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劲平
摘要:在大力提倡工匠精神培育的时代背景下,高职语文教学要跟进改革。教师要挖掘语文与专业结合的教学资源,通过组织学生开展阅读工匠传记、聆听工匠讲座、采写工匠故事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所学—所能—所用”的能力转化。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学;工匠精神;综合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5C-0016-03
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工匠精神”,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中国制造2025》战略要求现代职业教育实现从“制器”到“造人”、由“修剪”到“育种”、从“中低端”到“高端”的转型发展。[1]作为高等职业学校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语文迫切需要回应时代呼唤,寻求顺应要求的改革之路。
“工匠精神”主要指从业人员一种关注工作品质的职业追求的职业态度,它的内涵包括专注、勤奋、坚韧、钻研、创新等。职业教育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是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升级的需要,是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学生个人职业发展的需要。[2]通过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与专业相关的内容,开展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实现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以及专注、执着、刻苦等工匠精神的培育。
一、聚焦匠之精神,转变观念汇合力
1.语文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由单一语文知识教学转向关注素养、提升能力的语文学习,由单一书本学习转向在真实情境中开展的语文实践学习,由单向灌输式语文教学转向服务专业需求和学生终身发展的语文学习。
2.结合专业要求,挖掘教学资源。高职语文教学与专业相结合,不仅赋予语文教学新的生长点,也满足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内在需求。语文教师要特别关注不同专业学生适用岗位的语用要求,围绕“精益求精”“矢志创新”等工匠精神进行文本的挖掘与阐发。
3.打破齐步教学,满足专业差异。职业学校不同专业对语用要求差异显著,语文教师在夯实学生语文基础能力的同时,要对不同专业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以文秘专业与机电专业为例,前者注重在夯实语文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提升学生口语表达和实用写作技能;而后者仅需围绕岗位要求获得够用的听说读写能力即可。现有语文教材并没有对不同专业的现实需求做出调整或给出相应教学建议。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围绕学生专业学习与生活的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取舍或补充。
4.依托校企合作,提升语用能力。随着职业教育校企深度融合,高职语文教学也可以打破公共课与专业课界限,利用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所提供的学徒工作实境进行口语、写作教学,在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需要的语用知识和语用能力。这样的教学,不止于在高职语文教学内部发力,而是扎根学校、以高职语文教学为载体开放式地汇聚多方力量,以实现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二、追觅匠之轨迹,借助情境增活力
知识与学习不是居于个体内部的,而是分布在个体情境活动的具体任务、辅助工具、外部环境以及相关他人的关系之中的;知识不能以孤立的方式获得,而要结合复杂的问题去学习。[3]利用语文教学情境、借助语文实践活动,围绕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构建高职语文“所学—所能—所用”的教学链。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以下三类实践活动不仅能实现上述目标,而且深受学生欢迎,寓教于乐,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与语用能力。
1.阅读工匠传记——了解工匠精神。近年来很多文质兼美的工匠传记小品不断涌现,短小精悍、富于故事性的人物传记对高职学生来说是很好的课内外阅读材料。教师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阅读相关专业工匠的传记,引导学生追寻以往名匠足迹、学习现代大匠精神,接触实用语文的同时感染工匠精神的魅力。
2.聆听工匠讲座——感受工匠言行。学校经常组织一些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劳动模范、优秀毕业生来校开设讲座。学生聆听讲座,用文字书写感受,教师批改点拨,既能锻炼学生实用语文知识的运用,也能让学生由思考到写作,工匠精神精髓深入内心。
3.采写工匠故事——对话身边工匠。通过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学生以学徒身份走近现实生活中的工匠师傅,通过师傅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感受工匠身上的高贵品质。语文教师因势利导,通过组织学生开展采访师傅的职业故事、说说“我的师傅”等活动,激发学生说与写的热情,在实践中感悟工匠精神。
三、围绕匠之传承,积淀资源续后力
只有有了高职语文教学资源的高原,才可能有高职语文教学质量的高峰。为拓展高职语文学科的资源建设,我们探索了多种途径。
1.积累提炼素材,丰富教学资源。没有累积就没有创新。一方面要积极运用信息化等原有语文教学资源提升其教学效能,另外也要树立资源建设意识。每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做好素材积累和提炼,其过程、成果也可成为以后教学的宝贵素材。以前文所提的阅读、采写等活动为例,每一次活动的文字影像等资料,不仅是本次语文实践活动的成果,更是未来语文教学接地气的资源与素材。
2.关注学生生活,渗透学校文化。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语文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生活特点及变化,并从中挖掘优质的教学素材,同时有意识、有选择地渗透学校文化,使教学获得源源不竭的活水。如学校举行学生工匠精神读书征文,我们可以通过书目推荐和写作指导,使学生在写作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加深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3.教研引领教学,示范工匠精神。教师通过磨课、听课、开课,不断提升自身语文教学的能力与水平,并围绕教学展开草根式的研究,助力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高职语文教学与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互动耦合,并意识到教师自身所体现的工匠精神是对学生最好的示范,引领学生内在转化。
四、实践收获与感悟
探寻高职语文教学培育工匠精神是一个充满艰辛、需要勇气和智慧的改革历程。教师需要避免急功近利、自以为是、心浮气躁的倾向,需要“做”与“思”、“手”与“脑”、“行”与“知”的交互为用。[4]我們欣喜地看到改革对学生、教师与教学本身所产生的正向变化,我们也困惑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1.涵養了高职师生的气质。通过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凸显工匠精神等学生需要的、职业要求的人文精神及语用知识能力,学生语文学习开始慢慢融入与现实生活与专业学习相关的内容。很多学生开始认识到语文学习对于专业、职业的积极作用,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有效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也促使学生将所见所感的工匠精神逐渐内化。借助活动的体验,学生的职业情感、职业自信得到有效增强,工匠精神所涵括的理念精神也渐渐深入于心、落实于行。在实践中,语文教师本身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也得到提升。在教学实践的不断磨合中,语文教师对于学校不同专业的语用要求有了进一步了解,对与工匠精神相关的教学资源的挖掘与交流,一定程度上也改善了职业倦怠等问题,教师通过学习意识到提升自身工匠品质的重要性。可以说,这是一种高职师生经由语文的教与学“明匠心、提语能、塑匠魂”的教育行为。
2.丰富了语文教学的资源。依托校企合作、校园文化活动等,高职语文教学获得了许多鲜活有效的教学资源。这样的资源不同于一般高职语文教学中教案、课件、图文视频等教学资源;也不同于从普教横向迁移过来的优秀资源;而是完完全全扎根于我们的学校与专业、充满着鲜明的时代特色、职教特色和校本特色的特有资源。如开展学生对自己师傅故事采写,期间拍摄的采访视频、撰写的文章就成为了教学的有效资源。其中优秀作品可以直接升级为学生阅读活动中的文字素材。学生阅读来自于自己同龄人、身边榜样的书写,教学的效果往往能比解读“高大上”的名匠传奇更好。即便是资源中不是很成功的素材,因为与学生专业相同、背景相似,在语文教学中灵活运用,如作为反面典型等,也能收获意想不到的良好成效。
3.有赖于文化机制的支持。我们的实践借助了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平台,在语文教学的内容与进度安排上必然有所突破。而原有以纯笔试或笔试为主、口语为辅的评价方式也应需要根据教学实际进行变革。实践取得良好成效离不开语文教师个人与团队自下而上的努力,也需要一定机制、文化的支持,如将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相应的语文教学评价机制等。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的实践改革没有丢弃语文教学的本质,我们一直努力在彰显高职特色与尊重语文学科个性间取得较好平衡。这需要高职语文教师团队与个人在教学实践中长期的摸索与思考,高职语文教学若能在“有用”之外加上“有趣”将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陈鹏,庞学光.《中国制造2025》与现代职业教育转型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15(17).
[2]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
[3]杨焓.情境学习理论及其对教学改革的启示[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4]刘晓.技皮·术骨·匠心——漫谈“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J].江苏教育,2015(11).
责任编辑:夏英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dvocating craftsmanship cultiv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hinese teaching should follow up the reform. The teachers should explore the teaching resources which combine Chinese and the profession, and promote the students ability transformation from learning to implementation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practice such as organizing the students to read artisan biographies, listen to lectures and write stories of the craftsmen.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hinese teaching; craftsmanship; comprehensive pract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