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梅
(化州市人民医院儿科,广东 茂名 525100)
小于胎龄儿是指出生时体重低于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十百位分数,也称为小样儿,该新生儿在围产期、学龄期、成年期均存在一系列的生产问题,需及时进行治疗[1]。而小于胎龄儿在围产期的死亡率更高于体重正常的新生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更是容易出现学习能力下降、认知障碍等情况,我国小于胎龄儿的发生率约为7.5%,持续性矮小发生率在3%~10%之间,部分人会终生矮小,因而必要的药物资料显得尤为重要[2]。本研究主旨为探究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小于胎龄矮小儿童的疗效和安全性,特选取化州市人民医院2014-01—2016-01间收治的48例矮小患儿进行分组研究,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14-01—2016-01间收治的96例矮小患儿,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各48例。观察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2~7岁,平均年龄(5.2±1.2)岁;对照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2~8岁,平均年龄(5.1±1.4)岁。所有患儿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所有患儿均符合小于胎龄儿的诊断标准,即出生时体质量低于同胎龄儿平均体质量的第十千百分位数,出生后的两年并未实现追赶;(2)患儿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患儿入院信息完整。排除标准:(1)患儿不符合小于胎龄儿的诊断标准;(2)年龄小于2周岁;(3)患儿家属不知情;(4)患儿有其他原发性疾病,无法参与研究。
1.2.1 观察组: 观察组患儿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如下:(1)对所有患儿进行身体特征的检查,记录患儿心律、血压、身高、体质量等数据,并与治疗后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该药物的治疗效果。(2)在每晚睡前1h对患儿皮下注射rhGH(长春金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赛增水剂),使用剂量为0.2U/(kg·d),连续使用12个月,每隔2个月检查患儿身高、体质量、心律、血压等指标,并检测甲状腺的功能。(3)每隔5个月检查患儿骨龄(BA)、空腹及餐后血糖、血生化、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并通过体质量,预测成年身高(PAH)、骨龄、生长速率(GV)、年龄对应的身高标准差积分(HtSDSCA)来比较治疗前后患儿的变化。
1.2.2 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营养支持治疗,即根据患儿的自身情况给予其定量钙和赖氨肌醇维生素B12。
观察两组患儿体质量、预测成年身高(PAH)、骨龄、生长速率(GV)、年龄对应的身高标准差积分(HtSDSCA)治疗前后的变化程度,分析患儿病情变化。分析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患儿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水平差异。
观察患儿治疗后的各项身体指标,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儿生长激素治疗前后各指标的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GF-1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后IGF-1的差异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表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的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小于胎龄儿通常在成长到2岁的时候,可以追赶到正常的儿童的身高,约15%的患儿没能实现追赶生长,体质量低于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十千百分位数,需通过药物治疗改善患儿身材矮小的症状[3]。小于胎龄儿中约有一半的患儿会发展为成人矮身材,其危险性是正常儿童的5~7倍,严重影响儿童的身体成长[4]。重组人生长激素由DNA重组技术生产,在生产过程中用体内生物测定方法测定生物效价,严格控制每1mg蛋白效价的含量,是治疗小于胎龄儿主要的药物,在临床中应用广泛[5]。
本文为探究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小于胎龄矮小儿童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特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矮小患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体质量、预测成年身高、骨龄、生长速率、年龄对应的身高标准差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与张莹[6]报道一致。这提示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小于胎龄矮小儿童效果显著。究其原因,笔者考虑可能有以下几点:(1)重组人生长激素具有与生长激素相同的作用,通过促进患儿体重蛋白质的合成、加速脂肪代谢及抑制糖原消耗来促进小于胎龄矮小儿的生长[7]。非所有的小于胎龄儿都适合使用,因而需要在治疗前诊断患儿身体,避免在观察组出现不适用重组人生长激素的患儿。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时,并非剂量越多效果越佳,而是需要适量治疗[8]。治疗过程中采用个体化治疗的方法,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使用范围在0.1IU·kg-1·d-1~0.2IU·kg-1·d-1之间,用量过多过少都会影响促生长的功效。观察组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后,身高增幅最大达14 cm,平均也有10 cm,有效实现追赶生长,对矮小儿童的身体及心理都产生了积极影响[9]。(2)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的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5.42%,营养支持不良反应发病率为10.42%,显著高于营养支持组。与不使用任何药物治疗的营养支持比较,重组人生长激素在治疗过程中会产生头痛、肢体痛、甲状腺功能降低等不良反应,若在治疗过程中不注意用量,会引起更多的不良症状[10]。
综上所述,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小于胎龄矮小儿童的疗效和安全性较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1] 且迪,杨凡.不同剂量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小于胎龄儿矮小症的疗效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6,18(3):247-253.
[2] 凌岚,张丽娜,龚海红,等.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小于胎龄矮小儿童的疗效和安全性[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6,31(8):588-591.
[3] 郑靖阳,林锋,瞿尔力,等.生长激素治疗小于胎龄矮小患儿的疗效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5,31(11):974-976.
[4] 梁晓红.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3类青春期前矮小患儿的疗效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5,11(2):258-261.
[5] 舒信显,李红玮,徐香芬,等.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小于胎龄儿矮小症患儿的临床研究及小于胎龄儿群体身高生长情况[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21(8):845-847.
[6] 张莹.生长激素在儿科应用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2,39(2):151-154.
[7] 罗旭,王欣玲,赵胜,等.两种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重度烧伤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6,9(1):47-48.
[8] 郑刚,高玉梅,师一昆,等.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10例重度、特重度烧伤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6,11(1):59-60.
[9] 钟朝辉,周迈,王达庆,等.生长激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6,31(2):121-125.
[10] 马继中,陆志豪,占卫兵,等.重组人生长激素在烧伤植皮术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11(2):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