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捷
【摘要】目的 对妇产科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妇产科患者96例,按照护理方法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分别给予一般护理、优质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3.75%(45/48)高于对照组70.83%(34/48),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妇科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模式的应用有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构建,应在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妇科护理;优质护理模式;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34..02
妇科护理本身有一定的特殊性,患者流动性较大且疾病类型较多,护理中面临较多问题。特别部分妇科患者入院后生理与心理方面压力较大,易出现治疗与护理依从性较差情况,甚至有护患纠纷问题产生。护理实践研究发现,优质护理模式应用下,对妇科护理效果的提高可发挥重要作用。以下主要是对本院收治的妇产科患者96例,对其护理资料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妇产科患者96例,年龄27~55岁,平均(35.5±8.5)岁,入院诊断,子宫内膜瘤、输卵管炎、外阴瘤分别为38例、35例、23例,经检查所有患者均无意识障碍、精神病史以及全身系统疾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人数为4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模式,如入院宣教、遵循医嘱指导患者用药或为患者答疑解惑等。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模式,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几方面。
(1)护理基础知识强化。科室成立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责任组长,成员以优秀护理人员为主。小组主要负责做好基础护理工作的落实、监督与指导。对于基础护理工作来说,主要是包含患者出入院的有效护理、对护理文书的规范书写以及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等,以此来进行全面的护理指导工作。特别其中护理文书书写操作,要求将患者病情变化以及治疗情况做好记录,确保后续治疗与护理中有相应的参考[1]。
(2)护理内涵深化。护理工作落实中,专业内涵的深化可包括:①心理护理,根据患者入院情绪变化,给予心理疏导,如部分患者对手术治疗恐惧、焦虑心理严重,护理人员需为其讲解相关的知识,或列举成功治疗案例,使患者对治疗过程充满信心;②加强病房管理,如绿色植物、杂志书刊在病房中的摆放,以及日常用品的准备等,同时注意病房温湿度控制以及通风,为患者创造良好环境;③健康指导,如部分患者术后需在饮食上进行合理控制,以清淡流食为主,再如部分患者术后疼痛感明显,应注意协助其进行体位变换[2]。
(3)护理责任制落实。为保证护理效果,可考虑在护理人员排班上进一步完善,如引入APN弹性排班模式,减轻护理人员工作强度,有助于护理水平的提高。另外,可在相关激励考核机制上不断完善,将护理人员绩效与考核结果挂钩,可调动人员积极性[3]。
1.3 观察指标
利用医院自制调查问卷,调查内容以护理服务质量、护理操作以及护理人员态度等为主,其中观察的标准主要是氛围、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以及不满意与非常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是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以及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护理满意率比较,观察组93.75%(45/48)高于对照组70.83%(34/48),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妇科疾病包含较多类型,如卵巢囊肿、外阴瘤、子宫内膜瘤、输卵管炎等,不同疾病在临床症状表现上不同,其为护理工作带来较大难题。临床护理中,可考虑给予优质护理模式,其实施的要点集中表现为护理基础专业的夯实、护理内涵拓展以及责任制的落实等。该种护理模式应用下,不仅强调在护理质量上提高,其注重以患者为中心,进行有效的护理工作,將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护理人员护理质量的提升。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发现,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其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这一点充分证实了优质护理的优势与意义。所以,在对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要结合患者的实际状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工作以及护理模式,充分坚持人性化护理,有效是是是优质护理模式,以便于促进患者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李 英.优质护理服务在妇科护理路径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5,(08):162-163.
[2] 苗莉.优质护理服务在妇科肿瘤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03):53-54.
[3] 曹雪辉,周丽娟,谢玉香,等.人性化护理在妇科急腹症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2,(21):110-111.
本文编辑: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