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潘清,袁金胜,张 鼎
(茂名市中医院,广东 茂名 525000)
肝硬化为慢性肝脏疾病的末期阶段,以肝脏假小叶形成、再生结节以及弥漫性纤维化为主要特征,晚期症状表现在门静脉出现高压、肝功能衰退以及常发生各种并发症[1-2]。目前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多施行中西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为明确疗效,对我院2015-06—2016-06间收治的62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予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选取2015-06—2016-06间于我院接受诊疗的62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依据不同的医治方式,分设为研究组(31例)与对照组(31例)。研究组,女15例,男16例,年龄26~71岁,平均年龄(47.82±7.31)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63±2.38)年;对照组,女13例,男18例,年龄27~73岁,平均年龄(45.47±5.28)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5.72±2.01)年。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的方案经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对比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年龄小于75岁;无精神疾病、肿瘤疾病以及血液疾病;心肺功能正常;信息资料完整;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患肝脏肿瘤、心肺功能障碍以及凝血功能不全者;具药物过敏史;医治前服用过相同药物医治者。
对照组行常规性西药治疗,每次服用恩替卡韦分散片0.5 mg,1次/d,持续治疗3个月。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添加养阴化瘀汤医治,取炙鳖甲、丹参、制首乌、女贞子以及枸杞子各20 g,取生地、赤白芍各15 g,取获术、当归各10 g;伴发肝郁不舒者,可添加柴胡、郁金各10 g;伴发腹水者,可添加泽泻、茯苓各15 g,并去除生地;伴发出血者,可添加地榆30 g;伴发腹胀者,可添加枳壳6 g。用水煎服,1剂/d,30日为一个疗程,持续医治3个月。
两组肝功能指标,包括TBIL(总胆红素)、Glo(球蛋白)、Alb(白蛋白)、AST以及ALT。两组医治前后血清HBV-DNA,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水平,于入院当日以及医治8周、6个月后检测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两组Child-Pugh评分,于入院当日以及医治8周、6个月后对患者肝功能指标与血清HBV-DNA水平施行Child-Pugh评分。
研究组各项肝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肝功能指标
医治前两组血清HBV-DNA水平对比(P>0.05),医治后研究组血清HBV-DNA水平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医治前后血清HBV-DNA水平 lgcopies/mL
医治前两组Child-Pugh评分对比(P>0.05),医治后研究组Child-Pugh评分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Child-Pugh评分 分
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为传染性肝病,部分乙肝患者因医治不规范且救治不及时,致使疾病发展成肝硬化,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因此慢性乙肝患者应趁早接受诊断,并进行规范的抗纤维化、抗病毒医治,以此优化疾病预后情况[3-4]。目前多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施行中西医结合医治,为探讨中西医结合的医治疗效,本研究针对我院2015-06—2016-06间收治的62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予以分析。
长期抗纤维化以及抗病毒医治疗程时间长,但是疗效欠佳。中医学认为,慢性乙肝属于“黄疽、胁痛”范畴,多由阻于肝络、气结血瘀所致[5-6]。研究结果,研究组AST、ALT指标(45.33±18.55)IU/L、(44.43±17.23)IU/L优于对照组;医治6个月后研究组血清HBV-DNA水平低于对照组;医治8周、6个月后研究组Child-Pugh评分(7.34±1.15)分、(7.07±1.33)有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张华平[7]的分析结果类似,表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行中西医结合医治能改善肝功能情况,降低血清HBV-DNA水平,提高医治疗效。恩替卡韦分散片具生物利用率高、不良反应小、吸收迅速以及安全性高的优点,是抗病毒以及抗纤维化的一线药物,在生物化学、组织学以及病毒学改善方面显著优于其他核苷类药物,其不良反应与安全性和拉米夫定药物相似[8]。恩替卡韦药物在体内转化成三磷酸盐之后,与多聚酶的鸟嘌呤核苷相互竞争,并作用于HBV复制的合成、逆转录以及启动三个步骤,继而起到抗病毒疗效。恩替卡韦遇水后可被快速分解,并形成均匀性黏性悬液,该药具生物利用率高、安全性高以及服用方便的优势,但是单独用于抗肝纤维化长期医治,其效果欠佳[9-10]。养阴化瘀汤中含炙鳖甲、丹参、制首乌、女贞子、枸杞子、生地、赤白芍、获术、当归、柴胡以及郁金,其中赤白芍、丹参具活血化瘀、疏肝理气的作用,使用后可回缩患者脾脏,促使肝脏供血量增加,肝脏微循环得到相应的改善[7,11]。丹参、白赤芍、炙鳖甲三种中药联合使用时可起到抗肝纤维化的功效;柴胡具有抑制肝纤维增生、疏肝行气的作用,使用后能降低体内血清HBV-DNA水平,促进肝内蛋白质逐渐合成;泽泻可升高体内蛋白质,并改善消化功能,促使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增强[12]。诸味中药煎服可起到活血化瘀、疏肝健脾以及养阴解毒的疗效,与恩替卡韦联用可发挥协同作用,促使肝细胞再生、肝功能尽快恢复。研究受各种因素制约,未探析HBV-DNA的对数值,有待再研究。
综上所述,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行中西医结合医治不仅能改善肝功能情况,而且还能降低血清HBV-DNA水平,提高医治疗效,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1] 勾文忠.拉米夫定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55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24):95-96.
[2] 赵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患者血清IL-18和 IFN-γ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30):3356-3357.
[3] 齐兴江,戴以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黄疸型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及中药对肝功能转归的影响[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16(10):902-903.
[4] 聂红明,叶青艳,陈逸云,等.中医辨证联合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发生率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6,27(2):379-383.
[5] 徐艳,黄光艳.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合并早期肝硬化的临床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15,2(13):74-75.
[6] 李晓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效果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5,7(33):87-88.
[7] 张华平.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分析[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2(11):109-110.
[8] 程丹,刘佳,郝尧坤,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思路及用药特色[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1(3):459-463.
[9] 张德奎,冯彦虎,王祥,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疗效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3,26(2):91-92.
[10] 南克袆.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临床治疗[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3,7(6):257-258.
[11] 张兴宏.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腹水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2):446-448.
[12] 王轩,崇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研究近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12):24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