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红宇
有一位名人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原因”。套用这句话说就是:“优秀的学生都是相似的,不十分优秀的学生各有各的原因”。作为班主任,面对众多的学生,我们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要求所有学生,而是要各有侧重,区别对待!我们既要看到他们的共性,更要注重他们的个性,让学生能在班集体这个氛围中找到自信,获得尊严。
任何一个学生,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不可能会一帆风顺,总要受到来自社会的各方面因素的浸润。特别是在现在社会,利弊共生,好坏杂存,小学生模仿性又特强,这就不可避免的对学生人格的形成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对学生任何细微的情绪变化和心理波动都要了然于胸。我们要能够及时而有效的对学生思想行为进行褒扬或纠正,使学生能在他们的孩童时代,多多的感受到爱的阳光雨露!
首先,教师应该有一种感受快乐或痛苦的真诚。作为教师,我们往往更多的站在成年人的角度看问题,对学生的快乐或痛苦有些不以为意,总觉得孩子的事情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其实不然。在孩子的世界里,一粒芝麻也许就是他们整个的天空。我们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去体味他们的一举一动,才能理解他们真实的处境,理解他们怪异的行为,理解他们独特的性格。我班有一个学生,他父母离异。现实的处境催生了他的早熟,使他过早地体味到了人世间的辛酸和痛苦。他平时比较冷漠,很少开口说话,跟同学也不大合群。这样的学生,如果老师轻易的用一句表扬的话来鼓励他,效果可能适得其反。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于是,我就注意观察这个学生的举止言行,试图找到介入的突破口。机会终于来了。一次,我叫班长跟这个同学一道,到商店给班级购买一些春游用的小物品。我特地把班费交给这个同学拿着。如此的信任让这名同学很感动,我从他的眼睛里读到了一丝光亮!如果对学生没有足够的认识,是很难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的。因为这些学生,他们对苦难的历练和品尝是远远超过同一年龄层次的学生,他们早已在内心深处筑起了一道堤坝,别人是轻易走不进他们的心灵世界的。所以,平时我就注意观察他们,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性格缺陷和精彩亮点,对学生有一个理性的判断和分析。有的时候我还采用现身说法,也讲自己曾经的苦难和幸福,讲自己的苦恼和快乐,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一种亲近感信任感,力图把真诚的点点滴滴播撒到学生的心田。
其次,将个别教育融入到集体教育之中去。个别的教育和沟通是很必要的,但我觉得,更要把学生置放到学生群体中去,让集体的温暖去融化心灵的坚冰,让孩子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提升他们的信心,增添他们战胜困难不幸的勇气。从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来看,有时候特别的谈话和关爱,学生是坚拒的。我想,既然学生生活在一个大的集体中,何不利用这个集体的力量呢?于是我充分利用班会课,用名人的挫折和不幸来教育和感化学生。这种既是对广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实际上又主要是对个别同学作的重点激励教育,这是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心理承受力。有这样一位学生,平时讲话有些口吃。他一开口,同学们总是有异样的目光,这就使他平时很少回答问题。我想,如果我把他叫到办公室鼓励他几句,可能使这个学生更加自卑。因为有缺陷的人,他们都十分在意别人的言说。怎么办?我觉得首先要使他有一份自信,而这份自信的获得又不能是那么的牵强附会。正好班级要制作班级标语,于是,我就适时的把这个同学的话和另外几个同学的话作为名言,装裱好,挂在班级两侧的墙壁上。这种激励,正如和煦的春风,悄然在这个学生的心中荡漾,使这个同学在别的同学眼中用另一种方式获得了自己的一份尊严!
第三,采用迂回的策略关怀学生。有些学生尽管成绩不尽人意,但这些学生一般都过于敏感,有很强的自尊心。作为教师,任何的粗心和大意有时都是对学生心灵的一种伤害。所以,我反对为了关怀而关怀的做法,切忌直奔主题地去关怀学生。有个学生,家里极其贫困。每年,有关部门总有这样那样的资助。但这个学生从来不开口提出要求,更是羞于提及家庭情况。平时穿的都是别人送给他的二手衣服、鞋子等,因此显得特别的内向、自卑。我觉得这个孩子家里虽然贫困,但意志上很坚强,性格上也十分的倔强。但作为班主任,如果没有体察到学生的这一性格特点,简单直接,可能会从情感上伤害他,从而成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失误。但我既然发觉了这种情况,也不能无动于衷。于是,我换了一种方式,就是根据班级固定每周的班会课发奖时间,把补助改成各个名目的奖项,然后我以获奖的方式,把这些资助发给他。当然,这些奖项的设置,都是对应了他的各种进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这样,既使学生获得了帮助,又充分保护了他们的自尊。现在,我们很多时候的某些关爱是建立在牺牲学生人格和尊严为代价的。我觉得这是一种职业粗暴行为,尽管是无意的,但作为一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考虑的这种关怀,它有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我觉得无论是激勵还是帮助,都要避免犯“关怀的罪”。
第四,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其实人的道德行为动机来源于道德需要,学生中表现出来的多种多样的道德行为和道德能力是由多种多样的道德需要所引出的。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如何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学生到了三四年级,自我表现欲望增强,有的想当个小干部,展示自己的管理才能;有的会画画,想展示自己的绘画才能;有的善于表达,想给大家讲故事等。就应尽量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废除了“干部终身制”,实行了干部轮换制,让学生“竞争上岗”,使人人都有机会。
班级管理是一件既辛苦又充满乐趣的工作.只要我们讲究方法,从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及时总结自己的经验,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那我们的教育一定是水到渠成.
教育的真谛是爱,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最优化发展,作为一线班主任,让我们都伸出双手,拿出全部的爱,扶好我们的孩子们走出人生第一步,把基础教育的德育理念升华,教是为了不教,让我们和同学们一起去享受成长的幸福、快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