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树厚
(三明学院 外国语学院,福建 三明365004)
外语教学中引入自我决定理论动机模型研究
袁树厚
(三明学院 外国语学院,福建 三明365004)
通过分析自我决定理论的哲学涵义、心理特征、动机分类以及外部事件,提出外语学习自我决定动机理论模型,以期为外语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自我决定理论;外语教学;学习动机;理论模型
动机是影响学生外语学习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我国大学生的外语学习动机主要是外在动机,教师对大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的培养缺少理论指导,难以内化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本文尝试构建自我决定理论的动机模型,旨为外语教学中的外在动机内化和激发提供理论指导。
自我决定理论由心理学家Deci & Ryan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该理论包括基本心理需要理论、有机整合理论、认知评价理论等五个分支理论。自我决定理论框架下引发的动机被称作自我决定动机,包括内在动机和内化的外在动机[1]。自我决定理论认为,每个个体都有一种先天的、内在的、建设性地完善与整合自我的倾向。这种完善和整合的倾向包括自主与协同两个方面,自主指内在组织与整体之间自我调节的倾向,协同指把自身与别人加以整合的倾向,个体心理的健康发展来自于自主与协同两方面的互补作用。自我决定理论认为,社会环境因素可支持或阻碍人类本性的整合过程,并且个体的自我整合过程是社会环境条件的函数。因此,人格中的心理成长与整合既不完全是先天存在的,也不完全是后天塑造的,而应当被视为一种心理需要的近端与远端滋养条件的动态潜能[2]。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外语学习动机的产生是外部环境条件与学生心理的自我完善和整合之间互动的结果,自我决定理论为创设外部环境条件干预学生的心理整合,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提供了一个基本思路。
2.1 自我决定动机的心理特征
基本心理需要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是由内在性、普遍性和中心性的心理需求推动的。这种需要具有先天性,而在本质上是心理性的,即人类存在三种基本心理需要:自主需要、能力需要与归属需要。自主需要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自主选择。自主选择引导个体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学习活动,或有助于个体的能力或兴趣发展的事情,它构成了个体行为的内在动机因素。能力需要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需要体验到一种胜任感。归属需要指个体在学习中需要体验到来自老师或同学的理解、关爱和支持,即归属感。归属感是学生在与他人相互联系、理解他人并被他人理解的过程中出现的感受,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在师生交往中的归属感。在外语教学中,当环境因素支持学生三种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时,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就会被激发,并促进外在动机的内化。基本心理需要理论为激发学生的外语学习动机提供了一个理论支架。
2.2 自我决定动机的分类
有机体整合理论主要研究外在动机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该理论认为外部事件激发的个体行为通过外在动机的内化发生作用,并且外在动机的内化与整合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根据自我决定程度的不同,各动机类型处在一个从无自我决定到自我决定的连续统上(见图1)。
图1 自我决定连续统:动机类型、调节类型、感知轨迹和调节过程[3]
根据自主程度不同,学生的学习动机可分为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和无动机。学生因学习活动本身具有恰当的挑战性、趣味性而产生的学习欲望称为内在动机。它是高度自主的动机类型, 代表了自我决定的原型。已有研究结果认为,内在动机具有适应性,与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任务卷入、良好的学习成绩,尤其与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正相关。外在动机是指个体对外语学习活动本身没有兴趣,只是希望获得某种与学习过程可分离的结果(如老师的表扬、便于找工作等) 而去从事学习活动的倾向。无动机是几乎没有自我决定的动机类型,它不存在任何整合和动机激发,个体处于高度分散、疏离的状态。无动机的个体认为学习外语没有意义,学习是浪费时间,或认为自己根本没有能力学好外语,或没有学好英语的渴望。根据个体内化程度的不同,外在动机又可分为外部调节、内摄调节、认同调节与整合调节四种。外部调节是个体行为受到外部压力或外部因素的控制而产生的调节过程,其行为几乎全部遵循外部要求,目的是要满足外部的要求或者是为了得到附带的结果,自主性程度小,是外在动机最有控制性的类型,几乎没有发生内化,并且该动机所产生行为的心理卷入程度非常低,其稳定性和持续性随外部要求的消失而消失。例如,学生认为外语作业完全是老师的要求。内摄调节指个体内化了外部规则, 但只是内化了一部分,其行为是为了避免内心焦虑、内疚感,或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这种调节与自尊相伴随,个体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开始内化,但行为仍以外部价值为标准。例如,学习外语是因为如果不努力就感觉对不起老师的关心和帮助。外部调节和内摄调节都是个体出于外部或内部压力而做出某种行为,缺少自我决定,因而被称为控制性动机。认同调节指个体有意识地对一个外部目标或行为规则进行评价,如果发现此外部目标或行为规则很重要, 就内化为自我行为的一部分。虽然此行为受到约束,但个体在行动中更多地体验到自己是该行为的主人, 较少地感觉到内心冲突。它含有较多的自主或自我决定因素, 是外语教学中较为理想的外部动机形式,但这种行为仍然是工具性的,不存在自发性的愉悦与满足。例如,学生希望提高外语的听说能力。整合调节指个体行为基本上是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对外部要求的行为的价值从“认识”走到了“认同”,并已经内化为个体信念的一部分。它是完全有效的内化。例如,学生认为一定要学好外语。整合调节不是真正的内在动机,因为该调节形式不是由对活动本身的兴趣所驱动,而是由对任务结果的关注所驱动。认同调节、整合调节和内在动机是出于自己的意愿和选择,它们有更多的自我决定程度,被称为自主性动机。内化是个体进行自我调节的一种积极的、能动的心理过程。个体可以通过内化把较为控制性的调节整合为较为自主性的调节。有机整合理论认为,内化是指学生将老师赞许的价值观、学习态度、任务要求等转化为个体认同的自我要求,进而整合为个体自我学习行为的一部分。外语学习动机内化可以理解为,学生把学业的学校要求转化为自身的内在心理需求。
有机整合理论认为,个体对外在动机进行的内化不必然发生,需要外部环境因素的滋养[2],也就是说,当环境因素使个体在外语学习中产生自主感,满足个体的能力与归属需要时,外在动机开始内化,个体会主动把学习外语的外部要求转换成自我调节。
在外语教学中,有针对性的、适合而丰富的环境教育资源构成了动机内化的外部条件。学生对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的有效感知是学习动机内化的内部条件。因此外语学习动机内化的理论模型可以被理解为在得到外部教学资源的支持下,感知并满足三种基本心理需求,促进学生的外在学习动机内化,产生各种自主调节类型。可见有机整合理论为如何通过外部环境因素干预学生的自我决定而促使外语学习外在动机内化提供了清晰的思路。
2.3 自我决定动机中外部事件的分类
认知评价理论主要分析社会情境因素对个体内在动机的影响。认知评价理论把外部事件(如对学生学习的表扬、奖励、报酬等)分为信息性、控制性和去动机三种类型,并认为不同类型的外部事件会对个体行为的胜任感和因果关系知觉等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影响个体动机的内化。信息性外部事件使个体在行为中能够做出自我决定,或体验到胜任感,或感觉到归属感。这些事件促进个体产生内部因果关系知觉,会提高个体的自主感、胜任感或归属感,因而可增强个体的内在动机水平。控制性外部事件(如对学生的惩罚、监督等行为)迫使个体根据特定的方式进行思考或行动。当个体感到受外部控制实施其行为,会增强个体的外部因果关系知觉,降低自主性和内在动机,其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抵抗或表面顺从。国外学者对控制性外部事件与内在动机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威胁性的惩罚[4]、设置任务期限[5]、强制性的学习目标[5]、社会性的竞争[4]都能磨蚀个体的内在动机。去动机事件指对个体学习行为无效的事件。经历着去动机事件的学生对其学习行为会产生无力感或无价值感,这会削弱其学习行为的内在动机,如对学生外语学习行为的不恰当负面反馈等。可见,凡是能满足学生在外语学习中的自主感、能力感、归属感的外部事件(如积极的评价反馈、内部心理满足等)都会内化其外在学习动机。认知评价理论通过对外部事件的分析为学生内在外语学习动机的激发提供了一个补充模型。
通过分析自我决定理论的心理特征、动机分类以及外部事件,我们得出了在外语教学中内化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理论模型。该模型对增强学生的外语学习动机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在学生外语学习动机动态变化过程中,外部事件会对学生的外语学习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当外部事件能满足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时,会产生外在学习动机的内化或内在学习动机的激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地对外部事件调控和管理,可持续不断地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外语学习动机。
[1] 暴占光,张向葵.自我决定认知动机理论研究概述[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6):141-146.
[2] 张 剑,张建兵,李 跃,等. 促进工作动机的有效路径:自我决定理论的观点[J].心理科学进展,2010(5):752-759.
[3] Ryan,R.M.& Deci, E. L.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nd the facilitation of intrinsic motivation, social development,and well-being[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 (55):68-78.
[4] Deci,E.L. & Cascio, W. F. Changes in intrinsic motivation as a function of negative feedback and threats[M].Easter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Boston,1972.
[5] Amabil,T M., DeJong,W.& Lepper,M.R. Effects of externally-imposed deadlines on subsequent intrinsic motivation[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76(34):92-98.
(编辑:唐 芳)
Research on Motivation Model of Introducing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YUAN Shu-hou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Sanming University,Sanming 365004,China)
By analyzing the philosophical meaning,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lassification of motivation and external events of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self-determined motiva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s constructed, in order to provide beneficial reference for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motivation;theoretical model
2017-01-12
福建省教育厅A类项目(JA12301S);三明学院校级教改项目(W1235/Q).
袁树厚(1970—),男,山东济南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外语教学.
G642.4
A
2095-8978(2017)02-01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