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看得见”的音乐引导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2017-06-21 00:16王炜
艺术评鉴 2017年8期
关键词:音乐课堂创造性思维音乐教育

王炜

摘要:“看得见”的音乐简单来说,是指通过生动活泼的方式,让孩子结合想象来聆听音乐。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幻想出一个又一个的故事,联想出一个又一个的人物,跟随音乐做出不同的肢体动作,让耳朵、眼睛和肢体一同享受美妙的旋律。小学音乐课程的目标应是诱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在课堂的轻松气氛下让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启发,并且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下培养出自信心。

关键词:音乐课堂 启发培养 音乐教育 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9-0110-04

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具有创造力的潜能。小到日常衣食住行、大到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到处都可看到人类创意的展现与成果。许多人认为,创造力仅是少数人的专利,但是每个人或多或少在某些方面都会有其特殊的创造表现,例如广告设计、计算机程序设计、文艺创作等。只要有适合的学习环境及机会,每个人都可经由不同的方式,来发挥其创造力。其实,人人都具有音乐方面的智慧,音乐是人类发挥创造力的途径之一,学习者若能在音乐学习中获得组织声音的机会,并藉此表现自我、发挥其在艺术方面的特质,不但能满足想象力的发挥,得到学习音乐的成就感,更能由此获得自我价值的肯定。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常以唱歌为主,但是对于学生主动学习、创造力及组织化思考方面的培养却甚少触及。如何藉由音乐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身为艺术教育工作者该重视的问题。

一、小学音乐教育的内涵

小学音乐教育是情意教育,诚如美国音乐家伯恩斯坦所言“音乐能抒发的情感是诗歌、戏剧、舞蹈等媒介所不能取代的”。因此音乐教育在整个小学教育中有着无可取代的重要性,教师不应随意借音乐课去从事其他教学活动。也因为是情意的教学,所以会唱某首歌、学会弹钢琴、懂得分辨二拍子与三拍子只是学会音乐的技能与知识,如果放学后不会想唱歌、不会想听音乐或拿到乐器不想敲敲打打,也从来不会自编歌曲随意哼唱,那么音乐教育只成功了一半。小学音乐教育更应该是完整的音乐教育。完整的音乐教育应含有音感、识谱、演唱、演奏、创作、欣赏等项目。以不同的活动刺激学生在认知、技能、情感三方面的发展。所以无论学校的演奏团体如何优秀,都不能取代音乐课,不能因为要排练乐队或合唱团,就不上音乐课。同理,音乐教师不能因为比较会教唱歌,或以为欣赏课就是放音乐给学生听比较省事,就不教其他项目,应该让学生在音感、识谱、演唱、演奏、创作、欣赏等六项项目中都有充分的机会尝试与发挥。

二、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由体制来看,虽然我们的学生可以在小学开始一直接受音乐教育,但小学阶段的学生因为面临升学压力,以致于大部分的音乐课程被主要学科所取代,而小学阶段虽然有音乐课程的设置,但每周两小时的授课时数仅占上课时数的6%-10%,且课程中只偏重于歌唱及简易乐理教学,相对于发挥音乐整体功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价值来说远远不够。

现阶段我国的音乐教育已经越来越被重视,但是,如何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还缺乏深入研究,例如很多小学的音乐课就是以老师为主体,老师做什么,学生就跟着做什么,有的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经常照本宣科,而且教学内容枯燥、单一,教学方法呆板。如果孩子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音乐,久而久之,孩子会丧失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更本谈不上对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了。所以,无论学校还是老师都应该重视小学音乐教育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并采取科学的方法加以引导。

三、创造性思维的含义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需要人们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一项创造性思维成果往往要经过长期的探索、刻苦的钻研,甚至多次的挫折方能取得,而创造性思维能力也要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素质磨砺才能具备,至于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则离不开繁多的推理、想象、聯想、直觉等思维活动。

创造性思维用于音乐上可称之为音乐创造,音乐创造可以等同于音乐创造性思考或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早期许多有关创造性思维的文章皆认为它是少数天赋异禀者才拥有的专利,但到了近期,创造性思维已渐渐被认为是人人皆具有的能力,虽然每个人或多或少在程度或特性上会有差异,但在音乐上的创造性思维却是每一个人与生即俱备的。比如,儿时的我们一生下来就会咿呀学语,小朋友听到高兴的音乐会拍手、跳跃等,甚至有的小朋友高兴的时候会哼唱一些歌曲等。

四、创造性思维在音乐教育上的功能

长久以来,国内学者对于音乐的重要性,皆提出了许多论述,例如:可以启发学生对欣赏音乐的兴趣、养成爱好音乐的习惯、能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等。但有关音乐教育中创造性教学的研究,却是到近十年才受到重视,许多研究与发展大多是以大学生为对象,针对小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却鲜有提及。殊不知创造性思维不仅可增进个人思考与学习能力,更对人类社会未来进步有极大的影响。心理学大师马斯洛曾将创造性思维分为两大类:伟大的科学家、音乐家或舞蹈家,他们是天生即拥有创造性思维,又经后天的努力而获得成功;第二类是能自我实现的创造性,这种则是教育上所重视的创造性思维,它强调的是基于勇气、自由、率性、整合、自我接纳等人格特性,并将其展现于日常生活事件中而成的一种能力。

美国著名学者詹姆士?莫塞尔认为音乐教育即美感教育,教师也应提供学生具表现力的音乐,以增加学生对音乐基本要素的理解(包括:旋律、和声、节奏、音色、肢体、曲式、风格等),并透过培养学生对音乐内在所具有的感知能力,来增进学生对于音乐在感受上的体验,拥有创造性思维使一个人在聆听音乐时较之前更专心投入,更仔细注意音乐的各部,是一种特殊聆听音乐的方法,每一个学生都应透过这样的训练来强化其聆听音乐的能力。

对于一个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过程,有的学者认为,在孩童阶段时对颜色、亮度和节奏是最敏感的,他们只是观众而非参与者。渐渐的,他们由最初的“感觉”阶段移至模仿阶段,也就是在艺术上所谓的“表演”阶段。而后,惟有在考量到周围人的想法时,他才能成为更好的演出者,即“创造性阶段”。在“创造性阶段”他们开始尝试,并在他们所作的歌、词中注入他们自己特有的风格,也就是成为一位创作者。而艺术教育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人能成为一位具有创造能力的艺术家,在这样的养成过程中,是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的。学习者惟有在经历成为一位观察者、表演者和创作者的阶段后,未来才能够有能力成为一位创造者。

目前国内许多小学的音乐教学,多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再配合讲解为主。这样的授课方法,虽然基本上能有效达到使音乐亲近人心之功效,但是对是否能在日后培养出独立欣赏音乐的能力与兴趣,确不尽然。一个人除了能接受美好的音乐之外,还必须要奠定音乐在理解与感受上均衡的能力,日后才能成为一位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鉴赏者。因此,创造性教学有助于学生建构全面性的音乐知识,也提供机会让学生能传达其思想和展现其情感创造性思维是将一个人培育成为具有博学及敏锐的艺术家之前,最重要,也是最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也是人类在艺术发展过程中的最终阶段。因此相对理想或科学的小学音乐课程,不仅可以培育学习者多元化的学习能力、建构全面性的音乐智能,更可以让学习者发展出创造性的思维。

五、培养创造性思维具体方法

(一)塑造直观的音乐形象

音乐形象是通过音响来表现作曲家的艺术构思,塑造艺术形象,从而使欣赏者产生联想。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聆听可以感受到所播放乐曲强、弱、快、慢以及音乐的喜、怒、哀、乐,并能够想象出音乐表现的情景。若再经过教师的讲解,就更能够正确的体会与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情绪、意境。例如;《冬爷爷的礼物》这首歌曲旋律欢快、跳跃,歌词内容涵盖了冬天北方的所有情景变化,孩子学起来有一定难度。为了解决这个教学难点,笔者设计了一张歌词谱,给孩子们展示了一个大雪纷飞的冬日:“雪花舞,北风笑,冬爷爷来到了,他给大地铺银毯,他给小山戴绒帽,它给麦苗盖棉被,它给小树穿白袍,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我们拍手齐欢迎,冬爷爷的礼物多么好。雪花舞,北风笑,冬爷爷来到了,它帮我们堆雪人,它帮我们滑雪橇,湖面结冰像明镜,我们溜冰像飞鸟,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我们拍手齐欢迎,冬爷爷的礼物多么好”。精巧的画面一下子就吸引住孩子们的眼球,他们积极将图谱上的图画与歌词对应起来,一下子就学会了这首歌曲。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由于小学生注意力时间短,如何引导他们在音乐活动中欣赏音乐、感受音乐是一个很难的环节,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起着决定的作用。对此,笔者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例如:在欣赏《嘉禾舞曲》时,笔者先提问:小朋友你们清晨上学前在做什么?回答可能是:起床-穿衣服-穿裤子-穿袜子-穿鞋子-刷牙-洗脸-吃早餐等。笔者要求学生把早上上学前熟悉的生活情节用自己喜欢的肢体动作表现出来,同时播放音乐,律动的动作不一定要求遵守节拍,也不需要整齐划一,给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自由表达的空间,虽然好像只是背景音乐,但这种间接的感受与聆听在孩子们愉快的情绪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笔者通常会在听完歌曲后再告诉他们乐曲的名称。当然还有很多的方法。比如,在学习歌曲《小星星变奏曲》的时候,笔者关掉灯,让学生躺在地上,用手电筒对着天花板一闪一闪,来模仿星空然后再把这首名曲编成一个故事,让学生看画面、听故事,同时感受音乐等,当孩子体会到活动的趣味后,便会引发出他们的探究和创造性思维。

(三)建立游戏化的音乐课堂

小学音乐强调创造性游戏课程,强调以游戏方式将音乐融入律动、戏剧的自我表现中。笔者认为音乐课的学习就是游戏。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他们学得自然、学得愉快。孩子学唱歌曲,除了让孩子明白歌曲的内容,笔者也让孩子随音乐做出不同节拍的动作。例如:在学唱一首《小鱼》的歌曲时,筆者会先让孩子模仿小鱼的动作,拿着丝巾做出高、低、左、右、前、后等动作,再配合歌词,使孩子融入到载歌载舞的氛围之中。当孩子领会歌词后,再鼓励他们将歌曲谱上新词,将故事延伸,创作成一个新编的故事。又例如:《理发师》这首歌曲,歌词内容围绕理发师给小朋友剪头发时的情景与顺序。老师可以为孩子创设一个理发店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体验,感受理发师的工作。让一些学生扮演顾客,一些学生扮演理发师,通过富有童趣的角色互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的学生嘴里哼着歌曲,专心致志地为顾客又剪又吹,忙的不亦乐乎。学生在角色体验中自觉地投入到歌曲的学习中,并且在游戏中获得了愉快、有趣的情感体验。这是在游戏中运用身体表达情境、表达情感,启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四)营造即兴表演的课堂氛围

在音乐课中,笔者让学生采用节奏、律动、线条、色彩、绘画等方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通过自填歌词、创编故事、自勾画面、自编律动等丰富多彩的创造实践,引导学生有意识的进行创造性尝试。即兴创作表演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能够灵活自如、自由地表达情感,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敏捷的思维、快速反应的能力。例如:有一首歌曲《小懒虫》:“你是一个小懒虫,你是一个小懒虫,你的全身都在痛!你的手儿痛,你的脚儿痛,你是一个小懒虫”学完后,笔者首先做了一个示范,看到什么就按这个曲调立即改编并即兴表演,然后指导学生结合歌曲内容来改编歌词,幽默生动的改编内容极大地启发了孩子们强烈的创造欲,个个跃跃欲试,乐此不疲。有的小朋友还将爸爸妈妈、其他小朋友、喜爱的小动作或卡通人物,都唱进了歌里。记得有一个学生是这样改编的“我的爸爸呀,我的爸爸呀,他是一个大懒虫,什么也不做,整天都在睡,真是一个大懒虫”,她用自己稚嫩的声音,按照歌曲旋律大声的给大家唱了出来,赢得热烈的掌声和欢快的笑声,笔者被孩子们敏捷的创造性思维深深感动。

(五)创造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

最有效的学习是诱导孩子自发性地主动学习,因此课堂活动必须配合孩子的兴趣和生活经验。例如:在上《小小雨点》這一节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分辨小雨和大雨的声音,笔者讲述了一个主题,如下雨了,风、雷、闪电、小雨、大雨、雨停了、彩虹出来了等,为孩子们提供各种打击乐器(鼓、三角铁、碰铃、沙锤等),让他们根据这些情境自由想象,运用手中的乐器或任何器物(人以及人声)制造声音来表现这些主题。笔者配上生动的朗诵,如“风来了”小朋友用嘴吹“呼”的声音,时而渐强、时而渐弱,“雷声隆隆”,小朋友们敲击鼓或其他乐器等,一场热闹的音乐剧就此悄然开演。又例如:在上音乐欣赏课的时候,笔者以卡门、斗牛之歌的电话铃响声和古典音乐作比较,孩子在一起讨论分析后,再以故事形式介绍乐曲的作者及内容。当孩子明白乐曲的背景后,他们竟然会回家邀请父母和他们一起收集西班牙的资料。结果,孩子不单对斗牛游戏有兴趣,对西班牙文化也有所认识,而孩子们在这种有趣的学习过程中提升了想象、获得了快乐,并且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潜能。

(六)构建充满想象力的音乐课堂

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思维与想象的有机统一。创造和想象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与活动的必要条件。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提升。贝多芬说:“当我作曲时,总是心里描着一幅图画,顺着那个轮廓前行……”当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他们能用歌声将自己心中想象的图画和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并在情感意识的作用下,自己创作,谱写出心中美丽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谣。举例来说,笔者曾经介绍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故事讲述少女在月光下弹奏钢琴,刚巧遇上了贝多芬。故事讲完后,孩子们想象到贝多芬离开少女后,遇上了醉酒的叔叔,两个人左摇右摆地走路,后来贝多芬又遇上了大狗追逐他们,弄到他们惊慌失措地跑进小巷子,由于路太复杂,他们晕倒了,醒来之后才知道原来是梦。孩子们延续了故事,还加入了舞蹈、对白、音乐和图画。

(七)制造愉快的课堂环境

在一节四十分钟的音乐课堂上,笔者首先引导孩子跟随音乐的拍子进行节奏训练,接着又做发声练习,训练孩子的音准,然后透过音乐唱出孩子的名字,和他们相互问候来吸引他们投入学习,继而是透过拍打动作学习读谱,孩子坐下猜歌名和玩游戏,相互接触对方的手脚和轻轻拥抱等,训练他们利用听觉辨别音乐的强弱和起伏。连串的听觉训练后,笔者才开始课堂知识的新授。比如歌曲《海底总动员》,笔者会一开始和孩子讨论有哪些动物,然后请孩子们模仿不同种类鱼儿的动作,并讨论如果鱼儿被渔夫网住,鱼儿的心情会怎样,以此训练孩子的幻想和推理能力,接着笔者又引导孩子用动作模仿小鱼随着音乐游来游去,当音乐暂停时,笔者让孩子们休息一会,然后唱过歌曲后才下课。四十分钟的课堂,孩子们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快乐的度过。

除此之外,在课堂中笔者还会观察学生的反应,随机应变,及时在钢琴上把音乐移调,使学生唱得轻松、准确。课堂上笔者以反复渐进的方式推动多元化活动,又融入柯达伊教学方法,透过音乐游戏,以音乐和律动培养学生敏锐的音感,从而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并且热爱音乐。在听音乐的过程中,笔者会要求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在脑海中构建出相关的景象,孩子们亦能随着音乐律动进行创作,很明显,孩子“看得见”的听力得到了促进,因而能够创作出合适的律动来回应听到的音乐。换句话说,培养“看得见”的听力是开启学生欣赏和享受音乐的一个途径。

六、结语

小学音乐是以孩子为中心、具有趣味性、没有竞争、没有对错的学习。老师应该鼓励孩子发掘不同的活动表现形式,其中包括舞蹈、游戏、运动等。在课堂中根据音乐做出跳跃、四肢摆动、摇摆等动作,孩子通过肢体动作表达了情绪,表达了感受,同时加强了支配自己身体的自信。总之,小学音乐教育不是要强迫孩子坐下来学习音乐,而是激发兴趣,激发潜能,让孩子体会音乐的乐趣,增加生活趣味,使他们在压力下得到一个舒缓、平衡的机会。总之,笔者希望培养孩子“看得见”的听力,让孩子欣赏和享受音乐,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在没有压力下享受上课的过程,体验音乐里的美丽世界。

参考文献:

[1]刘沛译.音乐教育理论基础[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6.

[1]曹理,何工.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音乐课堂创造性思维音乐教育
小学音乐课堂中音舞结合教学措施的分析
适应性教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实用性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