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娟
【摘要】数感对学生的影响深远,对小学生进行数感培养,必须在明确其存在问题和培养的数感意义的基础上,制订小学数感培养策略,希望可以给小学数学教师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数感;问题;培养策略
数感属于数学素养的一类,是以明晰的数的概念为根基,能够高效完成数学运算的一种能力,其搭建了从数学通往生活的通道,是一种自主的,能够下意识地认识数并将之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观念.学生具备数感之后,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将会更为深刻,可以将数学知识化繁为简,有助于数学问题的解决.但是,在目前的数学课堂上,数感教学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一、数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针对小学生数感的培养还有不少的问题亟须解决,其集中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其一,有的教师对小学生的数感培养不够重视.他们觉得,小学生是不是具备数感并不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是不是可以培养他们的数感并不重要,他们的注意力都放在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方面.只要学生能够求出正确的答案,过程如何他们并不关注.
其二,教师在数感培养中脫离了现实生活.因为应试教育的限制,教师为了让学生取得理想的成绩,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提升学生的技巧方面,无法与学生的生活内容联系起来.在此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掌握的只剩下一些出现的数字,数感无法得到提升.
其三,小学生无法将学习到的知识有效地转化到运用阶段,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无法得到明显提升.因为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无法得到充分的重视,其依然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实践操作能力无法得到锻炼,其也就很难将课堂上所学的东西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其数感也就无法顺利形成.
二、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感的作用
对小学生开展数感教学,能够让小学生对生活中的问题有深层次的认识,可以将书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学生通过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就可以化解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比如,一个小学生要去商店买文具,有铅笔、橡皮、墨水等多种学习用品,他想要知道需要付多少钱,就必须要了解这些文具的数目、价格和总价等.而学生了解这些知识的过程就是进行思考的过程,其本质就是“数学化”的过程,经过多次锻炼,学生可以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中,逐步提升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其次,对小学生进行数感培养,能够明显提升小学生剖析问题的能力,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促进问题的解决.需要提出的是,此处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是说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而是指在繁杂的环境中,通过有效信息提取,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经过自主探索,逐渐发现问题的答案.
三、提升小学生数感的策略
(一)将生活当作数感培养的源泉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这也就是说,数学是来自于生活的,想要培养学生的数感,必须增加学生的体验,让他们对生活有更深的感触.从小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只有将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生活,将生活体验和数学知识关联到一起,才能更为到位地掌握新信息,并且把全部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过程中.
比如,教师在开展“加减混合运算”的时候,就可以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通过营造商店情境,让学生先扮演营业员,再扮演顾客,先卖再买,计算手中钱数的变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相应的数感.
(二)通过对数的认识培养数感
首先,依托直观体验,帮助学生构建整数数感.小学生最早学习的数是整数,后来逐渐接触到分数,再后来是小数.所以,小学教师在培养小学生数感的时候,就需要针对不同的数,使用不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感.
比如,在培养“整数和分数”的数感时,教师就要采用不同的方式.整数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得较为频繁,学生从小就有很多使用整数的机会,尤其是“10以内加减”,学生在很小的时候就有接触,所以其对整体的认识比较全面.对整数所表达的含义,以及其代表的数量都能够有较为全面的认知.而对于分数的数感,相对则要困难一些.想要让学生获得分数的数感,必须让学生明白分数的由来.挑选糖果、水果等物品,让学生亲自去分,如此就能深化学生对分数的认识,逐渐获得对分数的数感.
(三)让学生通过表达获得数感
语言表达是最能调动学生思维的方式.面对一道数学题,其通过出声朗读,就能够在大脑内形成回路,保留思考的痕迹,之后把外显的知识向内转移,转变为自己的知识构成.培养学生的数感,依托“说”的方式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营造适合学生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表达对问题的理解,阐述自己想要使用的解题方式,甚至可以让学生描述答案的由来,通过这些方式能够强化学生的思维活动,深化对数的感知,掌握数学原理,进而推动数感的成型.
三、结语
众所周知,数感的培养不可能一次成功,它需要较长时间的默默转化,需要教师费尽心思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指引小学生从生活这一源头吸取动力,借助各种途径明确不同数字的意义,体验用数沟通和交流的效果,从而提升学生的数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