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婧,周 翔
(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广东 深圳 518000)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是指在对早产儿予以辅助机械通气和长期高浓度氧治疗后,容易出现的一种慢性肺疾病,是在对新生儿予以重症监护时的重点防治对象[1]。如何对此类患儿予以有效治疗已经成为临床研究重点。本次研究通过随机对比分析方法,探讨将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用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防治工作中的具体效果,以便为临床工作提供有利参考。具体内容如下。
选取2014-08-2015-11间于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的胎龄低于32周、需机械通气的早产儿90例进行分组,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各45例。入选者均符合机械通气指征,无禁忌症或肺出血[2]。对照组中男性24例女性21例,患儿胎龄27~34周,平均胎龄(30.17±2.54)周,出生体质量(1343.57±275.04)g;观察组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23例、22例,患儿胎龄29~34周,平均胎龄(30.65±2.87)周,出生体质量(1334.85±275.42)g。排除组中合并有先天性心脏病、肺出血及红细胞增多的患者[2]。采用相关统计学软件对两组的基本资料予以分析,显示均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性高。研究内容均被所有入选人员知晓,且入选者自愿参与,符合相关伦理学要求。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包括早期控制液体摄入量、补充维生素、结合实际情况予以利尿剂等治疗;同时遵循常规诊疗原则,将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左右。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即入组后第二天开始,每隔一天予以100 IU/kg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皮下注射治疗,每周3次,1个月后即可停止使用。若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血红蛋白水平超过220 g/L,则暂停治疗,3日后复查血红蛋白,若降至220 g/L以下则可继续按照原方案治疗。
对比两组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并根据美国2000年BPD研讨会上的指标进行分级,若无需氧疗、仅通过通气即可维持正常体征为轻度;若氧疗氧浓度低于0.3为中度;若氧疗氧浓度超过0.3为重度。同时记录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和呼吸机治疗时间。
调查后发现,观察组出现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者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所示:
表1 两组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
对比后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有相对更短的呼吸机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详情如下表2所示:
表2 两组的呼吸机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是美国某公司于1989年利用DNA重组技术研制而成[4],是在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基因序列基础上增加糖基,确保其理化性质和作用不受影响。一般经静脉注射后8~12 h内达到血药峰值,经肝脏代谢;而皮下注射的血药峰值虽然较静脉注射更低,但其有效成分的血浆清除率相对更低,注射后可在一段时间内维持较高的血药浓度,效果更满意。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能促进II型肺泡上皮细胞的分化和内皮前体细胞的增殖,且有动物实验证实[5],对出生3 d的新生鼠予以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注射后得到肺泡发育受阻小鼠模型,予以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后发现小鼠肺泡可持续发育,确保肺泡表面积和肺泡容量不变,证实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肺泡发育受阻时,仍能很好地保护肺脏。此外,还有研究认为[6]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具有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类似类固醇,对于前炎性因子的表达有显著抑制作用,且证实其能减轻由于高氧浓度所致的肺内炎症,有效减轻肺组织的病理性损伤,推断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抗炎作用也与减轻肺损伤的具体作用机制有相关性。这些结论在后期仍有待进一步论证。本研究中通过随机对比分析方法,发现观察组出现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者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且观察组的呼吸机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缩短,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意义显著(P<0.05)。与刘丽芳等人[7]的研究结论基本吻合。
综上所述,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早生产儿予以治疗,能有效降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风险,促进患儿的呼吸系统功能恢复正常,缩短住院时间,具备于临床上推广应用的意义和价值。
[1] 唐正荣,张华.rhEPO对大鼠新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模型肺泡灌洗液IL-1β和TNF-α表达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4,35(1):58-60.
[2] 莫炜明,姚臻,赵善和,等.早产儿应用rhEPO治疗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前后血液中IL-1β、TNF-α变化及意义[J].当代医学,2015,13(2):18-19.
[3] 岳嗣凤,张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新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模型肺发育及肺Bcl-2、Caspase-9表达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4,35(23):3632-3636.
[4] 刘丽芳,许茜,蔡琳,等.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治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临床研究[C].//2013国际新生儿重症监护学高峰论坛论文集.2013:320-321.
[5] 耿琳琳,吕伟,宋靖荣,等.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减轻慢性高体积分数氧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大鼠的炎性反应[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5,30(2):134-136.
[6] 王晓蕾,岳冬梅,陈宁,等.促红细胞生成素对高体积分数氧肺损伤大鼠单核细胞趋化蛋白一l表达的影响[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17):92,95.
[7] 刘丽芳,许茜,蔡琳,等.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治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临床研究[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4,25(6):528-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