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仪,姜义荣
(东莞市人民医院,广东 东莞 523000)
20例患恶性血液病经化疗或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带状疱疹的患者,男14例,女6例,年龄为19~68岁,平均年龄(47±15)岁,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3例,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6例,多发性骨髓瘤(MM)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2例。
对20名患有恶性血液病经化疗或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带状疱疹的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对所有患者的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1]。
对20名患有恶性血液病经化疗后出现带状疱疹的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其临床症状统计如表1中所示。
20名恶性血液病患者根据其所患病症的不同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如表2中所示,其中10名患者服用了免疫抑制药物[2]。
表1 恶性血液病并发带状疱疹患者临床症状 %
表2 恶性血液病并发带状疱疹患者T细胞亚群分析
采用ELASA方法对患者不同时期进行疱疹病毒抗体定量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带状疱疹患者不同时期抗体检测结果
(1)病因去除。恶性血液病患者在进行化疗的过程当中如出现半粒细胞减少或者发热等现象,则说明可能已经出现带状疱疹的临床症状。则应该暂时停止化疗,同时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应该减少免疫抑制剂的用药量[3]。(2)局部治疗。在疱疹处涂抹氧化锌油、阿昔洛韦软膏以及炉甘石。如果疱疹出现破裂的症状,则应该在破裂处涂抹抗生素,防止感染[4]。(3)抗病毒治疗。阿昔洛韦 250 mg静脉滴注,3次/d,连续一周,联合 α干扰素 150 万u皮下注射,1次/d,连续一周[5]。(4)支持治疗。Vit B12500 μg肌肉注射,输注蛋白质,必要时输注丙种球蛋白[6]。(5)止痛治疗:盐酸曲马多100 mg口服。
所有患者在经过积极的治疗后带状疱疹均彻底治愈,治愈时间为5~34 d,平均时间为(13±5)d,发病后5 d内就诊的患者有16例,其中15例患者在21 d内皮疹消退:7 d内消退为5例,14 d内消退为7例,21 d内消退为3例。发病后5天后就诊的患者有4例,所有患者均在21 d后痊愈,28 d内痊愈1例,28 d后痊愈3例,其中还有三名患者出现了神经痛症状。20名患者中共有三名患者在1年内死亡,其中2例死因为原发性疾病,1例为感染[7]。
带状疱疹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以及免疫力低下人群,成年人在感染疱疹病毒之后,病毒会在体内潜伏下来,正常状况下并不会导致发病,但是当人体出现如创伤、感染以及放疗化疗促发因素时,潜伏的病毒往往会被激活从而导致发病。由于恶性血液病的化疗对人体的免疫功能存在着很大的破坏性,很容易导致病毒被激活[8]。在本院405例患者中,带状疱疹的发生率为4.94%。在本院16名接受化疗治疗的患者中,有11名患者在经过经过5个疗程的化疗之后出现了带状疱疹的临床症状,3名骨髓移植患者在移植后的抗排异阶段出现了带状疱疹的临床症状[9]。这与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化疗早期,患者体内还存在着部分免疫细胞,随着化疗的不断进行免疫机能将会逐渐下降,从而导致抗病毒能力逐渐下降而引起带状疱疹。
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大多伴有粒细胞缺乏,易引起感染且较难控制,尽早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促进白细胞恢复尤为重要。干扰素作为一种细胞因子除可抑制细胞内病毒 RNA/DNA 复制,直接抗病毒作用外,还可通过激活巨噬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对恶性肿瘤并发带状疱疹而言是一种较理想的药物。丙种球蛋白的早期应用可帮助机体提高免疫功能。可能有缩短病程、避免继发感染的作用,因此早期运用综合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在本文中通过对恶性血液病中带状疱疹的治疗状况统计与分析发现,在发病早期通过综合治疗的手段对改善患者的预后状况有很大意义。其次,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带状疱疹患者及早就医能缩短病症的治疗时间,改善预后。因此在恶性血液病患者带状疱疹的临床治疗中及早诊断与治疗是关键。
[1] 杨新平,敖志文,彭弘,等.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的检测对抗感染治疗的价值分析[J].抗感染药学,2015,6:884-886.
[2] 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3,5:1161-1261.
[3] 现代医药卫生2014年第30卷总目次[J].现代医药卫生,2014,24:3841-3866.
[4] 封蔚莹,洪攀,傅佳萍,等.血液病患者合并带状疱疹的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8:1814-1816.
[5] 吴海娟.美罗华治疗淋巴瘤并发带状疱疹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22:193-194.
[6] 王文辉.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3.
[7] 罗洪强,傅佳萍,蒋景华.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控制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5:1171-1173.
[8] 毛原飞,游建华,张莉娜,等.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1:60-64.
[9] 魏润新,钱南萍.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感染应用抗菌药物情况分析[J].中国药房,2013,6:497-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