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明
(浙江海洋大学 团委,浙江 舟山 316022)
微信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方式影响的实证研究
——基于浙江省10所高校的调研
王旭明
(浙江海洋大学 团委,浙江 舟山 316022)
以浙江省10所高校的大学生群体为样本,研究微信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分析微信影响的主要方面。从大学生自身、高校、社会和政府等四个层面提出建议,引导大学生科学合理地使用微信,充分发挥微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让微信真正成为大学生群体所喜闻乐见的社交平台。
微信;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
2011年1月21日,腾讯公司推出一个利用智能手机作为终端的免费通讯应用APP,从此人们的沟通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微信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手机在通讯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提高了手机在社交活动中的便捷性。大学生用户是移动互联网使用的中坚力量,微信逐渐成为大学生重要的网络学习和社交工具。它实用简便的操作方式使其比其它交流应用软件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为进一步打开应用市场,微信又衍生出打车,支付等功能,较大程度上推动了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但也给大学生群体带来了无法避免的弊端,诸如网络诈骗、沉迷聊天等影响大学生学习和财产安全的不稳定因素。因此,要引导大学生群体正确理性地使用微信,将微信真正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良性产物,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参与社会事务的“好帮手”。本文主要是基于对浙江省内10所高校的大学生群体进行调查,利用调查问卷和实地调研的方式,研究微信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分析微信影响的主要方面并提出了建议。
为了更直观和全面了解大学生对微信的使用现状,研究微信对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影响,课题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设计了“微信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方式的实证研究”的调查问卷。该问卷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调查和了解浙江省内高校大学生基本信息和微信使用情况,共计22题;第二,从学习生活、日常生活、人际交往等3个方面了解大学生使用微信的具体用途,共计3个多选题。在调查前期,通过邀请高等教育和微信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对问卷进行评估,对调查问卷相关选项进行了修正,对相关调查内容进行了完善。在此基础上,以25名浙江省内在校大学生作为调研样本,进行重测信度检验(信度为0.95),确定可以开展调查研究。[1]
2015年暑假,针对浙江省内的宁波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农业大学、衢州学院、嘉兴学院、温州医科大学、浙江海洋大学、绍兴文理学院、湖州师范学院、浙江师范大学等10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基本上涵盖了浙江省的每个地市。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上述高校中每所随机选取200名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85份,回收率为99.25%。其中男生987人,女生998人。通过筛选调查问卷,同时检查核实并编号有效调查问卷,最终用SPSS软件录入数据库进行相关统计和分析。
(一)大学生使用微信的基本情况
调查发现,43%的大学生在入学之前已经开始使用微信。入学一个学期以来,有67%的大学生开始使用微信。入学一年以后,使用微信的大学生人数高达96%。这说明大学生在入学以后增加了对微信的使用程度和依赖程度,几乎所有被调查者在入学一年后都频繁地使用微信。
对微信朋友圈中的人数进行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在使用微信的大学生中,微信朋友圈人数超过1000人占15%,超过500人占37%,超过100人占87%,只有8%左右的大学生朋友圈人数在50人以下。说明在大学生微信朋友圈存在一个庞大的社交网络。
图1 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人数
对大学生使用微信的时间频率进行调查,具体如图2所示。每天在微信上花费8小时以上的占5%,有50%以上的大学生每天花费2至5小时,只有8%的大学生每天花费低于1小时的时间玩微信。概括地说,朋友圈好友越多,相互点赞或者评论比例越高的人,在微信上花的时间也越长。据不完全统计,约有56%的大学生每天都会用微信聊天,而44%的大学生每天会在微信朋友圈中转发或评论。这充分表明大学生使用微信的方式普遍一致,聊天、评论和转发等行为也与朋友圈中的粉丝数量有直接相关关系,使用微信的频率越高,好友粉丝也会越多,在社交上的影响也会越大。
图2 大学生每天使用微信的时间
(二)大学生使用微信的目的
对大学生使用微信的主要目的进行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有51%的大学生使用微信主要是为了获取最新信息资讯,主要目的是利用微信中的朋友圈功能来关注身边好友粉丝的心情和状态,与朋友进行互动(发朋友圈,评论,点赞等)。有37%的大学生使用微信的目的是休闲娱乐、打游戏,打发无聊时间;其它就是为了发泄、表达情感或是工作和学习的需要等。
图3 大学生使用微信的目的
(三)大学生使用微信的功能
为了解大学生对微信哪些功能更加青睐,在问卷中设置了“您最常使用的微信功能(多选)”题目,结果如图4所示,主要为语音对讲功能,占78%。另外,有41%的大学生经常使用微信玩游戏、漂流瓶、摇一摇、视频通话、心理测试等娱乐功能,有37%使用微信进行交易支付功能(如微信支付、抢红包、充话费、彩票、打车、购物支付等)。
图4 最常使用的微信功能
(一)微信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方式产生的积极影响
1.微信开启了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新模式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各种学习的软件和应用程序不断被开发,大学生学习的方式也不仅局限于在课堂中的教师传授。如今,微信平台上的公众订阅号让大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学术理论和研究、最前沿的学术动态变得触手可及,借助平台的互动功能,与科研达人、学术大咖的交流和互动也变成现实。为了进一步研究微信对大学生的具体作用,调查问卷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设计。
第一,大学生对微信中是否“经常关注大学所学专业有关的话题”的看法。62%的大学生认为微信中的相关专业知识方面的内容有利于自身学习水平的提高,21%的大学生持“无所谓,影响不大”的观点,17%的大学生则认为对自身促进作用不大。因此从调查结果可以得出,微信本身的传播特点和即时交互等优势较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育方式上不能即时教导,缺乏趣味性等不足。大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微信平台获得大量宽泛有用的信息,真正较好地利用信息时代带给大家的便捷,极大地拓宽了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第二,大学生对微信是否影响了自身的生活方式的看法。有71%的大学生认为微信这个渠道是有效的,使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只有15%的大学生认为完全无用,经常低头看手机,没有认真体味生活。有14%的大学生则表示不清楚。当下,在大学生学习生活各个方面都有微信平台的渗透,并且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微信平台上可以发布很多有用的信息,极大地开阔了大学生的思维,多元的文化和思想的碰撞在开放共享的微信平台上被最大程度地释放。大学生的文化责任感,历史责任感,思想价值观都被空前关注,许许多多信息在平台上交融,进一步衍生出新的活力,最大限度地放大了信息时代和大数据时代带来的福利。
2.微信开辟了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新渠道
调查结果显示,从微信朋友圈覆盖的对象数量来看,包含所有亲戚、朋友、同学等的占23%,包含大部分亲戚、朋友、同学等的占35%。另外,约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微信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联系朋友不可或缺的手段,仅有4%的人表示自己很少或基本不用微信进行联系。通过分析微信朋友圈涵盖的对象数据,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并不会被微信所带来的新的活动和社交形式所代替。但从微信朋友圈交往频率来看,72%的大学生表示很少与陌生人联系。经常与同学联系的占64%、经常与朋友联系的占87%、经常与父母联系的占51%、经常与老师联系的占45%。通过上述数据,可以得出大学生通过微信平台倾向于与熟悉的人交流;同学和朋友依然是微信朋友圈中主要的联系对象。同时还可以看出,大学生们也经常使用微信与自己的父母和老师保持联系,说明使用了微信以后,家校联系、师生互动之间正在不断增强。大学生普遍认同通过微信可以结识到更多不同类型的人,同时能够更好接触社会,而且有利于同学、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和互动,有益于拓展人际交往能力。[2]建立微信中教师和学生联系的渠道,增进交流的频率,是发挥微信教育功能的重要路径。
(二)微信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方式产生的消极影响
1微信衍生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方式的新问题
强大的微信已经构建了具有多种功能的集成网络平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在大学生群体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微信控”等现象,促使原本应用于班级、社团等活动中来发展人际交往等能力的时间,却在刷朋友圈和发微信中被白白浪费,更加引发了凡事先拍照发朋友圈这样的习惯性动作,人与人之间不再是有感情的“有爱关系”,取而代之的是基于微信相关功能所建立起来的所谓“强关系”和“弱关系”。从而出现大学生更多关注于“朋友圈”中的网络朋友,却忽略了身边的实体朋友的现象。面对面交往的缺失,也促使个人形象的片面化、刻意化和虚拟化,最终形成了在朋友圈中极度活跃而现实生活中却孤独,冷漠,交际能力差的心理不健康怪圈。便捷的网络交友也助长了大学生交友的复杂性、随意性,网络欺诈同样威胁着大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2.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更容易受到影响和冲击
在微信视域下,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更容易受到影响和冲击,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受到一定的挑战,主流价值意识的权威性降低,部分大学生出现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主流价值意识上的模糊,甚至是价值观念的异化。从图2可以看出,由于大部分大学生长时间的使用微信,且克制力差,不可避免的影响大学生正常的作息时间,进而影响学业。从图3可以发现,“朋友圈”主要为了填补生活中的空虚感,消磨空闲时间、排遣寂寞和消遣娱乐。有的学生则是社交没有明晰的动机指向,漫无目的,时间一长,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学习意识等就会下降和退化,大学教程设置的系统性、严谨性和完整性就有可能被微信上良莠不齐的学习方式所破坏。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如果不加以高度重视,就容易被颠覆,教学效果就会受到影响。
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交流、娱乐的媒介,便捷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在丰富知识、提高修养、健全身心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但是微信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因此,必须通过大学生自身、高校、社会和政府等四个层面来正确引导大学生使用微信、清朗网络营造良好的微信环境、探索微信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微信的积极作用。
(一)自身层面:客观看待理性使用微信
在使用微信的过程中,必须让大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不仅要充分发挥微信在修养提升、知识获得、社会交往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要坚持适度和节制原则,要理性而不偏激、依托而不依赖、包容而不排斥。既要有知识的广度,又要有知识的深度,防止出现认知上的肤浅浮躁和浅尝辄止。此外,要坚持独立思考的品质和精神,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鉴别能力和防范能力,自觉抵制微信中的不良信息,善于鉴别虚假信息,做微信的主人,不做微信的“奴隶”。在日常交往中,应更多关注面对面的交流,通过现实的情感交流去体会真实而立体的“朋友”,不让微信成为“危信”。
(二)高校层面:顺势而为正确引导大学生使用微信
高校要顺应时代,利用微信出“新招”成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微信,将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与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相结合,顺势而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首先,要快速抢占微信高地,开通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及时有效地发布校内外相关资讯,特别是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息息相关的资讯,用互联网活动与大学生进行互动。通过公众号消息推送和朋友圈转发的形式,让同学们积极参与其中。通过调查发现,绝大多数高校已经开通了诸如免费查成绩、查课表、一卡通充值、查图书等功能,以便能够随时随地服务好大学生。有的高校的大学生还可以通过微信“云”端,体验高科技所带来的美妙服务。在微信公众平台内还可以享受到全校深度的服务,如通过高校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实现在微信上选课,收集和反映学生们的意见或建议等。可以给更多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和创业机会,接收到最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措施和工作动态等,拉近高校与大学生之间的距离,提升大学生对高校的满意度。其次,要充分利用微信平台来丰富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通过调查发现,微信帮助大学生成功的案例很多,例如有的高校研制了学习资源功能,戳入该平台即可领取数百份HR的优质简历、高大上的精美PPT、当年京东最畅销书籍和历年海量考研资料等。有的高校开通了长途购票、失物招领等功能,方便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的高校还开设励志微信公众平台,其目的是为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品质和健康的习惯。最后,要开展与网络安全方面相关的活动,不断提升大学生在网络虚拟世界中的自我保护意识与技能。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网络行为规范。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网络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的思想观念。通过专家精彩演讲、组织听众现场互动,实现让专家走进高校、让安全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目的。
(三)社会层面:清朗网络着力营造良好的微信环境
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建设好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有利于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清朗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决定国家主权安全和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首先,社会各界人士都应该发挥主人翁的精神,为创建良好的微信环境尽一份力。自觉抵御西方反华势力的图谋,在微信空间传播正能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建设清朗微信空间的“定海神针”。其次,努力建设好新兴舆论阵地,引导微信舆论的走向。增强阵地意识,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努力建设好“微信”这个舆论阵地。最后,要加强微信过滤不健康信息的技术。微信存在一些被利用实施犯罪、传播不良信息等安全隐患。加强自我约束和自我防范是遏制利用微信进行犯罪的基础。微信的开发企业也要加强对微信用户注册的内控和过滤虚假危险信息的安全维护。
(四)政府层面:建立行之有效的微信运行机制
洁净的微信空间、良好的网络秩序、有效的运行机制必须要用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和道德准则去推崇和建立。首先,要不断完善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使微信运行也纳入到法律体系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防止微信成为谣言、诽谤,甚至是欺诈的温床,使微信成为真正为人所用,为人所享的良好平台。其次,要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微信服务实行准入制度,加强对微信内容的日常监管,严厉打击传播网络谣言、低俗色情信息等不法行为,切实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秩序,使我们的网络空间清朗起来,真正做到惠民、利民和便民。利用微信这一载体打造民生服务平台,使大学生的呼声和需求有人听、有人管、有人办,使微信真正成为政府了解大学生状态的一种新途径。另外,政府在遇到敏感问题或突发事件时,可以及时通过微信平台主动发布官方信息,表明政府立场;特别是面临网络谣言以及不实消息时,应及时公布事实真相,制止谣言和不实信息的扩散。最后,在加强政府监管的同时要善于利用网络媒体,积极防范宣传,开展相关知识和安全普及,提升大学生在面对网络诱惑时的安全意识、忧患意识和防范意识。公安机关要积极开展各警种联动和网络警察监督演练,通过采用集成高速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来监督和监视微信上的各种违规违法行为,加大对违法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加强微信阵地的信息引导,传递正能量,弘扬好声音,树立好榜样,真正让微信成为大学生群体喜爱的社交平台。
[1]黄炜,田犇.微博行为与大学生学习生活关联研究[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73-78.
[2]丁慧民.微博、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成长影响的研究—基于安徽省3所211高校的调研[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12):79-83.
The Empirical Study of How WeChat Impacts on College Students’Learning and Life Style——Based on the Survey of Te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Zhejiang Province
WANG Xuming
(Youth League Committee,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Zhoushan 316022,China)
The sample is based on the college students from 10 universities in Zhejiang province, aiming not only to study the impact of WeChat on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and lifestyle but to analyze the main aspects of influence resulting from WeChat as well.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from such four levels as the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ociety and government to lead students to make use of WeChat in a reasonable way 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We Chat in university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and to make WeChat a really social platform to be very popular with college students.
We Chat;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lifestyle
G645
A
1008-8318(2017)02-0072-06
2017-02-20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生工作分会2016年高校学生工作立项课题“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路径研究”(编号:LX2016Y018)。
王旭明(1981-),男,浙江金华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