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秋员,冀保毅,肖荣英,尹新明,史洪中
(信阳农林学院 农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秸秆还田对豫南地区稻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刘秋员,冀保毅,肖荣英,尹新明,史洪中
(信阳农林学院 农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豫南地区稻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秸秆还田有利于延长小麦生育期,增加有效分蘖数量和提高产量,其中以秸秆覆盖还田效果最好。
秸秆还田;豫南;稻茬麦
豫南地区是河南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区域。由于该地区气候独特,加之土地大多为水稻田,土壤质地黏重,土壤水分含量高等因素,豫南地区稻茬小麦的种植面积一直徘徊不前,极大地制约了豫南地区经济和农民家庭收入的提高[1-2]。为此,笔者研究了秸秆还田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豫南地区稻茬小麦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支撑,实现豫南地区稻茬小麦的增产增收。
1.1 试验材料
试验于2014年在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青龙河农业机械化农民专业合作社承包的土地上进行,前茬为水稻(2014年5月1日移栽,9月22日收割)。小麦供试品种为郑麦9023,2014年10月25日播种,播种方式为撒播,播种量为225Kg/hm2,施肥量标准每公顷为:纯N 200kg、P2O5120kg、K2O 90kg;磷、钾肥全部用作底肥,氮肥70%作底肥,30%追肥。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水稻秸秆全量翻耕还田(T1)、半量翻耕还田(T2)和稻秸覆盖还田(T3)3种秸秆还田方式,以无秸秆还田处理为对照(CK),共计4个处理。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为30m2,重复3次。其他田间管理措施均按豫南地区稻茬麦高产栽培技术要求进行操作。
1.3 调查内容与方法
1.3.1 生育期 调查各处理的出苗期、三叶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时长,并计算2个生育期之间间隔以及全生育期时长。
1.3.2 分蘖动态 出苗后每个处理选择3个点,每点调查面积为1 m2,分别在三叶期、分蘖盛期、冬至期、最高分蘖期以及灌浆期定点调查样方内茎蘖数。
1.3.3 产量性状 成熟期每处理取有代表性的样穗40穗进行室内考种,各处理均在蜡熟期进行收获,收获后计产。
2.1 秸秆还田对稻茬麦生育期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播种后,各处理的出苗时间基本一致,但随着生育期进程的推进,在三叶期后,各处理开始表现出差异,特别是秸秆覆盖还田处理(T3),其各生育期时间节点均要推迟2~3d。从小麦整个生育期维持天数来看,秸秆还田处理均要长于不还田处理(CK),这说明秸秆还田处理总体上延长了小麦的生育期,这有利于增加小麦的生物量,从而相应提高产量。
表1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的小麦生育进程
2.2 秸秆还田对稻茬麦分蘖动态的影响
由表2可知,在最高分蘖期前,除秸秆覆盖还田处理(T3)外,其余2个秸秆翻耕处理(T1和T2)的分蘖数量均要比不还田处理(CK)的要少,说明在小麦生育前期,秸秆翻耕入土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抑制小麦的分蘖生长。而在灌浆期,秸秆还田的3个处理的分蘖数量则均比不还田处理(CK)要高,说明秸秆还田处理在小麦生育后期能提高一定的养分,保障了有效穗的形成。
表2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的分蘖动态
2.3 秸秆还田对稻茬麦产量性状的影响
由表3可知,水稻秸秆还田处理的小麦产量均要比不还田处理(CK)的要高,且以秸秆覆盖还田处理(T3)最高,其次是全量翻耕还田处理(T1),然后是半量翻耕还田处理(T2),产量分别比不还田处理(CK)提高了243.04 Kg/hm2,161.40 Kg/hm2,126.57 Kg/hm2。从产量结构上来看,各处理的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相差并不大,而有效穗数的变化与产量的变化表现出了一致的规律,这也可能是秸秆还田促进小麦增产的主要原因。
表3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的产量结构
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秸秆不还田处理,3个秸秆还田处理均能有效延长稻茬小麦的生育期,增加有效穗数,从而提高稻茬小麦的产量,这与陈在新[3]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在3个秸秆还田处理方式中,以秸秆覆盖还田增产效果最好,这可能与秸秆翻耕入土后,秸秆在前期腐解过程中需要消耗土壤中一定的速效养分有关[4]。
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在豫南地区可推广使用秸秆覆盖措施,以提高稻茬小麦的产量。但由于秸秆覆盖在操作的时候存在着较大的人力成本,因此,下一步,还应继续研究稻茬小麦轻简化栽培技术。
[1] 陈金平.豫南稻茬麦区小麦生态条件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1):156-160.
[2] 周国勤,罗延志,潘 红,等.稻茬小麦轻简化栽培技术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2,25(21):93-95.
[3] 陈在新,胡志仿,陈 岚.秸秆还田与小麦播种方式对免耕稻茬麦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08,12:167-168.
[4] 李朝苏,汤永禄,吴 春,等.播种方式对稻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建成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18):36-41.
(编辑:严佩峰)
Effect of Returning Straw to Field 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nd Yield of Wheat Following Rice in Southern Henan
LIU Qiu-yuan, JI Bao-yi, XIAO Rong-ying, YIN Xin-ming, SHI Hong-zhong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Xiny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Xinyang 464000,China)
The effect of returning straw to field 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nd yield of wheat following rice in southern Henan was analyzed under filed condi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eturning straw was beneficial to prolong growth period of wheat, to increase the number of effective tillering and yield. During the different straw returning methods, covering fields with the straws has the best effect.
returning straw; southern Henan; wheat following rice
2017-01-20
河南省农牧产业一体化重大农技推广服务试点项目资助.
刘秋员(1985—),男,江西高安人,农艺师,主要从事作物栽培技术研究.
S512.1
A
2095-8978(2017)02-009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