事例进行举例讲解,这样可以使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教学情境,更高效地投入到教学中。
3.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提高多样化的解题能力
由于学生的思维定式影响了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有效教学,所以要从学生自身入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对于同一道应用题的解答尽管正确答案只有一个,但是解题方法可以有多种,所以需要老师鼓励学生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寻找不同的解题方法,进而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刻掌握所学知识,还能提高学生多样化的解题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促进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有效教学不再是灌输式的讲解和题海战术式的练习,而是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练习,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刘建起.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初探[J].亚太教育,2015(11):182.
[2]高玲.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5(30):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