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音乐课导入效果的刍议

2017-06-21 00:13付祥奎
艺术评鉴 2017年8期
关键词:导入提高有效性

付祥奎

摘要:很多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往往都会设计一个导入环节,以此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的学习课题。但并不是所有的导入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导入效果?首先是选择适当的导入方法;其次是“故弄玄虚”;第三是要有丰富的肢体语言;最后是语言设计要巧妙。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 导入 提高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9-0108-02

为音乐课堂精心设计一个导入环节,以此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导入新的课题,这是很多音乐教师常采用的教学方式。常用的导入的方法有很多种,笔者在此无意对每一种导入方法展开讨论,而是针对一定的教学内容,如何提高课堂导入的效果,谈一点陋见,以期抛砖引玉。

老师为课堂设计一个导入环节,无疑是为了有个“良好的开端”,这个“良好”的重要体现是不光成功引入新的课题,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这样才能收获到“成功的一半”之效果。但并不是所以的“开端”都那么“良好”,因此也并不是都能收获到那一半的成功。究其原因,这就涉及到如何去提高导入效果的问题。笔者有如下几个观点:

一、选择适当的导入方法提高导入的效果

导入的方法有很多种,有故事导入法,图片导入法等等,不一而足。而在某节音乐课导入的设计上,教师在备课时,往往会选择一种或两种,再或者选择一种综合性的导入方法。但是无论如何,一定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去选择最合适的导入方法,这样才能为导入取得良好的效果提供了一个前提条件。

故事导入法是小学音乐教师常用的导入方法,毕竟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但有些音乐课就不适合用这种导入方法。例如,《闪烁的小星星》和《小蜜蜂嗡嗡嗡》这样的歌曲,采取故事导入法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此类的歌曲本身并不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即便是教师搜肠刮肚,也很难编创一个精彩的故事来进行导入,甚至编出来的故事可能会有点牵强附会。这类歌曲如果采取图片导入法,甚至问答法,或许都能比故事导入法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闪烁的小星星》这首歌,老师可以在ppt上依次展示几幅图片,有云、有太阳、有月亮、有星星。每展示一幅图片,都让学生回答图片上的内容是什么,当展示最后一张小星星的时候,老师便可以以此为衔接点,导入新课《闪烁的小星星》。

而有的歌曲或许更适合故事导入法,例如《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因为这一类的歌曲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故事性,通过老师绘声绘色的故事讲述,学生可以较好地体会到旧社会下层百姓的艰辛、疾苦。在不知不觉导入新课的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歌曲的情绪特点,在接下来的学唱中,学生可以比较好地进行情感处理。因此,故事导入法在这类歌曲的教学中,无疑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发挥了良好的效果。

反过来说,如果这首歌曲采用问答法,或者图片法导入,可能都没有故事导入法取得的效果显著。或许其他的方法都可以运用,但是故事导入法,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二、“故弄玄虚”,提高导入的效果

有些音乐课的导入,老师可以运用一些道具,或者用其他的方法去设置一些悬念,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得他们注意力得到集中,兴趣得到激发。例如,在一节音乐课上,一位老师为了让学生掌握跳音的演唱技巧,在导入环节她就借用了网球和布袋这两个道具。让学生把手放在布袋里,摸里面的网球,摸过的同学先不要说出答案,进而让下面的学生继续去摸,以此下去直到结束,老师从布袋里拿出网球,再让其在地板上弹跳,并以此方法帮助学生找到演唱跳音的技巧。这种导入法可谓吊足了学生的胃口。没有摸的学生一定很急切地想知道那个神秘布袋里到底是什么东西,而摸过的学生心里也会产生疑问——音乐老师今天干吗拿个网球过来呢?这种“故弄玄虚”的导入方法无疑是卓有成效的,它不仅成功地导入了新课题,也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有一种“故弄玄虚”就是我们常说的卖关子。例如,老师站在讲台上开始上课了,对学生说:“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是谁呢,老师先不说,让我们来听一段故事吧……”最后拿出了一个海螺,引出新课题《小螺号》。这种方法同样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了导入的效果。

三、以丰富的肢体语言提高导入的效果

在小学音乐课的导入环节,尤其是语言参与成分较多的导入方法(例如,故事导入法等等),加入得体的肢体语言,也可以增加导入的效果。因为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老师在导入时辅以视觉性的肢体语言,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帮助学生对导入内容本身的理解。例如,有些老师在教唱《小红帽》这首歌曲时,常常用故事导入法,而老师在讲故事的时候不能仅仅只要求语言流利、普通话标准、语言具有感染力等,还应该加上丰富的肢体语言,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导入效果。例如,当老师讲到“小女孩喜欢戴着一顶红色的帽子”时,两只手上举,做出戴帽子的动作。当老师讲到“小红帽挎着篮子,给她外婆送点心”的时候,老师的胳膊做出挎篮子的动作,等等。这些肢体语言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内容,还会因为其视觉性效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导入的效果。

四、以巧妙的语言设计,提高导入的效果

巧妙合理的语言设计最主要的表现是在问答导入法上。在问答进行的过程中,如何增强导入的有效性,而不会在无效问答上浪费时间?这就需要教师备课时去精心准备。老师上课前准备的教案,上面设计的问答导入,学生的回答只是预设性的。教案上学生的回答,只是教师理想中的答案,换句话说,也就是他希望学生能这样回答他的问题。因为这样才能使得导入卓有成效,才能顺利地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但在实际的上课过程中,学生不可能完全按照老师的意愿去回答他的提问。答案可能五花八门,也可能与他的设想背道而驰。所以在上课前,老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可能给出的答案大约有哪些,如果学生始终没有给出自己想要的答案,自己如何去引导?这些在课堂上的语言进行,是需要老师在课前就应该去精心准备的。

例如,教唱歌曲《小燕子》,不少老师往往采取问答法进行导入。老师往往会问:“同学们,春天到了,你们会看到什么呢?”老师当然希望同学们回答“小燕子”这个答案。但是实際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能会得到众多答案,小草发芽,花儿开花,蜜蜂采蜜等等。如果老师一直得不到“小燕子”这个答案,那么老师应该缩小答案的范围,不能任由学生发挥,去浪费宝贵的导入时间。这时,老师可以这样说:“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但是在春天的时候我们会看到有哪些鸟儿呢?”这种巧妙的语言设计,就可以把答案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很容易“导出”老师想要的答案——小燕子。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导入的效果,顺利进入到下一个教学环节。

提高小学音乐课导入的效果还有诸多方法,笔者就不在此逐一赘述,只要老师去精心设计,相信都会取得良好的导入效果,从而使得音乐课的目的最终得到有效达成。

参考文献:

[1]尹红.音乐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秦润明.音乐课程与教学论通用教程[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2.

[3]金亚文.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4]杨丽苏.新课程音乐教学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导入提高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