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师TPACK能力培养与应用原则

2017-06-22 13:46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学习者大学英语教学

丁 薇

(云南财经大学 国际语言文化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1)

大学英语教师TPACK能力培养与应用原则

丁 薇

(云南财经大学 国际语言文化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1)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关系,应加强对大学英语教师技术型学科教学知识能力(TPACK)培养与应用。TPACK能力是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学科内容和教学法知识的一种新型能力。信息时代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应根据大学英语教师TPACK能力现状,培养大学英语教师TPACK能力,结合TPACK内涵(包括TCK、TPK和PCK),大学英语教师TPACK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满足学生需求、优化信息技术、符合内容需要的应用原则,以期在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完善教师自身专业发展。

大学英语教师;TPACK能力;培养;应用原则

根据最新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各级教育部门应该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产生的革命性影响,提前完善信息技术辅助教育软件和硬件配套,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教育方法的信息化和技术化。作为优质教育资源比较集中的高校开始开发各种网络学习课程,创建网络教学模式,尤其是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提高信息素养,改变教学方式、更新教学理念和提高教学成效的新要求。然而,很多研究却表明,在实际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不能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来实施现代化教学,大学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技术型学科教学知识能力(TPACK)普遍偏低。因此,只有通过培养不断提高大学英语教师TPACK能力,实现信息技术、学科内容与教学法的优化整合,并在实践教学中把握相关教学运用原则,才能最终促进学生大学英语学习,从而推动信息时代下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一、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

(一) 信息技术特征

外语界普遍认为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促进外语教学(周小勇,2010),主要是由于信息技术具备不受时间、空间、物质和沟通限制特征。首先,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网络技术能够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丰富多样的多模态信息,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手机或者Pad浏览、获取和传递来自全球的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学习资料;其次,不受物质条件限制。英语学习者不再受到传统课堂和学校物质条件限制,可以通过能够联网的手机和计算机等个人智能终端获取多渠道的学习资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泛在化学习,教师也可随时随地监管和引导学生学习;最后,不受沟通限制。网络技术和各种智能终端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了随时随地提问、提交作业、师生与生生交流条件,教师也能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随时监督学生学习过程,接收学生反馈并第一时间做出调整。

(二)信息技术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

第一,信息技术能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各种多模态信息。有研究数据表明:不同记忆方式记忆效果不同。视觉记忆识记效果是70%,听觉记忆是60%,然而视听结合的记忆效果却能达到86.3%(林众、冯瑞琴,2006)。显而易见,将文字、音频、图片和视频动画等多模态信息有机结合起来,能够帮助学生启动多通道编码,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顾曰国,2007);第二,信息技术能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教学过程与教学质量的有效监管。通过定量分析学生学习记录和考试成绩数据,教师能够准确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把握教学过程中的侧重点、合理调整教学内容、采用有效的教学模式来提高教学效果;第三,信息技术能为大学英语学习者提供充分有效的自主学习环境。学习者只要具备网络和智能终端,就具备了自主学习环境(徐娟,刘儒德,2009)。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英语水平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网络上无数学习资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二、信息时代的新要求和大学英语教师TPACK能力

(一) 信息时代对大学英语教师的新要求

信息技术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已经显而易见,不容置疑。目前电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已经不再是辅助和从属角色,它已经逐步成为教学前沿必不可少的要件之一(陈坚林,2005)。胡加圣(2011)也认为传统的外语教学正逐渐被现代信息技术所改变。借助信息技术,大学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加工、制作和传授各种多模态学习资源,实施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然而,信息时代也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教师除应具备传统课堂所需的英汉双语知识、教学法知识、教育学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人文素养与科技常识和科研常识之外,还应具备在教学中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力。信息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核心应该是语言文字其他数据的处理,比如制作、编辑文字与图片、复制存储和发送信息和录制、编辑音频视频文件等。如表1 所示(蔡龙权等,2014):

表1 大学英语教师基本信息素养

(二) 大学英语教师TPACK能力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对大学英语教师信息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过去多年的研究认为,只要教师们掌握了信息技术,就一定能够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来实施有效的大学英语教学。事实证明,这种观点是片面和有局限性的,只有教师把技术、学科内容和教学法进行整合优化之后,才能促进和加强学生学习。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有学者开始研究信息技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与其他知识之间动态关系》。Mishra 和 Koehler(2006)提出了TPACK (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概念:技术型学科教学知识。教师TPACK能力就是指能将信息技术、学科知识和教学法整合到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能力。

受我国教育体制影响,广大大学英语教师英语应用能力、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师个人发展机会等存在较大差异。多数大学英语教师都是英语专业四年的本科学历加三年的研究生学历。本科阶段主要学习和掌握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研究生阶段则注重学术能力培养,有的教师甚至研究生是非英语专业。再加上各地外语师资培养又受到当地教育发展水平和各地方言影响,个体差异较大。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对于学习者来说,英语是在特定时段的课堂内习得,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创造一个英语语言环境,如果教师由于自身英语水平限制自如使用时,就应借助信息技术来为学生呈现更多本族语话语信息,以确保学生能有优质、充分的学习输入。

由于受到以上多个因素影响,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师TPACK能力普遍偏低,我国外语教学对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程度还很低(张雁玲,郑新民,2011),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许多大学英语教师制作的PPT课件单纯是对课本内容的再现,它们只是课本的电子翻版。多数课件以静态方式为主,少有动态的多模态因素参与,相关学科数据库或语料库更是寥寥无几。很多教师存在纯粹为了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现象,仅靠多媒体来呈现内容,却并未把技术拓展到学生学习过程中去。每节课呈现大量内容,远远超出了学生认知负荷,教师成了放映员,学生成了观众,教学中过多的内容使学生根本无法消化、吸收,习得就更不可能了。

三、大学英语教师TPACK能力培养

(一) TPACK能力培养的迫切性

面对信息时代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信息技术正在迫使语言教师为提高教学质量而改变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和职责,TPACK能力偏低的教师将面临新的挑战。当代大学英语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缺乏必要的信息素养;2.具备信息素养但不愿投入大量时间精力;3.学校或教师软硬件配置低或不匹配;4.由于受到技术水平限制,课件缺乏表现力。有学者对大学英语教师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教师承认自己TPACK能力不足,半数以上的教师认为自身缺乏教学所需的必要的信息素养,较多教师则认为学校软硬件发展滞后,很多教师认为自己缺乏TPACK知识且没有培训机会(杨翠萍,刘鸣放,2006)。针对以上普遍存在问题,为大学英语教师提供培训机会,培养和提高他们TPACK能力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的突飞猛进,加强大学英语教师TPACK能力培养已迫在眉睫,否则势必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和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提高。

(二) TPACK能力培养方法

培养大学英语教师TPACK能力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定期有计划地组织培训。培训可按照教师所在课程组或学科团队、年龄或工龄、学科内容和难度来进行分组,针对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集中解决和协调多门课程在课件制作方面问题,共同参与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建设。同时,对新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对老教师进行知识结构的更新调整,有条件的高校建议组织教师到校外交流、学习和培训。只有从根本上培养和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TPACK能力,才能让广大教师明确“何处应该使用技术”“具体应该使用何种技术”,以及“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法恰当地使用技术”(何克抗,2012)。也只有通过这些必要的培训,教师们才能够做到技术、教学内容和教学法的有机“整合”。教师们还可通过合作与互动构建学习共同体,在合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获得协助,共同解决问题,最终提高所有教师的TPACK能力,促进所有教师的共同发展。

四、大学英语教师TPACK能力应用原则

(一) TPACK能力内容

TPACK认为教师知识具有多面性、复杂性和情境性,强调技术整合到学科教学中是教师在教学中会随时随地运用到的一种知识和能力。TPACK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TCK(Technological Content Knowledge):技术型学科内容知识;PCK(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教学法内容知识;TPK(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Knowledge):技术型教学法知识。在运用信息技术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本身就是一个高度复杂的活动,需要同时关注多个层面及其相互作用,所以这三个方面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二) TPACK能力应用原则

当大学英语教师明确了TPACK能力内涵并具备一定水平的TPACK能力之后,就应该考虑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应用这一能力了。现代信息技术有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等多种多模态呈现方式,究竟如何呈现、何时呈现这些内容就是TPACK能力应用原则需要回答的问题。本研究主要从学生认知能力、内容实际需要和呈现的数量方式几方面来探讨TPACK能力应用原则。

1. 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原则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认知能力、认知方法和认知水平,此外,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应用TPACK能力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教学,最大程度地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学习者充分发挥评判性思维,加强对抽象内容的具体认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深化对语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2. 满足内容的实际需要原则

TPACK能力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是由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环节决定的。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包含语音、语法、语意和语用等,如果是文化层面更是上到天文,下到地理,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学形式可以通过阅读、写作、翻译、听力和口语来实现;教学环节则包括课前、课中、课后、周末、学前、期中、期末、假期、大一到大四等。因此,针对如此纷繁复杂的教学活动体系,如果只是单一的文字学习会使教学枯燥乏味,教师通过应用TPACK能力添加相对应的图片和视频即可填补抽象文字的认知空白。对于不同的教学环节,教师应该适时调整教学模式和方法来适应不同教学环节中不同学习内容和不同阶段学习者的学习需要。

3. 控制呈现的数量方式原则

过度使用TPACK能力会增加课堂信息的呈现数量,学习者认知负荷过重会妨碍学习,但如果运用太少也会因为没有有效的信息输入而影响语言学习效果。也就是说,适时适量应用TPACK能力会促进学生英语学习,反之则会阻碍语言教学效果,但如果教学全过程始终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也不利于开展有效教学的。Sweller(1994)将学生认知负荷分为三类:内在认知负荷、外在认知负荷和生成认知负荷。内在认知负荷主要包括学习内容的难易度和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内在认知负荷与学习内容的难度和学生相关的知识积累成正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多模态信息资源能有效降低内在认知负荷,也就是说此时应用TPACK能力就是合理有效的。应用越多,负荷下降越低就证明应用越有效。外在认知负荷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的来自学习环境和教学方式等外在因素影响产生的心理负荷。从事语言教学的教师如果忽视学生认知水平和实际需要,过度或不恰当使用PPT、图片和视频等多模态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还会造成有效教学时间的流失,挫败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影响整个语言教学效果。生成认知负荷包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到的与学习内容有关的知识以及自身认知相关知识的图式架构。这种认知的生成属于学习者自身的自主发现式或个性创造式学习,这种负荷的生成能从根本上有效促进学习效率提高。教师通过应用TPACK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生成这样的认知负荷,构建这样的相关知识架构,促进学习有效进行。

五、结 语

TPACK能力不仅仅是某一个学科单方面的知识再现,也不是语言基础知识、信息技术知识和教学法知识的简单叠加,它是多种知识整合优化和应用的结果(全美,2011)。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要求我们考虑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全部要素和各个教学环节,教师的TPACK能力也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在TPACK理论指导下,教师的TPACK能力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需求和教学环节变化做出相应调整,保证大学英语的有效教学。大学英语教师通过不断培养和提高自身TPACK能力,实质上也是一个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的专业发展过程。具备TPACK能力的教师将能够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全面审视和深刻反思教学活动,通过将学科基础知识、信息技术和教学法这三个因素进行有效整合和优化,来创设更有利于学生习得知识的教学环境,从而不断拓宽教学渠道和教学领域。大学英语教师在整个培养和提高自身TPACK能力过程中,也将最终实现自身专业发展。

[1] Sweller, J. Cognitive Load Theory, Learning Difficulty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 [J].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1994(4).

[2] 蔡龙权,吴维屏.关于把信息技术作为现代外语教师能力构成的思考[J].外语电化教学,2014(1).

[3] 陈坚林.从辅助走向主导——计算机外语教学发展的新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05(4).

[4] 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4).

[5] 何克抗.TPACK——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研究的新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2(6).

[6] 胡加圣.基于范式转换的外语教育技术学学科构建以及[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

[7] 林众,冯瑞琴.多媒体教学中的认知机制[J].教育研究,2006(7).

[8] 徐娟,刘儒德.计算机环境下的自我调节学习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4).

[9] 杨翠萍,刘鸣放.大学英语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技术能力及其培养[J].外语界,2006(8).

[10] 张雁玲,郑新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环境下外语教师信念探究[J].外语教学,2011(4).

[11] 周小勇.信息技术支撑的外语教学——逻辑框架构建[J].外语电化教学,2010(4).

(责任编辑:张玉秀)

The Cultivation and Application Principles of TPACK Ability for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DING-Wei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Languages and Cultures, 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Kunming 650221, China)

In discussing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the cultivation and application principles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TPACK ability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PACK(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ability is a kind of new ability required by teachers for technology integration in their subject teaching. The TPACK ability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should be cultivated according to the new requirements raised by the information era. With the connotation of TPACK including TCK, TPK and PCK, a set of principles should be used i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namely satisfaction with students’ demands, optimiz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ntent needs, with the expectation of promoting the leaning efficiency and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TPACK ability; cultivation; application principles

2016-12-03

丁薇,女,汉族,云南个旧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 云南财经大学国际语言文化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2年云南财经大学科研基金教学研究项目“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研究”(编号:YC2012C02)成果之一。

H319

A

1009-9743(2017)02-0138-05

10.13803/j.cnki.issn1009-9743.2017.02.027

猜你喜欢
学习者大学英语教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大学求学的遗憾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