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新
摘要:本文是针对新课标理念倡导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结合我校的实际和本人多年来在教学中的体会——怎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就对此问题展开探讨,使学生亲身感悟知识的获得过程,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动力,从而提高课堂有效性。
关键词:物理教学;创新能力;有效性
何谓有效教学?从长远来讲,就是通过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这里所指的“有效”其实就是一种课堂的“效果、效率、效益”。在新课标理念下,老师在课堂中的地位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改变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局面。本文就物理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谈一些自己粗浅的看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充满创新、创造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活力。
一、教师课堂教学观念的改变——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方式
新课程标准要求要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练的陈旧的教学模式,建立新的独立思考、同伴交流、师生互动的新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课堂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最主要的途经。对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以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都处于最佳状态。比如:
1.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实践活动。如:讲解“力的分解”这一节时,可将课本必修1中图3.5—3的斜面改为弹性的橡皮面进行探究,使得学生对重力在斜面方向上的分力更好理解等。
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通过观察分析橡皮筋和弹性薄木板的形变及形变程度判断力的作用效果。
用探究式的教学能使学生主动、生动地乐于参与到课堂中,使学生亲身感悟知识的获得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有积极的情感投入,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动力,从而提高课堂有效性。
2.设疑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主要方法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在于思,思在于疑。“问题是物理的心脏”,物理教学就是“问题教学”。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创设情境,制造"悬念",放手让学生观察、实验、思考,让具体的自然事物、有趣的自然现象紧紧吸引学生,激活学生思维,多而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老师备课时,在教材的关键环节上要精心设计疑问,对问题的归纳应有序有层,难易适度,少而精能激发学生兴趣,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由于通过设置“问题”促进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与交流”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能参与到课堂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答题怎样表达才规范”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中,这节课的有效性亦不言而喻。如:在《弹力》一课教学中,学生对收集到的现象、事实进行整理后,一个学生答:“我发现皮筋、弹簧……橡皮泥没有弹性,木块……没有弹性”。三个同学同时反驳:“不对,橡皮泥弹性”我适时引导:“说说你的理由”。学生立刻说“橡皮泥虽然能捏扁、搓长,但松手后它还是扁的、长的,不能再变成原样”。……这样,学生在不同意见的发表与争论中,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科学结论,这符合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同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3.例题讲解也不能放弃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解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有效途经。如果教师经常在授课过程中有“创新举措”,创新的思维方式及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创新示范作用将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也会有跃跃欲试的创新想法,这就是其创新欲望的体现。例如在评讲习题的时候,通常我都不会停留在这一道习题之上,我会让学生加强题后探究,改变题目的条件或题目所问的问题,由一题变多题,使学生明确题目怎样变化的同时,课堂的效率和有效性其实也会大大地提高。
二、改革实验教学,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创新能力。
物理实验不仅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而且能直接培养学生用实验的方法去验证和探索问题,获取创新能力的重要途经。
1.变演示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在以前,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在实验课中,上课讲清、讲透实验目的和原理的前提下,大胆放手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又如在学习“楞次定律”这一节中,把感应电流方向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随堂实验。先让学生得出(1)穿过闭合回路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就会产生感应电流(巩固前一节);(2)磁通量变化的快慢不同(N极、S极插入或拔出速度)时,感应电流大小不同,然后经过不同小组的小组讨论结果得出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最后由老师引导学生一起总结,得出一些片面的规律,再讲述楞次定律。
2.利用课后“做一做”栏目等于内容,增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外实验不仅能巩固和深化课内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如学习“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课后让学生做“测反应时间”实验,此实验原理简单,器材易得,学生兴趣,使学生尝试到手动脑的乐趣。并要求学生做好一把“测反应时间测量尺”,尺子两侧一边标着下落的高度,另一側标着通过计算的相对应的反应时间,有的同学制作得非常精致,并且为自己拥有这样一把测量尺子而感到自豪。同时启发学生很多其他测量仪器也是通过类似的方法制成的。同时再布置:(1)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尺子会更好?为什么?(2)请你用其他方法设计另一个测量反应时间的方案。通过激励,学生纷纷提出方案,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经
有许多物理过程是无法用实验方法做出来的,有一些即使能做,但由于实验过程时间短,实验现象稍纵即逝(如重核的链式
反应;机械波的形成和质点的振动关系等),学生来不及细致观察,不能马上发现问题的本质,没有独立思考的过程。而物理多媒体仿真实验可慢速、多次重得模拟实验过程,再现物理现象,而且能变“静”为“动”,变“快”为“慢”,变“微观”为“宏观”,变“连续”为“分立”,使许多“看不见摸不着的”变成有“形”、有“声”、有“色”,变“说不清”为“一目了然”。如讲述天体运动时,可以播放“嫦娥二号”、地球同步卫星、神舟七号的模拟动画。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物理状态的观察和分析。学生通过自己的认知冲突,建立正确的物理世界,有利于扭转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充分显示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理念下创新能力的培养,应遵循认知规律,尽力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为学生营造创新氛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同伴交流、师生互动中学会创新,学会发展,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探究式教学-创新的现代教学方式》胡广形《物理教师》2004(5)
[2]《什么是有效教学》刘良华《广东教育》2004(7)
[3]《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