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薇薇
摘要:宏观经济学在高校的经济类知识体系的基础性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由于红光经济学本身的特点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仍不甚理想。本文就从这一问题为出发点,探讨教学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
宏观经济学是与微观经济学相对而言的,又被称为总体经济学,都是高校教学体系的基础内容之一,是学生深入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因而其重要性可见一斑。然而宏观经济学一直以来都是教学难点,这就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改革的探索。
1、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1.1宏观经济学理论高度抽象
宏观经济学属于理论学科,缺乏实用性。宏观经济学利用经济计量模型来对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运算分析,测试出显著性较为明显的变量来对指标进行解释,主要用在对理论进行验证、预测未来经济走势,政策制定依据以及检验政策带来的结果。宏观经济学需要以假设为基础,来不断进行验证,确保假设成立。因此,宏观经济学很多时候都需要借助数学工具,或者运算软件,它会将相关的因素数字化来进行计算。
1.2宏观经济学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宏观经济学源于经济运行过程,又作用于经济过程中。宏观经济学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都不仅相同,它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也与发达国家的经济息息相关。现代的宏观经济学更多是为国家干预经济作为工具,对战后经济的回复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带来很多问题。这样的宏观经济学与我国的国情相差甚远。所以,在建立我国的宏观经济学时,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能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有选择性的选择和借鉴用于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
1.3宏观经济学派别林立
西方经济学的历史悠长,经历许多不同的理论派别阶段,不同派别所秉持的观念也不不相同。宏观经济学也是如此,由许多的派别构成,包含不同的理论观点,丰富的经济学知识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认知和完善知识体系,但是也给学习者带来很多困惑,对于哪种理论才是最接近真相的理论很困惑。
2、宏观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内容相对滞后
许多理论知识都是某一时段的产物,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理论也都会有一定的时间上的局限性。宏观经济学也是如此,虽然经过大浪淘沙留下的理论知识都是经典,但是客观的经济形势以及社会形势都在发生变动,而这些理论存在的基础很可能已经变化,但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又没有被研究出来,这就导致教学知识会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举例来讲,宏观经济学中核心知识之一就是传统IS-LM模型,我们用这以模型来对均衡产出以及均衡利率水平等知识进行推到,并且为一系列的货币政策以及财政政策提供依据。但是,随着实践的不断证明,其缺陷也在逐渐暴露出来,这些缺陷导致其出现一定的问题,不能对宏观经济情况进行正确的反映。学者们为了弥补这些缺陷,对这一模型进行的修正,但是,我们现在高校中教授的宏观经济学知识中使用的依然是传统的 IS-LM 模型,并没有或者几乎没有对其缺陷进行解释。
2.2 教学形式较为单一
宏观经济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但是高校宏观经济学知识讲授课程因课时的限制,仍是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师讲解学生迷迷糊糊的接受。虽然,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给课堂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但是课堂氛围和效果仍一般,学生没能有机会进行思考,对理论知识进行推论,对知识仅仅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2.3理论教学比重偏大
一般而言,为了完成宏观经济学庞大的理论知识的教学,教师在安排理论和实践时间比重时,都会把更多的时间分配给理论教学,而且因为时间的紧迫对其推到的讲授也很少,这就使得學生缺乏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也就很难深入理解理论内容。
3、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的策略
3.1充分发挥案例教学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的作用
教学改革要充分对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而较好的结合方式就是案例教学。以案例为载体,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发现问题,利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不仅活跃课堂氛围,也为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创造条件。案例教学方法引进课堂,能够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设身处地的考虑问题,切实的接近现实问题,从而能更好的将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上,也为更好的就业创造条件。以案例为教学工具能让学生学会知识的应用,也能创新性的应用知识,这也是经济学专业学生要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所应具备的技能。它能将宏观经济学的理论知识从神坛引向现实,让其接“地气”。
另,案例引入课堂还不足以满足教学的需要,要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把握更加具体,还要编制单独的案例教材,案例要与教学目标和宏观经济环境相结合,案例更贴近现实,也更加与时俱进,这种教材更能满足实际发展的需要,对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更有效。
3.2引入启发式的教学方式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通过启发和诱导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寻找问题的答案,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使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对宏观经济学至关重要。
新课改不断强调,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要充分调动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积极性,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用更加灵活的方式,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作用。教师要根据课堂的目标和内容,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研究和推到得出课堂知识和结论。摆脱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设活泼的教学氛围。此外,还可以介绍学生一些相关的课外读物,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为了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还能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打分,作为期末综合评价的一部分。
3.3其他相关课程的支持
宏观经济学知识并不是单独存在的个体,它的发展离不开其他相关课程的支持。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对经济形势分析需要用到越来越多的推到和模型计算,数学就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支持课程之一。此外,宏观经济学的基础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这是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前提。所以,高校学生在进行专业知识学习时,首先要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
宏观经济学在进行实际应用时要充分注重其严谨性。数学课程的严谨性和精确性都是经济学中需要的品质,在进行数学学习时对学生品质的培养也对学习宏观经济学有较好的作用。其中,一些数学知识的学习对于宏观经济学中的计算也十分有用。宏观经济学并不是平地起高楼,而是建立在经济学原理的基础上,要稳稳打好地基,才能学好上层知识。
4、结语
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必须关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高校毕业生是未来我国经济建设的中流砥柱,他们必须具有足够的能力来适应社会,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宏观经济学也要在不断的改革中摸索更适合的教学模式,为国家培养更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明,张华明. 关于提高高校宏观经济学授课效果的教学改革若干思考[J]. 生产力研究,2014,(11):150-151+ 160.
[2]郭学能,石群. 关于“二本”院校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J]. 科技视界,2013,(04):96.
[3]黄智淋. 大数据时代宏观经济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06):239-240.
[4]杨建云.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改革[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5,(02):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