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峰
【摘要】在现代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和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项相辅相成的手段,缺一不可.本文通过对预设的正确理解进行分析,从预设和生成的本质关系进行入手,再通过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将课堂中的预设与生成运用科学的方式进行处理,从而构建一个现代化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预设与生成
一、引言
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进步与完善,在现代教学中,人们对数学的认识和了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广大的小学数学教师群体在教学中更加重视数学教学课堂生成性的构建,同时,也更加关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程的体验以及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做到对学生思维的多样化培养.现代教学课堂中,更注重让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并自主地寻求问题的解决方式,体验探索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感受.通过现代课堂的实践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通过合理运用预设和生成手段构建现代化课堂,是教师应当学习的课题.
二、预设与生成的本质关系
预设与生成并不是存在矛盾的教学手法,预设通常是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前的教学准备.在课堂教育中,教师往往扮演的是教学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所以在开展教学活动前,应当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学科特点预设教学问题,在开展教学时将这些預设问题根据课堂环境进行运用,从而达到掌控教学环境的目的;而生成更多注重的是教和学的主要过程.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时,要善于因势利导,根据课堂形式对教学预案进行不断调整,合理调配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才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对教师所讲解的知识有清楚的认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预设与生成虽然有相似的功能,但在使用时并不会出现矛盾,换句话来说,生成应当将预设作为基础,而预设升华之后就成为生成.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前应当作好十足的准备工作,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胸有成竹,将课堂氛围牢牢地掌控在手中,才能在预设中关注生成,在生产中结合预设,让两者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平衡的教学模式,建立一个别有洞天的数学课堂.
在新课程标准的教学中,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所在.通过对预设与生成的本质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生成可以说是预设的最终目的,所以在调配两者关系时,应当站在生成的角度来优化预设,从而使预设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南针.
三、精心预设,准备生成
在数学教学课堂中,由于小学生的性格较为活泼,所以在课堂上会存在许多的变化,多数情况教师难以对小学生的行为进行预料,所以就需要教师在开课前对课堂进行周密的策划,这也是预设的一种方式.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预设时,不仅需要对教学活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部署,还应当对课程内容有极高的熟悉程度.教材是教学目标和教学标准的具体化体现,也是学习内容的重要载体,学生对知识进行学习也需要通过教学课程的指导.但是教材需要面对的是所有的小学学生,有较强的广泛性,针对性极差.因此,教师在对教材进行分析时,应当深入了解教材的内容,并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学习状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改编或重组.课堂活动中也应当从学生熟悉的角度出发.
四、有的放矢,动态生成
在实际数学教学中,由于小学生有较大的差异性,使课堂环境存在较大的变化性和复杂性.大多数情况下,教学活动的发展往往与预设时预测的情况有所不同甚至截然相反,如果教师不及时对课堂情况进行控制就会造成课堂失控,届时,教师需要面临严峻的考验和艰难的抉择.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当对课堂环境进行灵活引导和选择,必要时可以放弃预设,单纯凭借临场发挥生成新的教学方案,使教学模式更加灵活、富有智慧.所以,为了为动态生成提供素材和资源,教师应当加强知识积累,提升专业知识,才能保证开展一个精彩纷呈的课堂.例如,有一位教师在进行“画出美丽的图形”一课的教学时,这位教师在课前强调了学生需要带上圆规,但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绝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带上圆规,这位教师大胆地提出了一个问题:“现在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的工具画一个圆.”这个问题中只提到了利用身边的工具,但并没有说用什么工具,目的就是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发挥的探究空间,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得到指令后动手尝试,一些学生用水杯的底面印出一个圆,而带了圆规的学生用圆规画得像模像样,而最令这位教师吃惊的是,甚至有学生通过素描的方式按照正方形的边画了一个内接圆.在活动之后学生纷纷对自己画圆的想法踊跃发言,不仅使学生自主对知识进行了探究,还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真正实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五、总结
教育的技巧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细节,而在于根据课堂中的所有变化,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改变教学模式,对课堂发展方向进行引导.教学中需要有预设,但不能仅仅只靠预设,同样,也不能单纯依靠生成,只有两者相辅相成合理利用,才能提高教学水平,完成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