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佐香
草地是庄子心灵的故乡。草儿绿着它的绿美着它的美,仿佛就只为与庄子的这一世情缘。这是一种灵醒的绿,一种整个生命都跃跃欲试地要从茎叶中挣脱出来的绿,一种率性恣情让人心旌摇荡的绿。野花与绿草是几千年的芳邻。草与草交换着眼神,花与花交换着眼神。庄子端坐在这密集的眼神之中,膝盖齐齐地并拢,修长的双手置于膝上,旁边摆放一顶青青碧碧的草帽。庄子的身体和灵魂里,落满了草儿绿的眼神和花儿芬芳的眼神。他整个儿也变绿了,变得芬芳透明了,思想的花朵层层叠叠地一瓣一瓣地舒展开来。
庄子用他那永远清澈纯真的眼睛,观赏着周围万事万物。无数个清晨和黄昏,庄子在绿野里草丛间游荡。在亿万千万颗露珠的照拂下,庄子眼睛里藏匿得很深很隐蔽的尘埃都被这晶莹璀璨的绿一一洗净。上苍把尘世间最美好最珍贵的露珠馈赠给了他,露珠渐渐化成了庄子的瞳仁。绿草、鲜花、露珠共同谱写出了笼罩和照耀庄子一生的生命美学和宇宙美学,庄子的慧心、诗心、天地心由此形成。
久了倦了,庄子索性仰躺在草丛间,躺在鲜花上,躺在露珠上,闭着眼睛享受着被绿色花香融化的幸福。他闻着草木的香味、水流的韵味和天空中云朵的逸味,听着了草儿拔节的声音、花儿绽放的声音、自己的身体和灵魂发出的微弱奇妙的声音。这些气味和声音缓缓地带着他进入梦乡,一只大若车轮的蝴蝶闯进了他的梦乡。他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却不知是自己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自己。醒来之后,庄子把粘在草帽上的梦刻写在竹简上。庄周的梦是世界上最经典最著名的梦。短短一梦,天人合一,物我两通,成就千古名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庄子的梦成了对人生的一种成全。庄子追求的是一种自自然然的泯物我超利害同是非的人生态度。庄周梦蝶生动形象地“化合”了精神与自然的关系,开启了一种更为理想更加纯粹和幸福自由的人生。
庄子获得天地万物厚爱,他以读书和写作表达对天地万物的感念。他把自己融入了自然,使其成为自然的一部分。在写作的过程中,庄子实现了心灵与尘世的沟通。当我阅读《秋水》《人间世》《德充符》等篇章时,深深地被感动和折服了。庄子对生命的悲剧性感悟,对世俗喧嚣的超脱,对人生的热爱与眷念如春天空中款款飞舞的柳絮,带着柔美,含着感伤,藉着温情,怀着希望在万古长空中弥漫,在阳光的普照下熠熠生辉。庄子与万籁俱寂为邻,与草木虫吟为伍。这份安宁平和让他的精神获得了最大的自由。只有精神自由的人,才会做出大文章。他的散文充满了赋予万物以生命的诗的浆汁,充满了清澈得无一丝杂质的诗的气息,充满了能够俘获人心的诗的魅力。两千年来,文人墨客的脉搏里总会澎湃着庄子的血液,传承他那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的逍遥自由的精神。流连庄子的文字间,心灵超越世俗的云烟,飞升于自由美好的精神国度。
庄子的杰出之处,是用极富有想象力的寓言讲述了一个又一个令人难忘的充满哲思的故事。这些寓言故事足见庄子那小说家的手腕,谐趣和想象打成一片,设想愈奇幻,趣味愈滑稽,结果愈发人深省。闻一多先生曾断言“寓言成为一种文艺,是从庄子起的”。庄子寓言中巨鸟、神龟、蝴蝶、树木等已不止是其本身,更是一种精神,经由庄子发现了它们之外它们之上它们之内的东西,发现了它们和某种更永恒的思想的深刻联系,而呈现出了它们的神性。在庄子笔下,万物都是无限时空的密码,任何事物都不只是它自己,它们来自永恒又归于永恒。庄子善于修道和悟道。他是得“道”的散文家。他的散文充满言外之言象外之象,意味后面还蕴藏着更多的意味,声音后面还有更深远的余响。
庄子正逍遥地在水边钓鱼,楚王派了两个大夫来到庄子身边毕恭毕敬地说:“我们国家有事想劳烦先生您!”楚王想请庄子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大业。庄子手拿鱼竿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三千年了,楚王还把它包上藏在盒子里,放在庙堂之上。你们说,这只龟是愿意死了留下骨头被人尊重呢?还是愿意活着拖着尾巴在泥土地里爬呢?”两个大夫异口同声地回答:“当然是愿意活着在泥土里爬啊!”庄子微微一笑说:“那好,你们请便吧,让我拖着尾巴在泥土里活着吧。”这是《秋水》讲述的一则意味深长的故事。庄子生逢乱世之秋,各个诸侯国之间为了争夺土地,打得旷日持久死亡惨重民不聊生。庄子不愿意为名利和地位参与到这些争斗之中。生命像电光石火一样转瞬即逝,庄子只想独善其身,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在文字中把自己的灵魂放大至无限。
庄子的寓言蕴含着智慧和慈悲的情怀。庄子尊重人和物先天的特性,自然流露出他的关怀与悲悯。在《人间世》中,庄子讲述了一则关于树的故事。一位木匠在去齐国的路上看到了一株巨大的树,这株树的树阴可以遮蔽几千头牛在树下纳凉,树干有百尺粗,与山顶齐高。这株树被人们奉为灶神祭扫。木匠看也不看一眼,就离开了树。徒弟问师傅:“为什么这么好的木材您看都不看呢?”木匠说:“这种树的木质不好。用它做船,船很快会沉;用它做门,门会流污浆;用它做柱子,会被虫蛀……这种‘不材之木,做什么都不好。”晚上,木匠梦见这株树来和他理论:“你说我是棵没用的树,如果我有用的话,不早就被你们砍掉了嘛,我还能活到今天吗?我就是因为无用,才成为百抱合围的大树,保全了自己,这正是我的大用!”一株树不能成为栋梁,卻能长成参天大树,成为人们朝圣的对象。
领悟人世间真谛的庄子,用《人间世》提醒活在人世间的人们,不要用世俗眼光看待任何事物,不要以眼前的有用和无用来作为评判事物的标准。天生我材必有用。只有超越俗世的功利之心,才能感悟到人生的大境界,拥有悲天悯人的情怀,进入生命的逍遥之境。此刻,生命与心灵相偕相生,与世间万物紧密相连水乳交融。庄子博爱众生,他的文字中闪耀着极为珍贵的人性之光。
《德充符》中的丑人哀骀它是一位具有大道大爱的人。他的美德内敛于心而不张扬。庄子将这种内敛于己,却又能涵泳天地万事万物的地方称为“府库”。鲁哀公曾经听孔子说:“卫国有个面貌丑陋的叫哀骀它的奇人。男人如果跟他待上一段时间,就会留念他的德行,宁愿做他的奴仆也不愿意离开他;女人一旦跟他见面,就会回家跟父母说,我宁可嫁给哀骀它为妾,也不愿嫁到别人家做正室。”鲁哀公听了,把没有钱财没有权位的哀骀它请来。鲁哀公和他相处有如沐春风之感,心情特别舒畅。哀骀它的魅力,源于他的内心有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普照万物的光明。倘若心灵的宇宙中有了这样一位光明之神的居住,就会获得一份如同星空轨道般清明有序的理性,一种和缓的凝聚力。
庄子丰富的想象、天才的文思和浪漫的才情,源于他那颗齐物、达观、通透的心。庄子引领我们感受天地之气,领悟自然之道,追寻真正意义的幸福之道。禅宗言:“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眼里的事化不开,心里整天牵挂着,生命格局就会变得狭小,不知不觉中就会把前世、今生和来世抵押进去。如果心胸开阔心头无事,用不着拥有多大的地盘,坐在自家的床上,都会觉得天地无比的辽阔。庄子用生花妙笔描绘了许多蕴含着人生智慧和悲悯情怀的故事,启迪人们以开阔的胸襟和人生的智慧追寻幸福的人生境界。李泽厚说:“中国文人的外表是儒家,但内心永远是庄子。”庄子是我们遇见的另一个自己。
回荡于山谷的天籁
老子踩着落叶独自徘徊,缤纷的季节和繁杂的日子都是时间的落叶。老子踩在时间的道路上,构思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经典理论。老子的《道德经》像枚永不坠落永不腐化的果实,永恒地挂在生命之树高挑的枝头。
上不着天下不落地,我飄浮于梦想的天空和生存的大地之间,却无法着陆于基本的常态的人生基点,为此而感到茫然、焦虑和痛苦。这时候,老子拯救了我。静下心来,细细品尝老子的智慧之果,心灵变得特别和谐充实。
隔着千年时光,透过脆弱的发黄的纸页,老子的心绪深切地传递过来。在刀切斧劈的铿锵断语中,在对人的平常生存状态和情感的体认中,我真切地感受到老子深刻的睿智和宽厚的慈爱。他用坚实的智慧之果,滋养我们的心灵。他让人尊敬自然、尊敬生命、尊敬生活、尊敬艺术、尊敬美德,尊敬古今中外一切能够安妥人们心灵和身体的美好事物。老子在为所有的生命造心。
周敬王四年(公元前5l6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即大周国家图书馆馆长老子,因“周典南奔”愤而辞职。路上不见耕种之牛,但见战马奔驰在断垣颓壁、井栏摧折、阡陌错断、田园荒芜的四野上。老子心如刀绞,暗想:“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则戎马生于郊。戎马生于郊,则国乱家破矣。”
七月十二日午后,夕阳西斜光华东射之际,白发如雪,其眉垂鬓,其耳垂肩,其须垂膝,红颜素袍的老子骑着青牛抵达如今的河南省灵宝市王垛村古老的函谷关。素喜道学的关令伊僖此时正下关检查工作,忽见一相貌奇异的老者倒骑着青牛而来,仰天而叹:“我生有幸,得见圣人!”于是,三步并作两步,奔上前去引老子至官舍,请老子上坐,焚香而行弟子之礼,恳求道:“圣人者,不以一己之智窃为己有,必以天下人智为己任也。今汝欲隐居,求教者必难寻矣!何不将汝之圣智著为书?”再三推辞不过,老子遂作五千言《道德经》,既是对自己毕生思想观点的总结,也是馈赠伊僖的厚礼。
写完洋洋洒洒的《道德经》,一位鹤发童颜的老翁,忽至府衙,向老子施礼请教:“我今年已106岁了,自年少至今,一直游手好闲轻松度日,与我同龄的人纷纷作古。他们开垦了万顷良田,建造了无数屋宇轩楼,如今却一个个地置身于荒郊野外的孤坟;而我一生不稼不穑,从未置过片砖只瓦,却衣食无忧地居住在避风挡雨的房舍里。圣人,现在我是不是可以嘲笑他们,辛辛苦苦劳碌一生,只给自己换来了早逝的命运呢?”
老子微微一笑,让关令请人找来一块砖头和一块石头,放到老翁面前,风轻云淡地说:“只能择其一,仙翁请便吧。”
老翁择取完砖头后,老子抚须笑问:“仙翁弃石取砖,何为?”
“这石头没棱没角,取它何用?!而砖头可以用来砌墙盖屋,用处大着哩。”
“是石头寿命长,还是砖头寿命长?”
“当然是石头寿命长。”老翁不假思索地回答。
老子会心一笑:“天地万物莫不如此!寿虽短,于人于天有益,天人皆择之,皆念之,短亦不短;寿虽长,于人于天无用,天人皆摒弃,倏忽忘之,长亦是短啊。”
老翁顿时无语,借着夜色掩盖着脸上的羞愧,悄悄地离开了。这位老翁粗制滥造地生活了一辈子,而老子却借一砖一石为他的心灵挖土打桩,使其明白:奉献是一切高贵灵魂的信仰。
这块弥漫着人间烟火气息的最经典的砖块,在汗牛充栋的典籍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朱光潜先生评价弘一法师“以出世之精神,做入世之事业”。这句话正是对《道德经》中“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的经典注解。身做入世事,心在尘缘外。海纳百川的胸襟,气象高远的境界,正如清风徐来时,回荡于山谷中的天籁之音。
曾自嘲“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苏东坡,心灵之根深深地植进了老子哲学肥沃的土壤里。北宋多才多艺的文化巨匠,在诗文、绘画、书法等方面均有卓越成就的苏东坡,却多次因诗获罪,仕途坎坎坷坷。政敌奸臣热衷于玩弄权术,艳羡他在朝廷得到重用提擢,嫉妒他在乡野拥有隆重名望,因而屡屡发动指控攻击,一心为百姓和社稷谋福祉的苏东坡却屡被罗织罪名,但依然无怨无悔。
在越贬越远的流放动荡的宦海波澜里,苏东坡借着老子的思想烈焰取暖,构筑起自己心灵的殿堂。他把心的疆域造得很大很大,足以铺设整个宇宙,没有任何乌云可以覆盖住他心灵辽阔的疆域。他把心灵建造得完整而坚实,并加固了防震防爆设施,任何高强度的残酷打击都无法颠覆他心灵的宏伟建筑,任何风霜雨雪都无法冻结他心灵深处汩汩喷涌的温泉。他也把心灵打磨得很软很软,如绢如帛。他还把自己的心灵炼得很韧,千百次的折损委屈,依旧平整如初。他在自己的心灵田园里种下了艺术这株具有自动修复自我养护的神奇功能的植物。每当心灵受了创伤,植根于老子思想的艺术之树就会挺身而出,引导他的心灵休养生息,使之举重若轻,整旧如新,镇定自若地维持蓬勃稳定。
苏东坡,这位受无数人热爱崇敬的大文豪,这位曾为朝廷倚重的大臣,在疲惫的漫长的不断贬谪的仕途中,是何种高士被侮辱尊严遭践踏磊落胸襟陷于黑暗鬼魅嘲弄的情形。历经磨难摧残,他那颗光洁饱满的心灵非但没有陨落,反而变得更加温润璀璨光华无比。劣势中的挣扎,反而催生出心灵的强大。融入自然融入民间的苏东坡,写出了无数雄健奔放挥洒自如的不朽诗文。
苏东坡在《文说》中写下:“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又在《答谢民师书》中掏心窝地告知朋友:“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苏东坡的诗文中,从来找不到谪迁生活投下的一丝阴影,一点幽怨,一曲哀歌。他在田园劳作,他在与朋友酬答中澄明身心。老子道家思想的精髓,为他营造旷达心境源源不断地输送营养。每每厄运袭来,苏东坡都能泰然处之。
苏东坡喜夜游,在江山清风山间明月中放牧自己的灵魂,用智慧的眼睛发现夜色笼罩下的奇异虚幻与灵魂共舞的美。江上徐徐的清风与空明的朗照乾坤的月色融入他的血脉,苏东坡写下了《記承天寺夜游》、前后《赤壁赋》。这些披着月华参照宇宙,在渺茫时空中留下朗朗余音的穿越时空的妙文华章,让苏东坡成为得“道”的文学家。他深谙老子“曲全、枉直、洼盈、敝新”的人生哲学,在坎坷的人生旅途中活出熠熠光彩来。
老子对东周社会的动荡物欲的横流,对统治者的声色犬马之好深恶痛绝。“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打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道德经》第十二章)。“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道德经》第十三章)。老子认为,所有使社会虚华的事物都违背“道”,都违背“大朴”,都违背“自然”。只有大道、大朴、自然,才是人们所应感悟欣赏和追寻的无为之境,那惚兮恍兮的物和象,才是大美之所在。
老子这些一以贯之的思想,给人类以无限启迪。老子认为“见素抱朴”才是人生至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思想的高度概括。范仲淹为官数十载,每到一处便兴修水利培养人才保土安民,政绩斐然。生活中,他治家严谨,俭朴持家,衣食无华,只求温饱,直到晚年,也没建造起一座像样的宅第。但每每在他离任时,百姓常常拦住传旨使臣的路,请求朝廷让其继续留任。范仲淹践行“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道家思想,为官一生始终摒弃私心和贪欲,终于抵达“致虚极,守静笃”的宁静空明的境界。
大浪淘沙沙去尽,沙尽之时见真金。绝大多数人在浮华过后,才意识到质朴生活的可贵,可惜最宝贵的生命已经抵押给了有限的物质。质本洁来还洁去,不要让尘世浮华沾染了原本纯洁的心灵。一直希望过老子倡导的质朴生活,素衣素食,还有一颗素洁的心的我,在素幽的月光树影里,向往三两素友,一杯素茶,一架素琴,不染尘埃,不沾污垢地活着——简单、安静、美好。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五章)。“道”之上还有自然,它是“自在而已然的大存在”。自在极言其无处不适宜,无处不合理,无处不恰到好处。那是宇宙无法言说的至大,无限的存在。它存在着,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大自然为人类提供物质生存所需要的一切,还赐给人类无以复加的慈爱和温馨。它那遍列环宇的至善至真至美,为人类亘古至今各民族多元文化发展和美的创造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老子引导我们以天地自然为师,从大自然中汲取最珍贵的品格、智慧和力量,为自己建造优等的心灵。心的质量就是人的质量。有一颗仁慈的无私奉献的心,就会爱世界爱人类爱生活爱自身。有一颗豁达自强的心,就会宠辱不惊大智若愚勤学苦练百折不挠。有一颗素朴的心,就会珍惜自然善待万物。造心是一项艰难漫长的工程。老子的手,在心灵的模型中,留下了永不消退的指纹。
只有从灵魂深处绽开的生命之美和精神之美,才能照耀灵魂。老子还活着,比他生前活得更有力量。两千多年来,他一直没有停止为人类造心的工程,他一直在人类的灵魂里兢兢业业地工作。他从天地万物间寻找精神的疆土,并把虔敬的心放置其间,于暗夜的星月中搜寻思想的精华。他仰观宇宙之大,俯察万物之貌,与更深奥更永恒的存在商量着讨论着,为真理和美德而工作。
老子的哲学朴素而高贵宽广而仁慈,像草木对大地的认同,星月对夜空的认同,浪花对大海的认同。他的哲学是认同的哲学,认同自然的常态的生活,认同美德和美德产生的人性基础。洋洋洒洒的《道德经》,在我们的血管里热流奔涌。借着老子的提示,我们能找到爱和智慧的美好基因,为自己建造一颗最优等的心,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做一个心智健全的人,这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