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峰
(上海市测绘院,上海 200063)
面向智慧城市的上海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对策思考
赵 峰
(上海市测绘院,上海 200063)
介绍了智慧城市与地理信息的关系,分析了上海市测绘地理信息资源服务现状与存在问题,探讨了智慧城市建设对地理信息服务提出的新需求,提出了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如何应对新需求的一些对策与思考。
智慧城市;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
智慧城市的概念由IBM公司提出后,迅速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新兴模式和目标。智慧城市是信息技术高度集成、信息应用深度整合的网络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城市,是以时空信息为基础、依托物联网、云计算、传感设备等信息技术,把人类的知识充分应用到信息化条件下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营与发展中,形成各个不依赖人的智能化专题应用,并通过相互间的优化组合,最终形成独立、智慧运行的城市。智慧城市最终目标是提升城市整体运行效率和市民幸福感。
地理信息是指与研究对象的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信息。据不完全统计,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80%以上的信息都与地理空间位置有关,世界中任何地物和任何活动都有着时空的烙印。以时间、空间和属性为主要要素的测绘地理信息,综合反映了自然、人文、社会等信息的空间地理位置,与法人库、人口库一起成为谋划和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战略性基础信息资源数据库。李克强同志视察中国测绘创新基地时指出,测绘地理信息是经济社会活动的重要基础,事关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利益,也是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条件,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离开了准确、丰富的地理信息,就不可能实现经济社会各领域的信息化。
智慧城市不是空中楼阁,需要位置化、图形化和可视化的运行载体,它必须建立在海量的、精确的、动态的地理信息数据基础上。地理空间信息可以为智慧城市提供高精度的定位基准、为多源、多形、多维的数据整合提供空间基础,为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智慧位置服务,是智慧城市建设中极为重要的基础设施。我国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从2006年就正式启动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到目前全国已经有333个地级以上城市和有条件的县级城市完成,目前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正在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实现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转型升级。2012年3月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签订了《共建上海智慧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合作协议》。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两轮的三年计划中也都对地理空间信息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然而面对新的目标要求, 对照上海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现状,我们还有许多亟待进一步完善改进之处。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答案。
1.1 上海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的现状
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者依托先进的技术和不懈的努力,从白纸测图、数字测图到目前的信息化测绘,逐步建立了完善的基础地理信息更新机制,建成了管理集中、标准一致、周期更新、信息丰富的测绘地理信息资源体系,形成了信息数据全、技术手段新、服务全方位、维护有保障的上海特色,处在全国领先的地位。
多年来,上海致力于多维、多源、多分辨率的空间地理信息资源获取,逐步建成了大地、地形、影像、管线、地图、三维、导航、公众地图共八大数据库,形成了“既有地上数据又有地下数据、既有线划数据又有影像数据、既有二维数据又有三维数据、既有现状数据又有历史数据,既有基础数据又有专题数据”的鲜明特点,基本满足了政府、企事业和公众等多层次的地理信息需求。
上海充分利用丰富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围绕服务政府、服务企业、服务民生的目标,已经完成了全方位、多类型、多领域的社会服务,实现了“122”服务目标,就是为100家市级政府单位、200家区级政府单位和20000多家社会用户提供各类地理信息服务,无论从类型和服务领域上都有效满足了各类用户对地理信息的直接和间接需求。2014年上海推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规划国土、公安、水务、文物等30多个政府部门提供了统一、权威的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的公众版“天地图•上海”,在互联网上为社会大众提供了矢量、三维、影像等空间地理信息查询服务,为百姓生活提供了便捷。上海的测绘地理信息在服务方式上,已经开始走向基于网络的实时在线服务,为地理信息的共建共享和权威应用奠定了基础。
1.2 上海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中存在问题
(1)地理信息资源与应用需求还不对称
目前上海的地理信息数据大部分还是按照现行的90年代测绘技术标准生产,主要面向传统的规划、土地、设计等专业应用,过分强调地形概念、地理精度与制图表现,忽略了一些重要的社会和经济管理要素,存在采集与应用脱节、信息与应用不对称的情况,因而在满足政府管理、公共服务、大众生活等应用上存在不足;同时在地理信息的分类定义以及属性深度上,与满足政府部门管理需求上还存在一定差距;在信息内容上对地上地下、室内室外、过去将来等时空维度上的覆盖还不够全面。
(2)面向应用需求的数据更新机制尚未建立
目前上海的地理信息数据更新维护仍采用固定周期(0511)、分片实施的更新维护机制,即中心城区半年更新一次、城镇地区1年更新一次、郊区1年更新一次,虽然这样的周期更新机制在全国来讲已经是领先了,但是对于一些应用需求大、实时性要求较高的要素如道路、建筑、地址信息来讲,它的更新周期还是难以适应当前应用的需求,同时部分专题地理信息由于分时分块实施使得时点难以保证统一,给应用分析带来一定的限制。
(3)服务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提升
目前上海测绘地理信息在传统服务方式仍占一定比例,每年仍有2.5万个用户购买图纸,有近50个用户采用传统方式使用地理信息数据。这种传统服务模式一般都是采用数据离线拷贝的方式,一方面会给用户带来一定的不便,今后每年数据更新都需要重新获取新的数据硬盘,会照成更新不及时的情况;另一方面数据使用需要专业的地理信息数据的人才和软件等;而且这种方式由于是用户采用数据自己搭建地图平台,容易造成用户之间空间标准不统一、时点不统一、要素内容不统一等问题,给今后的数据共享与整合带来极大的障碍。
随着上海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各政府部门的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也在不断深入,智能消防、智慧水网、智能应急、智能交通等各个领域的智慧建设项目不断涌现,社会大众的智慧生活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对地理空间信息也就提出了更深更高的要求。
2.1 对地理信息内容的需求
智慧城市建设需要 “体验性好、实时性强、准确度高”新型的地理信息数据。“体验性好”就是地理信息要具有真实感,有现场体验感,要让用户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3D数据、BIM数据、街景数据、倾斜摄影数据等;“实时性强”就是最新的、真实的、动态的基础地理信息,有了最新的数据,才能第一时间做出反应,比如应急灾害的实时地理信息,社会治理的实时网格部件信息,实时的交通路况信息等等;“准确度高”就是信息覆盖面要广、准确性要强、分类合理,要让用户看得懂、找得到、找得准,比如地址的快速匹配与定位,兴趣点的查找与统计等,要从简单的地形地貌信息向带有经济和社会信息的地理国情信息发展。
2.2 对地理信息服务的需求
现有的传统服务方式已不能满足智慧城市建设需求。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大众生活的智慧化,需要地理信息突破传统意义上的数据信息提供、作为底图背景或简单查询等固定式应用服务,而要让地理信息服务做到“自主性捷、介入性易、移动性广”,以更好帮助管理者进行科学的决策。所谓“自主性捷”就是要能够按照用户的自主要求,对地理信息进行智能组合,充分体现个性化需求特点,满足特殊要求;“介入性易”就是要增强开放度,强化平台和接口功能,能够实时整合接受来自卫星和地面、来自交通、安全和环境等多个部门以及物联网上实时感知到的各种信息源,从而让分析更加综合、更加全面;“移动性广”就要是强调在移动互联时代服务的便捷性,要为现场指挥和移动办公等功能提供地理信息保障服务,让管理决策、服务监管、问题解决更加方便快捷。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要提升上海测绘地理信息服务能力和水平,适应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的需求,我觉得要做好以下“按需测绘、动态更新、知识服务、共建共享”四个方面。“按需测绘、动态更新”就是要建立智能化的现代测绘地理信息生产体系,“知识服务、共享交换”就是要建立知识化的现代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体系。
3.1 创新观念,引导按需测绘
按需测绘就是要以应用需求为导向,从传统的被动测绘、计划测绘向主动测绘、市场测绘转变,把地理信息和政府管理信息相结合,把地理信息和社会民生信息相结合,紧密围绕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不断开发和生产新型的满足政府智慧管理和公众智慧生活的地理信息产品。坚持需求牵引,把地理信息产品从三维空间向四维空间发展,从自然地理向经济社会地理发展,从微观要素表现向宏观态势分析发展,要加快建设智慧城市时空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并基于空间基础整合多源信息,构建智慧城市的位置大数据。
3.2 创新机制,推进动态更新
动态更新就是要面向智慧时代的地理信息服务要求,从传统的静态测绘向动态测绘转变,从周期更新向实时更新,从全面更新向要素更新转变。要研究突破传统生产模式、生产力布局和生产关系,建立高效、稳定的面向服务的地理信息数据实时获取、动态维护、多尺度融合的现代化管理机制。要重视技术创新,重视手机测绘、泛在测绘、志愿式获取等新兴信息采集方式,要在新的技术和需求背景下探索不同精度、不同要素的地理信息技术标准和生产技术流程,建立智能化的测绘地理信息生产体系。
3.3 创新思维,实现知识服务
测绘地理信息单位不能再是为生产而生产,要从传统的地理信息生产者向服务者转变,要从生产优先的定位向应用服务优先转变。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不能仅仅是图纸、数据和信息的提供服务,要从图纸服务、数据服务、信息服务走向知识服务。要利用网络、平台服务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提供基于移动互联的、实时在线的、统一基准的能够智能提取、分析和应用的服务,让服务更加智能化。要在丰富的地理信息基础上,把市情、民情和人情和地理、地形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特别是地理市情,是城市得以智慧思考的“感知触角”,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服务潜力。因此,要加快推进上海地理市情监测,为上海特大城市的社会治理提供决策支持。
3.4 创新平台,推动共享交换
地理信息服务平台要从只向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地理信息服务的单向平台向能够打破政府部门之间信息壁垒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的双向平台转变,从信息服务平台向综合信息共享交换平台转变。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出台相关信息管理办法,强调地理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的定位和地位,避免重复投资建设,逐步把政府信息管理应用统一到平台上,使其成为管理信息共建共享以及政务资源信息公开的基础支撑平台。同时平台要进一步创新服务技术,提升服务能力,形成更透彻感知、更广泛互联、更智能决策、更灵性服务和更安全可靠的地理信息服务平台,更好为城市管理、政府决策、企业发展和社会公众服务。
技术发展正引领地理信息服务走向创新之路,丰富准确、直观实时、全方位时空地理信息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石,它能够让城市变得更加“耳聪目明”,能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使城市管理者的决策更加智慧。我们相信在测绘地理信息的服务支撑下,智慧城市建设必将为市民创造更便捷、更和谐、更美好的生活与发展空间。
References)
[1] 李维森. 测绘地理信息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J]. 经济,2013,(9):14-16.
Li W S. Surveying and mapp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wisdom urban construction[J]. Economy, 2013,(9):14-16.
[2] 徐德明. 展望智慧城市[N].光明日报,2013-04-08.
Xu D M. Looking forward to wisdom city[N]. Guangming Daily, 2013-04-08.
[3] 郭容寰. 应用测绘地理信息建设智慧城市[N]. 文汇报,2013-08-29.
Guo R H. The wisdom urban construction use surveying and mapp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N]. Wenhui Daily, 2013-08-29.
[4] 许泳. 智慧城市要夯实地理信息根基[N]. 计算机世界,2011-12-19.
Xu Y. Wisdom city to consolidate foundation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N]. Computer World, 2011-12-19.
[5] 赵峰. 上海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及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J]. 上海国土资源,2013,34(3):63-65.
Zhao F. Shanghai geographic information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 smart city[J]. Shanghai Land & Resources, 2013,34(3):63-65.
[6] 张唯,郭容寰,冯琰,等. 特大型城市三维现状场景数据库构建及三维审批应用研究[J]. 上海国土资源,2015,36(2):66-70.
Zhang W, Guo R H, Feng Y, et al. Development of databases for three-dimensional status-quo scenes in massive cities[J]. Shanghai Land & Resources, 2015,36(2):66-70.
[7] 路志越,毛炜青. 上海市海量遥感影像管理与共享服务云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J]. 上海国土资源,2016,37(2):96-99.
Lu Z Y, Mao W Q.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 management and sharing platform for large quantities of remote sensing image data in Shanghai[J]. Shanghai Land & Resources, 2016,37(2):96-99.
Thinking on the strategy of Shanghai surveying, mapping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ervice for smart city
ZHAO Feng
(Shanghai Surveying & Mapping Institute, Shanghai 200063,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mart city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analyses the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surveying, mapping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resources services in Shanghai, discusses the new requirements o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ervi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city , and puts forward some strategy and thinking about how to meet with the new demand for surveying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ervice.
smart city; surveying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public service
P208.2
A
2095-1329(2017)01-0093-03
10.3969/j.issn.2095-1329.2017.01.021
2016-08-08
修回日期: 2016-09-25
赵峰(1970-),男,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研究.
电子邮箱: zaof@shsmi.cn
联系电话: 021-62543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