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斯邈++孟静怡
摘 要
在核心素养的众多条目中,通用素养受到更多国家和地区的广泛关注,是核心素养培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做好通用核心素养的培育工作,首先要摸清学生的通用核心素养发展现状,也就是掌握通用核心素养的评价方法。其次,要知道如何在学校层面实施通用核心素养的培育工作。
关键词
通用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 内涵 评价 培育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1]。当前核心素养已成为关注热点,通用核心素养则是重中之重。在全球最受关注的7大素养中,通用素养独据6条,分别是沟通与合作、创造性与问题解决、自我认识与自我调控、批判性思维、学会学习与终身学习、公民责任与社会参与[2]。然而,一项针对我国基础教育课标的研究发现[1],现行课标虽涵盖了广泛的素养类型,能够体现学科培养的综合性;但整體来看,这些课标的设置仍是围绕各学科展开的,体现的是“学科本位”的素质观,对通用素养的体现不足。这一现状对我国基础教育培育通用核心素养提出了严峻挑战。本文将从评价与实施两个方面探讨通用核心素养的培育工作,希望为实践提供参考建议。
一、通用核心素养的内涵
通用核心素养(Generic Key Competences),又称横向素养(Transversal Key Competences)或跨学科素养(Cross-curricular Key Competences)。目前,对通用核心素养的定义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认为核心素养可以分为领域素养和通用素养,通用素养是具有跨学科、通用性质的核心素养;另一类认为核心素养必须具有通用性质,因此通用核心素养就是核心素养。
欧盟是第一类定义的代表。“欧洲教育结构调整”教学改革项目在《学位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指导建议》指出“为了让毕业生应对高速变化的未来世界,通用素养在过去几十年来受到了欧洲高等教育的重视”。2004年,作为欧盟教育结构调整教学改革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欧盟学分互认体系在颁布的用户指南中将素养划分为领域素养和通用素养。其中,领域素养涉及特定研究领域,通用素养则是不同学科、不同层次学历共通的素养,比如学习能力、决策能力、项目设计与管理能力等。
另一些国家或组织则没有单独区分出通用核心素养。经合组织OECD认为核心素养必须具有通用性质,在其《核心素养的定义与选择》文件中提出“只有通用(横向)素养才被定义为核心的”、“核心素养应该能够应用于多样化的生活领域,使人们在更广范围内受益”。因此在OECD的各项文件中只有核心素养的概念,最好的例子就是基于OECD核心素养框架实施的PISA测试项目,PISA分科考察了学生的语文、数学和科学素养,而每一项素养又是具有通用性质的。美国基于“21世纪技能”设置的共同核心国家标准也是如此。
本文倾向于第一类定义,即认为通用核心素养是具有跨学科、通用性质的核心素养。这类素养具有超越学科的性质,适用领域更加广泛,能够伴随学生的终身学习与生活。
二、学生通用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评价
要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要知道学生在各素养上的发展水平。然而,想要做好评价工作并不容易,通用核心素养的评价更是难点[3]。欧盟委员会曾在2012年发表的政策指南[4]中指出:“当前最大的挑战是测量核心素养”,并且大多数国家在通用素养的评价上准备不足[5]。因此,一些优秀的评价经验和方法更加值得学习。
1.以表现性评价为主的标准化测试
虽然传统的标准化测验通常用于学科素养评价,但一些项目也尝试对通用素养做出测量与评价。这类评价以表现性评价为主。为了完成对创造力、问题解决能力、推理能力、综合运用能力以及态度等素养的考察,题目会设置问题情境,要求学生通过探索、沟通得出解决方案以及论证方案的合理性。在一些情况下,测试题目还会使用复杂的文本与图表,增加学生们从环境中获取信息的难度[4]。
美国大学和职业预备评估(CWRA,The College and Work Readiness Assessment)通过一系列主观题考察学生的表现[6]。在情境化任务中,学生需要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比如被要求阅读一些文件,并写出自己的感受、提出政策建议,完成这种任务不需要回忆特定的知识或公式,而是要调动自己的理解、分析以及信息综合能力;在分析写作任务中,学生不仅要展现自己的英语写作能力,还要学会阐述复杂思想、提出论断并用例证和推理提供支撑。这些被考察的能力都是综合性的产出,学生们不可能在短时间或某一门学科中掌握,因此每门课程的教师都有责任为学生传授这样的能力。
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是基于OECD的核心素养框架所开发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主要对接近完成基础教育的15岁学生进行评估,测试学生们能否掌握参与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PISA的测试在考察学生特定领域素养的同时,也会融入对通用素养的考察。例如,一道有关数学素养的题目提供了关于某地区抢劫人数急剧上升的新闻报道,并要求学生对此做出回应。通过这样的题项,不仅考察了学生的数学素养,也能反映出学生的公民意识[4]。
我国在高考改革中也突出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评价,考察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北京的高考命题走在全国前列,出现了一些适合检验学生通用素养的优秀题目[7]。比如2014年北京语文高考的微写作命题,要求考生在以下题目中任选一题作答:一是自己对语文学习的体会,二是对“家长送考”现象予以评论,三是用一段抒情文字纪念自己的18岁。三个选题分别从学会学习、批判性思维、自我认识的角度考察了学生的通用素养。
2.重点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情意领域评价
素养涵盖了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集合[1]。因此,对学生通用核心素养的评价必然涉及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测量。目前全球教育都十分重视对学生情意领域的评价,例如,欧盟委员会在进行学生评价时经常使用情感态度调查问卷,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元认知的评价[4];在PISA、TIMSS、PIRLS等大型的国际测试中,都提供了测量学习态度的样题。在我国,情意领域的目标在新一轮课改中受到高度重视,这不仅是对以往过分注重知识与技能倾向的纠正,也是贯彻育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的体现[7]。
情意领域评价可以用到问卷调查、观察和访谈。其中,问卷调查的实施最为简便。在问卷调查中,使用最多的是里克特量表。里克特量表是测量态度、兴趣、动机、价值观等因素的常用工具,这种量表会提供若干个陈述,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和感受,表示其同意的程度。虽然施测过程比较简便,但里克特量表的编制过程比较复杂,一般可选择他人开发的成熟量表。
观察和访谈在情意领域的评价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已有研究证据表明使用观察和对话的方式评价学生情感态度要比问卷调查更为有效[4]。观察可以让评价者在真实教学情境中收集更真实、丰富的信息,为了增加观察的准确性,可以采用核查表、频次记录表、等级评定记录表或轶事记录法进行。访谈为评价者提供了与学生对话的机会。在对话中,评价者能通过语言、姿态、表情等方面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情感和态度[7]。
3.基于学生实际表现的过程性评价
为了更大范围地收集学生跨学科核心素养的信息,一些国家和地区使用了过程性评价[4][7][8],具体的测量方式有成长档案袋、角色扮演、演讲以及小组合作等。
在欧盟委员会的文件中,成长档案袋(Portfolio)被认为是评价并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通过收集学生的作业作品,成长档案袋能够利用各类案例展示学生在不同环境下各项素养的发展水平与应用能力,学生也可以在反思档案作品中获得进步。目前,国际上更为流行的是电子成长档案袋(E-portfolio),其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大大减少了搜集学生作品的工作量,也从另一方面促进了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另外,成长档案袋的规范使用也应受到关注。澳大利亚规定了成长档案袋中每条素养的指标和对应描述,明确了哪些作品可作为体现该素养的证据,教师根据统一的标准为学生评定等级:未观测到(Not Observed)、部分达标(Partial)、达标(Expectation Met)、优秀(Excellent)。
美国教育领域使用了角色扮演(Role Play)方式评价21世纪核心素养。在评价时,学生会被提供一个基于真实环境的非常规路径(Non-routine)问题。在情境中,除了学生本人,其他角色都由训练有素的评价者扮演,学生的扮演过程将被记录下来,评价者根据事先制定好的标准对关键行为或动作打分。团队练习(Group Exercise)评价方式与角色扮演相似,不同点在于学生将以团队的形式面对任务情境。
德国的毕业生必须参加跨学科能力考试。考試通过演讲的方式进行,学生在演讲前有事先准备的机会,并在考试中回答来自不同学科教师的问题。评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由来自不同专业的2至5人组成。
三、通用核心素养的培育工作
学生的通用核心素养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来培育,从当前的国际国内经验来看,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加强课程综合化的教学实践
通用核心素养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要打破学科本位的教育现状,必须加强学校课程的综合性建设。目前比较优秀的经验有通用整合、主题统整以及课程重组。
通用整合能够解决分科教学所产生的诸多问题。在第四次课改时期,韩国通过国家层面实施的通用整合解决了教学内容繁重、学科主导的分科教学以及学科内容偏难等问题[9],重点培养学生“正确生活”、“智慧生活”、“愉快生活”的能力。其中,“正确生活”整合了国民学校课程中道德、语文、社会课程内容;“智慧生活”整合了一年级算数和自然学科;“愉快生活”则使孩子能够通过一本书来学习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
日本实施“综合学习时间”是进行主题统整的典型。为了培育富有个性与创造力的学生,提升其生存能力,日本于2002年进行了课程改革,鼓励学校编制有特色的课程,并在综合学习时间根据学生兴趣特点进行相应的教育活动。如熊本大学教育学部附中开设的“综合学科”和“未来科技科”。在“未来科技科”中,该校提出了“创建城市”这样的主题,希望学生从环境、福利、历史、安全性等各个角度对熊本市重新进行审视[10]。
在课程重组方面,清华附小“1+X”课程可以提供有效的借鉴经验。在“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的办学使命基础上,清华附小将学生核心素养确定为:家国情怀、公共道德、身心健康、社会参与、学会学习、国际视野,并构建了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1+X课程”。课程以“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为指向,打破原有课程学科间的壁垒,有效地整合国家课程,补充相应的校本课程,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的基于国家课程又丰富国家课程的课程体系[11]。
2.满足多样化需求的分层教学实践
当前,普及、大众、多样是教育特点与时代需求,教育应该让每个生命都有出彩的机会。美国教育在21世纪核心素养框架的指导下,非常重视教育的选择性,允许校内实施分层教学。例如,多数学区组织学生参加学术型倾向测试预考(PSAT),并将成绩作为高中学校分层教学的依据。此外,在课程设置和结构上也有较大的选择性和自主性。为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各州鼓励学校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例如,纽约州博览富高中每年都会向学生及家长印发选课指导手册,介绍学校课程设置、课程资源和选课要求,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人生理想选择适当的课程。同时学校还专门设置了选课与生涯咨询员,随时为学生提供指导[12]。
3.促进素养发展的教学改进探索
培育学生通用核心素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何实施教学改进,按照什么步骤实施改进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为了提升西班牙马德里科技大学学生的通用核心素养,Díaz等人实施了一系列行动计划,取得了良好效果。他们的改进过程是:(1)选择适合学生的通用核心素养;(2)制定一个基于教学大纲的素养培育日程;(3)选择合适的学科引入核心素养;(4)培训教职工,使他们具有通用核心素养的教学能力;(5)在计划实施的第一学年只培养一项素养;(6)检查学生的发展水平;(7)为达到一定标准的学生颁发资格证明[13]。
四、通用核心素养培育工作的落实
通过国内外研究与实践可以发现,通用核心素养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重点难点。学校要落实好培育工作,必须抓好学生评价与教学实践工作。
1.学生通用核心素养评价工作的落实
首先,准确的学生评价是教育教学的前提,只有了解学生各素养的真实水平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从已有经验来看,学生的通用核心素养评价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开发相应的表现性评价试题,进行标准化测试。通用核心素养是学生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因此不能使用以知识点为中心的传统试题进行考察。而表现性评价具有贴近真实情境的优点,能够反映出学生在实际任务中的综合表现,非常适合进行此类评价。在具体实施中,试题编制与结果评定是重难点。表现性评价试题在编制中不仅要把握情境真实性,还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提供明确的引导以及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和问题。在编制中可以借鉴PISA等大型测试经验,发挥教师群体智慧,借助专家力量。进行结果评价时最好采用多人评分,必要时可邀请相关领域专家,采用德尔菲法确保评分的一致性。二是通过问卷与访谈开展情意领域评价。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在此类领域的评价可以使用问卷调查或访谈观察,在使用问卷时建议借鉴已有成熟量表,而访谈时则要提前准备好记录表并注意从学生的语言、姿态、表情中获取信息。三是选择合适的过程性评价工具。通用核心素养将伴随学生的终身学习与生活,具有长期性,因此使用过程性评价工具考核学生的长期表现是必然选择。目前已经有不少学校使用成长档案袋记录学生表现,今后可以考虑在成长档案袋中加上相应的通用核心素养方面的学生作品。
2.系统規范的教学改进工作的落实
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加强课程综合化、如何满足学生发展多样化需求、如何制定系统规范的教学改进流程,是学校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在加强课程综合化方面,以主题进行跨学科统整是比较便捷的方式。实施过程中,学校应当慎重选择主题,在保证主题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基础上,还要确保各学科都能找到适合的切入点。针对不同主题,学校应鼓励教师发挥个人智慧制定教学方案,并为教师提供保底方案减轻教师负担。在满足学生多元发展方面,分层教学是较好的选择。在学生达到相应标准的基础上,应允许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特长选择重点学习方向。实施分层教学是一项系统性的复杂工作,涉及到学生评价、教材编制、课程设计、选课安排等多方面工作。在实施前可以询问优秀学校经验,也可以先从较易实现的作业分层入手积累经验。在制定改进规划中,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把学校的教学行动计划当成一项教育研究来完成,做到目标清晰、方案可行、结果可测。特别是要做到以真实评价结果为检验依据,客观评判具体实施效果,虚心征求接纳各方提出的改进意见。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 师曼,刘晟,刘霞,等.21世纪核心素养的框架及要素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4(3).
[3] 刘新阳,裴新宁.教育变革期的政策机遇与挑战——欧盟“核心素养”的实施与评价[J].全球教育展望,2014,43(4).
[4] European Commission.Assessment of Key Competences in initi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PolicyGuidance[EB/OL].http://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ALL/?uri=CELEX:52012SC0371,2016-11-23.
[5] 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 and European Commission.Key Competences for a Changing World [EB/OL].http://eur-lex.europa.eu/LexUriServ/LexUriServ.do?uri=COM:2009:0640:FIN:EN:PDF,2016-11-23.
[6] Dede C.Comparing frameworks for 21st century skills[J].21st century skills:Rethinking how students learn, 2010,20:51-76.
[7] 赵德成.促进教学的测验与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8] Education NCBOS.Exploring the Intersection of Science Education and 21st Century,Skills:A Workshop Summary[J].National Academies Press,2010:144.
[9] 王晓诚,车丽娜.韩国小学低年级课程整合模式的演变[J].上海教育科研,2016(2).
[10] 万伟.谈日本初中课程改革中的综合学习时间[J].外国教育研究,2002(1).
[11] 窦桂梅.新课改背景下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清华大学附属小学“1+X课程”育人体系建构的案例研究[J].教育研究,2014(2).
[12] 王定华.美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若干动向(下)[J].基础教育参考,2009(9).
[13] Díaz D,Leo T,Somolinos J,et al.A WAY TO IMPROVE CROSS-CURRICULAR COMPETENCES OF STUDENTS AT THE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ADRID[C]//2012.
【责任编辑 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