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雪梅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广东 广州 510095)
脑肿瘤也称为颅内肿瘤,又称颅内占位性病变,为临床神经系统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脑组织、脑膜、颅神经、垂体、血管残余胚胎组织等部位均可发生脑肿瘤,症状多表现为剧烈的头痛,伴恶心、呕吐等,且病情进展迅速,术中可能出现动脉瘤破裂,术后也有可能发生再出血或脑血管痉挛等风险,因此,做好围术期的护理工作,提高手术成功率尤为重要[1-2]。本研究针对我院收治的100例脑肿瘤手术患者分别给予不同护理方案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3-01—2015-12间收治的100例脑肿瘤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0例,围术期整体护理)和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男41例,女9例,年龄55~71岁,平均年龄(65.9±2.3)岁;前交通动脉瘤28例,后交通动脉瘤12例,大脑中动脉瘤10例;Hunt-Hess 分级为:Ⅰ级12例,Ⅱ级26例,Ⅲ级6例、Ⅳ级6例。对照组男37例,女13例,年龄57~75岁,平均年龄(67.2±4.9)岁;前交通动脉瘤31例,后交通动脉瘤15例,大脑中动脉瘤4例;Hunt-Hess 分级为:Ⅰ级14例,Ⅱ级24例,Ⅲ级8例、Ⅳ级4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痛,伴恶心、呕吐并伴有意识障碍。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环境护理、疾病认识、饮食护理,叮嘱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指导患者术后保持脚低头高平卧位,保持气道通畅,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1.2.2 观察组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围术期护理,包括(1)术前心理护理:患者多以突发性头痛、恶心、呕吐为首发症状,难免产生紧张、恐惧等负性情绪,因此,术前稳定患者情绪具有重要意义。术前对每位患者从家庭、社会及生理等多角度指引患者保持积极乐观情绪,介绍介入治疗的优点及安全性,说明手术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简要介绍手术过程,调节患者负性情绪,以提高治疗依从性。(2)术中护理:保持患者平卧,摆正头位,充分暴露穿刺部位,必要时建立留置双通道以备用。待麻醉生效后,再执行导尿管留置,以避免在术前插管刺激患者,引发血压波动而导致再出血。严密监测心跳、呼吸、血压、氧饱和度等变化,特别是在注入造影剂时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注入。(3)并发症护理:患者创口及其周围引流管保证无菌,定期消毒室内,控制病室探访人数。定期更换留置尿管患者的尿管,同时密切观察患者尿液,尿液异常时通过常规尿检确定泌尿系统是否出现感染。动脉瘤术中破裂是手术失败和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术中应有预见性地采用控制性低血压是保证手术安全进行的重要措施,因此,每5 min测量1次血压,收缩压控制在90~100 mmHg,舒张压控制在60~80 mmHg。此外,术中防止血栓形成也非常重要,将12500IU肝素溶于10 mL生理盐水中,当导引导管进入脑血管后,首次静脉注射给予3000 IU,1 h后再给予1000 IU,总量为5000~6000 IU,避免形成血栓。(4)康复护理:护理人员应于术后6 h指导患者恢复饮食,最初少餐多次,嘱其多食易消化、高纤维、高蛋白食品;同时术后指导并教会患者家属协助患者开展适度运动,嘱患者出院后定期返院复查。术后患者应平卧24 h,穿刺肢体需伸直并制动12 h,并保持穿刺部位干燥,防止感染。密切观察术侧足背动脉搏动及足部皮肤颜色和温度,防止肢端坏死。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排出造影剂。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心理状态,分数越高代表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3]。
观察两组继发性癫痫、颅内感染、泌尿感染及颅内血肿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评估对两组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量表包括物质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关系及心理功能四个维度,分数越高代表生存质量越高[4]。
两组护理后HAMD、HAMA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5;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加明显,组间比较,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变化情况 分
注:与护理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观察组社会功能、物质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4个维度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见表2。
表2 WHOQOL-BREF评分 分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和12.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情况
脑肿瘤是临床神经系统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可单发也可多发,大小不一,患者常表现为剧烈头痛、高温、呕吐、颈强直等临床症状[5-6],给患者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脑肿瘤发生率呈逐年增长趋势,脑肿瘤浸润性增长对正常的脑组织形成挤压,造成颅内压显著升高,进而损伤中枢神经,手术治疗能够解除颅脑受脑肿瘤压迫,但术后也有可能发生再出血或脑血管痉挛等风险,因此围术期辅以全面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改善其预后具重要意义[7-8]。
脑脉瘤若不经治疗或缺乏系统的护理容易导致穿刺部位血肿、脑血管痉挛、瘤体再次破裂等并发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围术期护理是指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程护理,主要包括术前、术中、术后护理,遵循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理念,已逐渐成为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在提供优质服务的过程中帮助患者控制疾病、降低并发症、促进康复。其中,术前心理护理中围术期全程护理的重要一环。脑肿瘤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患者多伴有心理负担,且患者会考虑到疾病的预后效果是否会给生活带来不便而影响自身生活质量,这也就不可避免的导致患者产生负性情绪。心理护理是安抚调整病人情绪的主要方法,有助于教会患者处理应激的技巧,掌握情绪自控的能力。Osterman等[9]报道,对肿瘤科护理人员做日间护理的探索性研究中指出,心理护理有助于护理人员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深陷躯体和心理应激的患者提供精神支持。
本研究结果提示,两组护理后HAMD、HAMA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5;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加明显,组间比较,P<0.05;观察组社会功能、物质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4个维度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和12.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这说明,术前心理护理、术中配合以及完善的术后护理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与杨俊英的报道结果相一致[10],做好围术期护理,严密监视病情,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综上所述,脑肿瘤患者行围手术期护理不仅可缓解患者心理状态,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而且可有效提高生存质量,是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疾病康复的关键。
[1] 洪显钗,林雪洁,林秀丽,等.破裂性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0,9(3):237-238.
[2] 郭强,靳峰,陈德勤,等.介入栓塞术与开颅术治疗脑动脉瘤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8):2725-2727.
[3] 冷贵荣,邓燕贤,秦秀珍.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术期的护理[J].微创医学,2013,8(3):381-382.
[4] 赵海艳,韩杨波,李寒月,等.102例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4(9):5278.
[5] 赵艳丽.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5):229.
[6] 冷贵荣,邓燕贤,秦秀珍,等.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术期的护理[J].微创医学,2013,8(3):381.
[7] 张爱华.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脑肿瘤围手术期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5):208-209.
[8] 张晓丽.护理干预对脑肿瘤术后颅内低压综合征患者的作用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26(10):1285-1286.
[9] OOSTERMAN P L,SCHWARTZ-BARCOTT D,ASSELIN M E.An exploratory study of nurses’presence in daily care on an oncology unit[J].Nurs Forum,2010,45(3):197.
[10] 杨俊英.人性化护理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导刊,2015,17(1):99-10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