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良性结节并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诊疗体会

2017-06-26 02:45杨清波陈建禄王甲南
黑龙江医药 2017年4期
关键词:峡部乳头状良性

徐 华,杨清波,陈建禄,王甲南

(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普外科,广东 珠海 519100)

临床上将超声影像检测结果中直径低于10mm的甲状腺肿瘤定义为甲状腺微小癌(thyroid micro carcinoma,TMC),由于肿瘤直径小触诊不易发现,患病后具有隐匿特点,故又称之为隐匿性甲状腺癌[1]。我院从2010年11月开始研究甲状腺良性结节并TMC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从2012-06—2016-11间入院治疗的25例甲状腺良性结节并TMC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25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男性8例,女性17例;年龄21~64岁,平均年龄(39.5±8.5)岁;结节直径5~10 mm,平均直径(8.5±1.5)mm;病程2个月~5年,平均病程(2.1±1.8)年。对照组患者男性7例,女性18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38.5±7.5)岁;结节直径5~10 mm,平均直径(7.9±1.2)mm;病程3个月~5年,平均病程(2.3±1.9)年。上述患者无严重心脑肝肾功能疾病,患有精神疾病无法配合治疗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结节直径及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仪器与检测

使用仪器为迈瑞台式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DC-6Expert,飞利浦IU22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5~10MHz与5~12MHz[2]。超声检测时患者仰卧体位,抬高患者颈部,后仰头部,便于颈部超声检测,二维超声图像主要是针对患者颈部两侧甲状腺扫查,细致查看患者结节大小、纵横比、结节边缘、结节边界、结节内部回声、结节钙化情况、颈部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节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医师检测并出具检测结果。

1.3 外科手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11例实施患侧甲状腺全切+峡部切除+中央组淋巴结清扫;10例实施患侧甲状腺全切+峡部切除;2例患侧甲状腺次全切除,2例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峡部切除。观察组患者术后应用左甲状腺素片(优甲乐)治疗,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患者甲状腺功能,合理安排药物服用量。

1.4 临床观察指标[3]

记录两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后,结节纵横比、结节边缘、结节边界、结节回声、结节性质(囊性或实性)、结节钙化情况及血流情况共7项指标。注:结节纵横比=结节前后径/结节横径。

1.5 血流分级标准[4]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节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血流分级为4级,0~Ⅲ级。血流0级:超声检测无血流信号;血流Ⅰ级超声检测提示血流较少,仅存在点状血流1~2个;血流Ⅱ级超声检测提示血流中等,仅存在点状血流3~4个或长血管1~2个;血流Ⅲ级超声检测提示血流丰富,存在较多点状血流或长血管,并相互连接汇聚成网。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超声检测图像结果对比

两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后,结节纵横比、结节边缘、结节边界、结节回声、结节性质、结节钙化情况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流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2.2 手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25例患者术后随访1~5年,均未见远处转移、复发及死亡病例。

表1 两组患者超声检测图像结果

表2 两组患者超声检测图像结果

3 讨论

1988年由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TMC的准确定义,通常情况下将甲状腺肿瘤直径在10mm及以下的肿瘤病变定义为TMC[5]。TMC患者中,约80%的肿瘤病变为乳头状癌。临床上将TMC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早期癌,生物学表现良好,未出现淋巴结转移及包膜、血管浸润,未发生远处转移;二类为晚期癌,原发癌灶隐匿,生物学表现为恶性,发生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6]。

有学者研究结果显示[7],TMC依据间质情况分为两大类,即甲状腺硬化型微小癌与甲状腺非硬化性微小癌,前者临床较多见。有学者实验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发生结节性甲状腺肿或桥本氏甲状腺炎等良性肿瘤时,可转化为TMC,统计结果显示,由桥本氏甲状腺炎症转化为TMC的患者占比为25%~35%。

TMC的术前漏诊率较高,约为50%~75%,研究结果显示,影响诊断结果的因素如下:由于其临床症状不显著,病例数少,多数医师对其关注度不够;其肿瘤体积小,位置较深,多数存在于甲状腺体中间或背侧,常规触诊无法检出,另良性结节与TMC共存亦对触诊检出有影响;CT或MRI影像学检测对于直径较小(5 mm以下)的结节检出率较低,故应用CT或MRI检测TMC亦漏检;超声检测技术对5 mm以下结节检出率亦较低,良性结节合并TMC检出率则更低;穿刺检测检出率受到定位难易度影响,由于TMC结节直径较小,定位误差大,亦对检出率有影响。

由于TMC术前检测漏诊率较高,需要在甲状腺良性结节术中对疑似TMC结节冰冻切片检测或术后标本常规病理检测,有助于减少临床上TMC的漏检率,通过实验结果分析研究发现[8],首先医师在对患者行甲状腺良性结节术时,需预想到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可能合并TMC;其次应用高频彩超影像技术检测甲状腺内结节,直径2mm的微小钙化可作为恶性病灶特异性检测依据,超声检测图像显示结节呈针尖状、颗粒状、点状、沙砾体状、簇状钙化;再次对于患者甲状腺认真细致触诊及结节的解剖,触诊结节质地较硬,边界模糊,活动性弱,结节病理切片后具磨砂感或呈鱼肉状,包膜不明显,该结节为TMC的几率较高;最后术中对疑似TMC结节快速冰冻切片检测具有较高的临床检出率,术后标本常规病理检测可有效减少漏诊几率。

甲状腺结节的前后径与横径的比值(A/T)高于或等于1可作为临床上MTC的特异性评价指标,临床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甲状腺良性与恶性结节的生长方式有差异,前者的生长方式为固定于单一组织层中,而后者的生长方式多为跨组织纵向生长[9]。TMC边缘不规则,其组织交界面呈现成角或微小分叶状,绝大多数TMC无包膜,发生浸润性生长,超声检测图像显示边缘无规则性。边界模糊是生物学上具有侵袭性的乳头状癌的重要超声特征。肿瘤侵犯的程度与肿瘤的边界是否清晰具相关性,TMC病灶直径小,多数病灶超声检测结果为周边声晕缺失。

针对甲状腺良性结节的外科手术治疗,术中常对甲状腺部分或次全切除,合并TMC患者依据TMC原则治疗,临床首选为外科手术切除,术式选择是学术界研究的焦点。有报道指出[10],占多数的医师在TMC术中确诊后,对患者常规行患侧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术;如双侧腺叶多发结节需给予双侧腺叶全切除术;发生淋巴结转移者应用改良性颈清扫术。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疑似合并TMC时,医师需术前征询家属及患者意见,预先告知患者及家属,患者术中病理检测可能发现甲状腺癌的可能性,需患者或家属签订术前知情同意书后实施手术。对术前及术中未明确诊断合并微小癌者,如为单侧甲状腺结节行患侧腺叶次全切除术,双侧结节行双侧腺叶次全切除术+峡部切除,对可疑结节行患侧腺叶全切+峡部切除,对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显示TMC患者行患侧甲状腺全切+峡部切除+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前高频彩超和术中探查无淋巴结肿大,故未加行患侧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对术前及术中未明确诊断术后常规石蜡切片检查显示TMC患者常规建议再次手术。术后治疗上常规服用左甲状腺素片作抑制治疗,根据甲状腺功能以调整用药剂量,未行碘治疗。我院对于观察组25例患者采取个性化手术方案,11例实施患侧甲状腺全切+峡部切除+中央组淋巴结清扫;10例实施患侧甲状腺全切+峡部切除;2例患侧甲状腺次全切除,2例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峡部切除。观察组25例患者术后应用左甲状腺素片(优甲乐)治疗,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患者甲状腺功能,合理安排药物服用量,随访1~5年,均未见远处转移、复发及死亡病例。

综上所述,对甲状腺良性结节并TMC患者应二维超声图像配合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通过对比良性结节患者与TMC患者结节纵横比、结节边缘、结节边界、结节回声、结节性质、结节钙化情况等指标,有助于早期确诊甲状腺良性结节合并微小癌病变,早期的确诊并给予适当的外科手术治疗,预后效果满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1] 李鹏,玄国庆.CT在乳头状甲状腺结节微小癌和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3):30-32.

[2] 林先锋,林大梁,张晓国.甲状腺良性结节并甲状腺微小癌36例诊疗体会[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8(2):212-213.

[3] 于守君,岳雯雯,张永林,等.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初步探讨[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5(9):779-782,783.

[4] 卢丽萍,何小乔,邓英.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超声诊断及其误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0):74-75.

[5] 林艳慧.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11(10):173-175.

[6] 王亚军,李春辉,李亚新,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应用价值[J].河北医学,2016,22(3):487-489.

[7] 宋海彬,李建国,朱化强.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意外发现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治[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1,20(5):446-449.

[8] 杨志芳,詹维伟,周建桥.超声对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4,11(10):56-60.

[9] 李晓咪,王春光,陈延涛,等.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表现特征[J].潍坊医学院学报,2014,36(4):314-316.

[10] 周玲燕,徐栋,陈丽羽.多灶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微小癌灶的超声特征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12):917-919.

猜你喜欢
峡部乳头状良性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单根双根管牙根管峡部形态特点及发生的显微解剖研究
腰椎峡部裂的诊治进展
峡部植骨修复运动节段固定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研究
SPECT/CT融合显像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增益价值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SUMO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乳头状汗管囊腺癌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