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石油东路出发(组诗)

2017-06-22 22:26袁龙
地火 2017年2期
关键词:东路嘉陵江名义

袁龙

都市里的村庄

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

和着了色的庄稼地黏在一起

油菜已經收割,一位窈窕的村姑

用纤纤的玉指,在翻耕过的土地上

逐行逐窝,点播着大豆的籽粒

不远处,地质队员正在沿着滨江大道钻取

地芯

劳作和奔忙,在不期而遇的眼神中

彩绘着连接地气的期盼和相许

这是石油城的边缘

从1958年的秋天开始

那一条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

和盖着小青瓦的农舍外面的田坝

就和石油人的理想,石油人的眷恋

紧紧地黏磨在一起

在这里,他们把散步当成消除疲劳

的娱乐

还把自己与石油,与心爱的人

编排成与播种,与收获,与花开花落

与生儿育女,与呼吸新鲜空气一样

快乐的记忆

在这里,他们畅谈人生,畅谈理想

畅谈石油如何走出大山,走出湖泊

走出远古的营盘,然后在蓝天白云

下面

和高高的炼塔,飞旋的机泵

熊熊燃烧的炉火,密织的管网紧扣

在一起

乘着东风,在曲曲弯弯的小路旁

他们把石油城一点一点扩大

使之后来有了学校,有了家属宿舍

有了医院,有了工人俱乐部

在嘉陵江边,成为日月同旋万众瞩目的

标识

如今,细细长长的小路,弯弯曲曲的田埂

继续穿插在石油城的边缘

都市里的村庄,却在逐渐缩小

缩小成现代化城市中间的一个印记

寻着蛙声,我走向田埂边的荷塘

五只红色的蜻蜓,随着微风

自由自在地在柳丝下翩翩起舞

农舍旁

一个个斗大的“拆”字,挂在屋檐下

暮归的老牛望着炼塔仰天长啸

泪流满面,不肯离去

石油城的变迁

谈到石油,就想起我的师傅

一个参加过解放战争

参加过抗美援朝

而后跟着石油工程第一师的战友们一道

从陕西出发,到玉门油田,到川中会战

最后定格在嘉陵江边

把自己毕生的经历

献给了石油工业,献给了石油城

也让我这个从小就喜欢唱

《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年轻人

与他结为父子般的情谊

在师傅们的带领下,我们刻苦钻研技术

搞工艺改革,还把自己的石油梦一天天

做大做强

装填进参与修建生产装置,修建职工

食堂

修建员工宿舍的一砖一瓦之中

成为名副其实的石油城的主人和建设者

20年后,石油城已经成为我们所在城市

的地标

而我的师傅依然质朴,依然还是每天兢

兢业业

记得在即将离开岗位的那一天

他只要求我和他在曾经居住过的单身楼

前留个影

而今,我也要离开已经战斗过40多年的

岗位

师傅当年在照片后面给我留下的

“只要有理想,有信仰,石油人永远都年

轻”的座右铭

再一次成为我留给我的徒弟

留给石油城的未来最有价值的收藏品

从石油东路出发

从石油东路出发

一路都有石油为伴

一路都有石油同行

向东,在太阳升起的地方

每天都可以回忆嘉陵江边迎朝阳的精神

向南,在以石油机械生产闻名的旧址

至今还可以想起第一台电动钻机披红

戴彩

走向大山,震耳欲聋的锣鼓声惊天动地

向西,铁路专用线连接东西南北

提速,提速,再提速

不断扩大的石油城,有了实足的发展后

劲和底蕴

向北,突起的山峦在日渐缩小

拔地而起的炼化装置,与日月相拥如约

刻画出一段远去的足音和传奇

从石油东路出发

沿滨江大道一直向北

一所现代化的石油大学

屹立在嘉陵江边

培养出来的后备人才

为石油锦上添花,大写人生

于是,在有石油的地方

就有了以石油的名义命名的街道

以石油的名义命名的城市

以石油的名义修建的纪念馆

以石油的名义

融化在石油人血液中的英雄形象和雕塑

猜你喜欢
东路嘉陵江名义
吉林省吉林市松江东路小学校
逆行,以生命的名义
嘉陵江东满福坝
以二胎的名义,享受生活
十里桃林平东路
在嘉陵江边
国定东路下匝道桥梁预制拼装技术的回顾和思考
我的嘉陵江(组诗)
以创新的名义宣誓发展
北京市回昌东路总体方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