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品磊 陈迪 李雁杰 刘媛存 王莹 甘丹丹
【摘要】根据中国境内古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孔庙遗存地点,重点选取了西安、静宁、武威、乌鲁木齐四个城市孔庙作为例证,并以曲阜孔庙为比对原型,分别在建筑布局、结构材料、装饰风格、信仰空间等方面进行实地考察和文献整理,探索孔庙文化西传过程中的融合性与影响力,分析孔庙文化自然衍生的种种可能,为现实中经济文化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当然,通过田野调查发现了,孔庙文化衍生的建筑空间与所处地域融合性各异、信仰空间的神圣性衰减等问题,提出在孔庙广泛的文化传播中,不仅要给予还要拿来,应因地制宜融入地域文化,以增强自身文化的亲和力和生存力。
【关键词】孔庙文化;古丝绸之路;建筑遗迹;融合性
【中图分类号】J 0
The ancient silk road along the Confucius temple architectural culture of fusion——Taking Xi'an, Jingning, Wuwei and Urumqi Confucian Temple as examples
Ma Pin-lei1,Chen Di2,Li Yan-jie2,Liu Yuan-cun2,Wang Ying2,Gan Dan-dan2
(1.College of art ,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JinanShandong250000;
2.College of art ,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JinanShandong250000)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China along the ancient Silk Road city of Confucian Temple relics, selected Xi'an, Jingning, Wuwei, Urumqi four city of Confucian Temple as an example, and the Confucian Temple in Qufu on the prototype, respectively fieldwork and literature in the architectural layout, construction materials, decoration style, belief space and other aspects, explore the fusion of Confucian Temple in the process of the west culture and influence, various possible analysis of Confucian Temple culture naturally derived, provides th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cultural reality. Of course, through the field survey found that Confucian Temple culture derived architectural space and the sacred attenuation problem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different belief space, proposed in the Confucian Temple in the dissemination of culture widely, not only to give to me, local conditions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the local culture, to enhance their cultural affinity and viability.
【Key words】Confucian temple culture;Ancient silk road;Architectural relics;Fusion property
1. 引言
(1)在中國,儒家文化在秦汉时代就已经在政治上确立了统治地位,在吸收佛、道精髓的宋明理学后,在哲学上也确立了自己的正统地位。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统治思想,对中国意识形态的形成有决定性作用,孔庙作为儒家思想主要代表建筑群,其区位选择、庭院结构、建筑布局、材料运用、景观配置等方面都能够体现儒家文化。
(2)然而,在古丝绸之路开辟之后,中国西北地区出现的众多建筑艺术精品中,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孔庙建筑以其特有的思想意识形态独树少数民族聚居区。这对于各个历史时期儒家文化西传和孔庙文化流变的历史与文化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标本作用。古丝绸之路沿线地区通过文化、经济、政治交流,逐渐影响到孔庙建筑及文化艺术方面,这在孔庙建筑的遗存状态方面尤为明显,其中建筑中的选址布局、功能、结构、材料、形态以及信仰空间文化活动等是田野考察的重点。
2. 西安府文庙
2.1西安府文庙现状。
西安府文庙至今仍处在西安城的正南偏东,这是符合孔庙文化风水论的。西安文庙与碑林博物馆合为三进院落格局(图1)。由“孔庙”照壁开始,经“太和元气”牌坊、泮池、到棂星门为第一进院落;东西两侧偏殿、到戟门内为第二进院落;第三进院落现为清代所建造陈放碑刻的馆舍。照壁南望城墙,借城墙作万仞宫墙形成建筑尺度感,照壁虽然在中轴线上却没开南门,只开了义路和礼门,这种侧门方式倒是融入了西安回坊中的古清真寺的建筑风格。
2.2庙学并存、馆庙合一。
(1)初建始于北宋,即崇宁二年文庙、府学、石经一同建于今址,文庙居中府学在西。后又于明成化时期迁来咸宁、长安两县学,并于文庙东、西两侧。现在学宫都已不存,只保留了街巷和名称。庙学并存加大了崇圣的现实意义,既近便于学子的祈拜,又通过孔庙文化树立了榜样的大成之风,正符合“圣集大成”“化成悠久”之意。
图1西安府文庙布局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西安现存文庙为碑林博物馆,原文庙自宋元祐以后,位于大成殿后的院落便成了唐宋碑刻的存放地,至清代石经已占据了廊庑,碑亭、碑刻、石雕石经形成了文献数量庞大的图书馆和书法艺术馆,并基本改变了文庙的格局。碑林文化渗透文庙建筑中可以看做是尊经阁功能的衍生,文化融合鞠存的自然演进。通过碑刻的搜集整理与陈列,极大的扩展了文化的传播,加深了碑刻文化与孔庙文化的融合。西安文庙穿过戟门两旁的“石台孝经”亭护栏石板上雕刻有不同的纹样图案,有些还依稀看得出轮廓,包括凤凰、荷花、狮子、猴子等吉祥纹案;栏板与扶手之间的连接部分也被雕刻成莲花纹样,望柱柱头缠绕龙纹,虽题材趋同但艺术手法具有显著的关中特色。照壁在檐口下及镶边线脚处均做精美的砖雕图案,高大的照壁正中镶嵌青石凸雕的“孔庙”两个大字,书风庄重沉稳。
3. 静宁州文庙
图2静宁文庙布局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现存的静宁文庙建筑群始于明嘉靖年间,选址位于州治东南,符合地方文庙规制。建筑整体布局规整(图2),南北轴线依次坐落着棂星门、戟门、大成殿及左右对排庑殿。大成殿位于新修造的月台之上,九脊顶,七开间,姿态稳重。戟门是歇山顶,面五楹,牌坊式棂星门近些年修复了部分新木作。遗存建筑布局仍可看出明代特点。
3.1学庙合体,信仰单纯。
建于明代的静宁文庙现已成为静宁县一中的核心部分,并与静宁中学的规划轴线相合,尊经阁的位置被现代教育建筑占据。文庙现存遗址分为三个神圣等级:牌坊式棂星门作为庙门入口是三级神圣区;五楹的戟门过门踏步下作拱桥形,是个简化的状元桥,为二级神圣区;九脊顶、七开间的大成殿,为一级核心神圣区,只是殿内孔子塑像已毁,改作了书画展室,墙上绘有圣迹图。与其他文廟相比,静宁文庙古建筑群被嵌套在公办地方第一中学腹地,学生除了接受尊孔教育,每逢大考也来祈愿。如此具体的祭拜诉求使得文庙人气不减,这赋予了文庙信仰空间独特的亲和力。当考子们面对新科举的重压,静宁文庙自觉的提供了一个物质化的寄存空间、近在咫尺的精神出口。
3.2静宁文庙建筑文化特色。
现静宁文庙大成殿檐下的斗拱较为疏朗且装饰性强(明清彩绘大部分脱落),静宁文庙正如静宁二字一样,整体展现出一股古朴宁静的韵味。其大成殿为翠绿色琉璃瓦顶,白色石栏杆的台基。牌坊重叠斗拱装饰,显得雄壮威严,鸱吻造型检束,残留的松石绿琉璃面可以想见当年的文雅之风,门楣处画有以山水画为主的装饰画。大成殿保存完整,历史久远,瓦当、滴水、檐兽、鸱吻等装饰构件保存完整,具有较强历史研究价值。瓦当纹样为兽头、滴水则饰海水纹。室内梁装饰有水波纹、牡丹纹、彩带纹等装饰纹样,装饰性强,大成殿梁柱交界处还彩绘有梅兰竹菊装饰,主梁上梁题记为明嘉靖年,纹样色彩艳丽,图案线条曲中见方、十分硬朗,这与辅梁清代的纹样装饰相比更显威仪。静宁县地处黄土高原,地理环境独特 ,与西安文庙建筑材料明显不同的是,静宁文庙木构已大量采用当地的油松、楸木和桦木,石料则是黄土高原特有的红砂岩,由于易风化,因此较少有精美的石刻遗存。
4. 武威州文庙
武威位于今甘肃省中东部,是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从地形上可以看出武威是进入河西走廊和新疆的东入口。古时武威物产丰富和经济文化繁荣,为文庙建筑技术改良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武威文庙是古丝绸之路在复制曲阜孔庙上完成度相对较高、保存较为完好的范例。由于当地坚持传统卫道的儒士们放弃了其他信仰空间,转而接受更世俗化的精神寄托场所,以至于官方推行的意识形态逐步弱化,文庙文化开始了它近现代的融合期。
4.1建筑围合营造信仰空间完整。
(1)武威孔庙建筑群是文化融合的典范。武威地理位置特殊,多元的文化生态包容着汉、回、维、藏、蒙等众多民族,孔庙建筑文化受到当地宗教习惯、民族艺术风格和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后经明清多次复建重修,更加融入了各时期的建筑技术精髓,发展出了“甘青建筑”的工艺体系。
(2)武威文庙空间的起转承合紧凑明快,三段神圣区分区有序。三级神圣区:从照壁至戟门,长宽皆为曲阜孔庙的四分之一;二级神圣区:包括东、西两路建筑群;一级神圣区:包括大成门内的二进院及尊经阁。取得功名的学子获得荣耀跨过状元桥,进入大成殿叩拜先师孔圣,十年寒窗的褒奖便是登堂入室、荣宗耀祖。
4.2武威文庙建筑体系化、地域化特色突出。
(1)明清时期政治统一、幅员广阔,正是西北文庙广泛建设的主要时期,也是“甘青建筑”体系确立的时期。在明清多地震的甘肃省,建筑者不得不选择一种安全实用的工艺技术来建造庙堂。这是地地道道的地方体系融合产生的,然万变不离其宗。
(2)武威文庙是三路建筑群并置的现象,每一路都自成体系并明显带有地域化特色。武威文庙去掉了南部大中门至同文门的过渡空间,同时东西两路建筑群祠堂功能被本土化;中路大成殿院落无杏坛,东西两路建筑群各有独立的山门过渡空间和轴线控制。大成殿居于文庙的核心位置,斗拱与檐柱比例差增大,又用花板替换在厢拱处,造型的装饰味道浓厚,九架梁重檐歇山顶建筑,面三间深三间,方形的建筑平面,外围廊道,殿前月台为横一比三的比例,柱脚罗列立于石础(柱顶石)上,柱身稍有收分。这种做法多少受到了周边各类宗教建筑的传统工艺影响,使大成殿有着沉稳雄浑的外观效果。
5. 乌鲁木齐州文庙
1884年清末为纪念收复新疆牺牲的忠烈们建昭忠祠,民国时改为关帝庙。1922年迁建文庙至今址改名为上帝庙,供奉主的神灵牌位配享孔子,牌位被重新排列以对应新要求。直至1935年恢复祭孔活动,1945年上帝庙又被改称孔子庙。1988年大规模整修后,这座清代以原忠烈祠为基础扩建的新文庙里,设立了博物馆、国学讲堂,充分发挥文庙的现代教育作用。
5.1空间重叠,信仰重合。
(1)乌鲁木齐文庙的二进院落布局规整(图3),是新疆境内唯一的文庙遗存。文庙中轴线上依次有正门、前殿、后殿,两边横轴线上有左右对称的四座配殿和钟楼、鼓楼各一座。因地制宜的本土化策略是,不复建照壁、泮池、状元桥、棂星门等先导性空间,只在原忠烈祠北面增建大成殿院落。第一进院落的主殿供奉着武圣关羽;二进院是以大成殿为中心,殿内祭祀孔子及其“四配”,有颜子、思子、曾子、孟子等,形成独特的同轴线布局的文武庙。
(2)乌鲁木齐文庙是孔庙文化中的个例,既没有三级神圣区,也没有完整的形制,历史成因复杂。由于1922年“新疆王”杨增新将文庙改为上帝庙,下令在上帝庙正殿供奉上帝、以孔子配享上帝。从侧面反映出这一时期边疆各民族对文庙的信仰空间缺乏认同感,地区的动荡几乎中断了孔庙文化的传播,相较于内地科举制度下庙学的结合范式,新疆各地逐渐弱化了儒家文化的影响力严格意义上说,这并未实现儒学西传的初衷,更不是孔庙文化的精髓。
5.2地域建筑特色融入多民族文化。
乌鲁木齐文庙大成殿的西庑殿,如今被用作乐器存放和社区演出娱乐空间,也算是对曲阜孔庙空间分配的沿用。乌鲁木齐庙的建筑较为庄重,结构上雕梁画栋,飞檐彩拱。大成殿单檐卷棚硬山勾连搭顶,前部为卷棚顶,总平面成“凸”形,四周回廊环绕,檐柱有明显“生起”和“侧脚”,柱础为鼓形石,鼓钉纹简饰外无雕饰。正门两侧辅壁用灰砖造型,菱形拼贴装饰,三角立体造型符合传统边疆少数民族艺术审美。门窗的装饰多采用花卉、瓜果、花瓶或几何图案,葡萄主要是西北边疆替代中原石榴纹,寓意多子多福。大成殿内孔子及“四配”塑像底座描绘形似毛毯纹样图案,几何造形和浓厚的色彩具有明显的少数民族文化倾向。
6. 结论
(1)古丝绸之路沿线地区通过文化、经济、政治交流,逐渐影响到孔庙建筑及文化艺术方面,这在孔庙建筑的遗存状态方面尤为明显,其中建筑中的选址布局、功能、结构、材料、形态以及信仰空间文化活动是本次研究考察的重点。古丝绸之路以西安为起点一路向西,在众多文庙遗址中选择了相对完整的样本,从中可以看出地方文庙建制在西北地区相对弱化,但由于其官造背景,反映在武威这一地理位置重要性上明显又不同。总体来看,文庙建造工艺的地方特色已十分成熟,造型趋向简洁,民俗化审美取向融入了威严的殿堂,特别是彩绘、雕刻、檐角造型等细部纹样描绘中,添加变造了各民族喜闻乐见的内容。地方文庙经过复杂的历史沿革,现存遗址中更加清晰的反映出被动融合与主动改良的结果,并随着路线的向西推进,变化愈明显,与本庙的差异也就越大。
(2)这种变化与融合可以总结出三方面的规律:首先以建筑功能的改变而延续地方文庙的存在价值;再者以孔庙文化、建筑文化为母体的技术化、人文化衍生再造,是主动改变的例证;还有文庙中的信仰主体与信仰空间的在不同维度中的交错重组,这种融合规律在边塞以西的边疆较为明显。此种规律得出对现实意义重大。
经过本次田野考察、文献整理、测绘记录等一系列研究活动,完成了课题所设定的基本目标。
参考文献
[1]江南.趣话孔庙[J]世界宗教文化,2008,1:1~2.
[2]郭满.方志记载折射出的中国古代古迹观念初探[M]天津:天津大学,2013.
[3]侯菊坤.中国100座历史文化遗城[M]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
[文章编号]1619-2737(2017)04-28-702
[作者簡介] 马品磊(1973-),男(回族),职称:副教授,学历:硕士,主要从事建筑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