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恩瑞
摘要:初中物理是一门以自然科学为主的基础学科,物理中的许多理论都和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初中物理也是物理学入门的重要阶段,是学生今后进行学习和生活研究的基础。
有的初中生才上物理课一小段时间,兴趣就已经渐渐消散了,这几乎成为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普遍性问题。维持学生学习兴趣以积极主动学习,是个需广大教师长期研究的问题。教与学的冲突是教学工作中的主要冲突,如何解决这一冲突是教学工作积极运作的动力。
一、学习兴趣重要性
不论是生活中还是学习中,对待任何事情,只有我们有激情、有兴趣,才能去努力完成它,才能做好它。这种积极性与兴趣在任何地方都很重要。在学习物理学科中也一样,甚至更重要。通俗的理解兴趣是人们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对事物进行选择,符合自己的爱好特点、内心愿意去做就形成了兴趣。学习中,学生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去认真的听讲,才能学到想要学习的知识,否则就算老师喊破喉咙也是徒然。怎样去解决这一现象呢?我想根本还是要我们的学生愿意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得到快乐而不是感觉枯燥。将学习培养成为学生的爱好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二、增强教材趣味性
随著新课改的实施,初中物理教材也进行了多次改编,为了能适应初中生的心理接受能力,已经从一个纯文字课本变成了一本相对有特色的教科书了。社会是不断进步的,教育事业也是如此,我们应该不断地去完善物理教材,让物理学知识变得更加通俗易懂,也为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传授更多的知识给学生。首先,可以在教材中插入卡通画和历史趣闻。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都比较喜欢动漫,动画片中的经典_象总是让人终身难忘,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引入卡通插画,同样也可以让学生对相关的物理知识过目不忘,从而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其次是增加一些物理方面的历史趣闻。我们都知道,科学知识有它自身的严肃性,增加物理趣闻的方式只是为了让物理学习趣味化。
三、提问设疑,创设情景
结合教材的课后练习题目,加以选择性的利用,可起到良好的导向效果。如讲“浮力”时,先这样提问:“木块浸入水中要受到向上的托力,那下沉到水中的石块是不是就不受到托力呢?”讲“焦耳定律”时,先问“与灯泡相连的电线,在通电一定时间后摸灯泡好烫,但摸线却没有感觉;如若出现短路,这同一根电线会明显发热,甚至烧焦。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设问,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四、结合生活实例
物理的很多知识、总结的理论都是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的很多现象也反映了自然界的生机,如果利用这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分析,那么教学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上教师可以将最近发生的事件联系到要教授的知识理论中,通过通俗易懂的生活实例反映深奥的理论。例如在学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个知识的时候,不仅仅只是知道这个知识这么简单,还可以通过直观的现象对知识点进行消化。在实际性的生活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探索与总结。
五、培养观察习惯
学生优点是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兴致高涨,缺点是认识浅薄,只是看个热闹,例如观察串并联电路实验时,多数学生的认识仅停留在我的灯亮了,你的灯不亮这种观察程度上。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观察目标,有目的、有效地观察,可针对性地就观察目的提问,同时诱导学生分析讨论变化原因、诱发变化的条件、产生的结果。也可由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的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如在“电功率”教学前,请同学们回家观察家中的灯泡都是一样亮的吗?相同亮度灯泡的灯丝与不同亮度灯泡的灯丝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在不同情况下同一灯泡的亮度不同?造成原因是什么呢?昂贵的电器为什么使用稳压器?(可以和家长讨论或上网搜索)上课前了解学生观察情况,据学生观察和分析情况逐步推导出额定电压和额定电功率,实际电压和实际电功率。这样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与物理紧密相连,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和思考,是学好物理的一块有力的敲门砖,从而自觉地培养自己的观察习惯和能力。
运用兴趣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学得活,理解得透,记忆得牢,运用得巧,这将大大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我所教的班级中,学生参加考试,合格率很高。另外,我教的学生参加市级“小发明”活动比赛,获得很多项荣誉。因此,我把这种趣味教学法利用在物理教学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