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燕妮,杨雪平,郭素云
(深圳市龙岗区中医院内科,广东 深圳 518100)
中医学中的治未病思想最早在春秋时期已形成基本的体系,后经张仲景、华佗、孙思邈等医家的继承和发展,治未病思想已形成完整体系,其核心在于防患于未然的预防观和天人合一的整体观[1]。将治未病思想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也就是重视健康人群的日常养护和调摄,预防疾病的发生,重视患病人群的早治[2]。在冠心病护理工作中,应用治未病思想有助于控制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对65例冠心病患者采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从我院2014-02—2016-02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随机抽取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患者65例,男37例,女28例,年龄49~69岁,平均年龄(65.3±4.8)岁,病程3~10年,平均病程(6.3±2.1)年。对照组中患者65例,男40例,女25例,年龄50~72岁,平均年龄(66.7±5.2)岁,病程5~12年,平均病程(7.0±2.3)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主要为病情观察、健康教育、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等。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治未病理论护理,具体护理措施为:(1)环境护理。中医学认为天人合一,人生活在天地之间、时空之内,人的生命活动会受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创造舒适的治疗环境十分必要。我院尽力给患者创造环境优美的环境,在病房内安装电视机等设备,摆放绿色盆栽,使用绿色等充满生机的窗帘,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给患者提供良好的运动环境,指导患者合理运动。(2)情志护理。中医学认为脏腑功能会在通过情志活动表现出来,过度的喜怒哀乐都可能对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3]。在冠心病的护理中,重视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及时把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情绪低落的患者要主动安慰,并鼓励倾诉。通过谈心释放法、转移注意力法等进行心理护理,促使患者心理平稳。同时,在日常交流中,指导并有意识的引导患者培养看书、看报的习惯,使患者在良好的生活习惯中保持平稳、乐观的心态。(3)饮食护理。中医学中的饮食护理基本原则是以食代药、食药并重[4]。对于冠心病患者,在饮食上应清淡且营养,少吃甜食,并且避免过量饮食,控制体重,禁止使用动物油脂、高胆固醇食物,要求患者多吃新鲜蔬果,多吃豆制品、坚果等食物,另外饮食还需保持钠钾平衡,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既要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系统的饮食健康知识教育,还要给患者提供健康食谱,如:让患者多喝杭白菊、枸杞子等保健茶,多食用使用辛温通络中药烹饪的药膳,必要情况下可给患者制定具体的饮食方案,要求患者严格定时定量饮食。(4)运动干预。适宜的运动有助于增强患者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也有助于调畅气血,舒缓神经紧张,促进疾病治疗[5-6]。对此,顺应四时和阴阳变化规律,有计划地引导患者进行身体锻炼,可通过一对一的健康宣教、贴画报、讲座等方式指导患者如何结合四时和阴阳变化正确运动,对五禽戏、太极拳等有兴趣的患者,可认真指导,并给患者讲解如何正确锻炼,监督指导患者养成每日锻炼的习惯。(5)用药指导。药物治疗是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护士根据患者使用的药物给患者讲解药物的用法、剂量、注意事项等,例如:在服用含有人参等补气药物时,不得食用萝卜等泄气食物。对于服用硝酸脂类药物的患者,由于该药物可能导致低血压,因而指导患者用药期间更换体位、起床等动作时不得过快,以免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提醒患者应在床头放置硝酸甘油等应急药物,在外出活动时需携带,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要学会自我处理。
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指标。生活自理能力采用ADL量表评估,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的表明生活自理能力越高。治疗依从性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评估,主要涉及到用药依从性、生活方式依从性等,分成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三个层次,依从性=完全依从率+部分依从率。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评估,主要涉及到对医院基础护理、病房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的满意度,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越高。
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为95.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0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护理满意度 分
冠心病难以治愈,患者病程长,且在长期的治疗中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绝望等负面情绪,甚至不少患者抵触治疗,严重影响到治疗的顺利开展和治疗效果[7]。因此,加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冠心病的反复发作诱因上分析可知,反复发作与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关系密切,因此,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控制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学中的治未病理论则要求未病先治、已病防变,与现代预防医学的理论不谋而合,要求做到治其未生、治其未发、治其未盛、治其未传、治其未复[8]。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治未病理论要求做到控制病情进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在病情稳定后则要预防复发[9-10]。结合冠心病的反复发作诱因,从患者的生活角度着手,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反复发作。例如:饮食不当可能导致高脂血症,进而加重冠心病病情,中医治未病理论护理给患者进行全方位的饮食指导,让患者对饮食的温热寒凉等有基本的了解,掌握日常饮食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并遵医嘱正确饮食,规避不良饮食诱因,以防冠心病反复发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本研究中,观察组65例患者采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护理,通过环境护理使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和休息,帮助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通过情志干预使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正确面对疾病,避免大喜大悲,消除情志因素带来的冠心病反复发作。通过饮食护理和用药指导,促使患者正确饮食和遵医嘱服药,同时避免食用与药物相冲的食物,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通过运动干预,一方面调节气血,提高机体免疫力,一方面又在运动中发泄不良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情。总之,通过护理措施规避冠心病发作诱因,也促使患者主动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检查、护理等,提高治疗依从性。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更高,且ADL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谭露芬等[9]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护理效果明确,有助于控制病情发展,促进康复,改善预后,且在病情稳定后以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杨阳,杨宝元,张磊,等.从中医“治未病”思想谈冠心病的一、二级预防[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113-114.
[2] 裴蓓,徐晶钰,张璇,等.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探讨从痰论治冠心病[J].吉林中医药,2014,34(11):1081-1083.
[3] 沈林亚,孙微娜,孙荣娟,等.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护理冠心病患者108例体会[J].中国疗养医学,2014,23(1):94-95.
[4] 杨春华.应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护理的疗效[J].中国处方药,2014(6):133-133,134.
[5] 丁华丽.“治未病”理论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J].中医临床研究,2015(14):124-125.
[6] 崔华.“治未病”思想在冠心病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29):114-115.
[7] 周莺,唐毅,王萍英,等.中医"治未病"思想在血脂异常社区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3,7(7):108.
[8] 张晓燕,杨玲,高晓光,等.浅谈“治未病”理论在个人保健护理中的应用[C].//第六届中医、中西医结合暨非药物疗法防治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高级论坛论文集.2012:16-17.
[9] 谭露芬,杨妮.中医治未病理论对冠心病患者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2):184-185.
[10] 齐彦春.中医治未病理论及其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2,27(3):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