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小泉
摘 要
共情是心理咨询师的必备技能,在管理学中也是广为应用。重视共情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促进学生自我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借鉴卡尔·罗杰斯共情理论提出的“学会倾听、深入学生内心世界——准确共情表达、形成感情共鸣——实施共情探究、引领学生自我成长”共情三步曲,可以帮助教师在班级管理中更好地理解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打造一个和谐、向上的班集体。
关键词
共情 班级管理 策略
共情,是人本主义理论创始人卡尔·罗杰斯提出的,也可翻译为“同感”“移情”“通情达理”“设身处地”等[1]。共情是指感受受教育者内心世界的能力。本文认为共情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教育者通过观察受教育者的行为和倾听对方的语言表达,深入感受对方的内心世界;其二,教育者准确表达受教育者的诉求,形成感情共鸣;其三,教育者利用自己的经验与对方共同探究解决其心理困惑。在班级管理中,共情有利于师生间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主动寻找内心的症结,开启自我领悟,实现自我成长。
一、基于共情理论的班级管理模式设计
1.学会倾听,深入学生内心世界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习惯于发号施令,却不知这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抗拒老师的管理。这样,班级管理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更会成为泡影。班主任应该以平等的心态去与学生交流、共同探讨如何管理班级。老师要放下身段深入学生中间,学会倾听,深入学生内心世界。学会倾听是我们实施共情的第一步,也是实施共情第二步的先决条件。
2.准确共情表达,形成感情共鸣
当我们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以后,不要急于评价他的对错。相反,我们还要肯定他的逻辑,不是要肯定他对了,也不是要肯定他错了,而是要肯定他内心想法的内在逻辑。这一步至关重要。我们首先要把他所述说的想法用老师的语言传递给他,比如,学生没有按时到班级早读,听他说完理由后,要肯定他的思维逻辑:“你是因为身体不舒服才迟到的,身体不舒服迟到了也很正常,身体是学习的本钱嘛。”这样,学生就觉得你理解他了,对于之后你对他的处罚可能就容易接受了。这便是共情第二步:准确共情表达,形成感情共鳴。
3.实施共情探究,引领学生自我成长
这一步要启发学生去解决问题,帮助学生自己生成新的智慧。还是回到刚才那个例子“学生迟到了”,身体不舒服迟到了很正常,但是老师会担心你:是不是出什么事情了?我们要考虑别人的感受,学校的规章制度还是要遵守的,否则,人人都去违背,那规章制度就形同虚设,班集体也就纪律涣散。老师今天要按照制度处罚你,你觉得委屈吗?(学生勉强接受了。)你觉得以后遇到类似情况应该怎么做?学生:应该给老师打个电话或发个短信,征求老师的意见。这样就完成了共情第三步,教育的效果也达到了。
二、“共情三步曲”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1.班干部选拔
笔者刚接手一个班时发现一个学生(A)与众不同,因为她上课时总能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于是,笔者任命她为班长,任期一个月,三月重新竞选。竞选时只有一个学生(B)跟她竞选,A同学以压倒性优势胜出,她的管理能力得到大家认可。可是B同学当场痛哭,这让班级气氛有点尴尬。笔者马上示意B同学到办公室去,然后心平气和地与她交谈。
共情第一步:学会倾听,深入学生内心世界。教师:能聊聊你此时的心情吗?学生:我准备了一个月却还是输了,我觉得我的付出没有回报。同学都用异样眼光看着我,我都没脸去面对同学了,我想转到其他班去,可以吗?教师:竞选失败了,确实不好意思面对大家,到新的环境也许会好一点。学生:老师,谢谢您能理解我,您还是帮我转到其他班去吧。
共情第二步:准确共情表达,形成感情共鸣。教师:竞选班长失败内心很痛苦,我很理解,我以前也有类似经历。当时,我到学校操场跑了五圈,之后就好多了。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总会遇到沟沟坎坎,要学会排解不良情绪。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但是,不付出就一定没有回报。失败了不要紧,以后还有机会。你想为班级做点事情,实现自己的价值,这很好。但是,失败了就退缩,可能永远不会成功,关键是要寻找这次竞选失败的原因。
共情第三步:实施共情探究,引领学生自我成长。教师:你觉得同学们为什么不选你?学生:可能我平时只关注自己的学习。教师:你觉得一个班长需要具备什么素质?学生:要学习好,还要人际关系好。教师:你觉得以后该怎么做呢?要多帮助别人,吃饭时也要多与同学们一起吃,不要老一个人吃饭。从此以后,这个学生开始主动地与大家打成一片……这样经过三步曲之后,她的痛苦感减轻了很多,并且领会了自己以后努力的方向。
2.宿舍成员安排
高一下学期重新分班要调整宿舍,笔者没有直接把宿舍成员安排好,而是让学生自由组合,自己推选舍长。当时有同学反对。于是,笔者让班里学生投票决定此事,结果多数人同意自由组合,有部分人不同意。笔者利用课后时间,单独跟他们沟通。
共情第一步:学会倾听、深入学生内心世界。教师:聊聊你们的方案好吗,学生:我们想要老师直接安排宿舍成员名单。你让大家自由组合,这样会导致宿舍纪律不好,经常讲话到深夜,影响大家休息,第二天上课没有精力。
共情第二步:准确共情表达,形成感情共鸣。教师:你们说的有道理,确实有可能出现这种现象,而且会在班级出现不同的小群体,孤立某些内向的同学,不利于班级的团结和班集体活动的开展。学生:就是啦,老师,您还是直接安排或者让同学们来抽签决定吧。这样,大家都没有意见。
共情第三步:实施共情探究,引领学生自我成长。教师:老师来安排宿舍成员或者抽签决定名单,会不会也出现这种现象?(学生在笑)那应该如何规避这种现象呢?学生:每个宿舍老师安排一个学生(学生并不知情)监督大家,纪律不好的宿舍就要罚扫卫生。教师:我同意,那你们同意自由组合吗?学生:都可以吧……这样经过共情三步曲,这些学生看到了问题的本质,也想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3.座位安排
每个学生的位置由其表现来决定,表现是用分数来衡量的,每个学生的分数由德育考核量化分数的80%加上每次月考成绩的20%构成,分数在全班进行排名,排名第一的同学先选择座位,排名第二的同学后选择座位,以此类推。结果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几个同学争抢座位的现象,于是,笔者把他们叫到办公室调解。
共情第一步:学会倾听,深入学生内心世界。教师:聊聊你们打架的经过好吗?学生甲:某个座位是我们先看中的,而且我们分数比他们高,有优先选择权。学生乙:那个座位是我们先到的,我们虽然分数比你第一点,但是我不知道是你要选的座位。
共情第二步:准确共情表达,形成感情共鸣。教师:你们都想选择好的座位,但是,先看中的还是先到的,按照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好像都有权分享权益。你们可以去查阅相关法律条文……学生甲:那我先用手机百度一下(查了几秒钟),确实是这样。学生乙:那我们谁坐这个座位,难道两个人坐一个座位?
共情第三步:实施共情探究,引领学生自我成长。教师:是谁先动手打人的?这是确定的。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同学之间动手都不应该,我们应文明地解决问题。按照班规处罚你们,没有意见吧?(学生都默认了)你们觉得应该如何避免此类现象?学生:第一个同学进去选完座位,第二个同学才可以进去选,以此类推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了。教师:这是我的错,事先没有安排得更严谨些……以后就按你们说的办。所以,当问题产生了,不要急于去追究责任,而是应该冷静地了解事情的经过,并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
笔者的班级管理实践证明,用“共情三步曲”去处理班级管理制度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有一定的效果。它之所以有效果,是因为共情构建了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关系下激发了学生自我约束、自我成长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张松.共情:心理咨询的基本技术[J].许昌学院学报,2008(4).
[2] 郭海英,蒋捍.论共情能力及其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培养[J].江苏教育,2016(5).
[3] 姜楠,张守业.班主任,你在班级管理中“共情”了吗?[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19).
【责任编辑 郑雪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