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权,莫建文
(1.瑞金市人民医院,江西瑞金342500;2.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西赣州341000)
对比分析不同方法治疗脊柱骨折伴硬脊膜损伤术后脑脊液漏的临床疗效
胡海权1,莫建文2
(1.瑞金市人民医院,江西瑞金342500;2.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西赣州341000)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方法治疗脊柱骨折伴硬脊膜损伤术后脑脊液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脊柱骨折伴硬脊膜损伤术后脑脊液漏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体位调节伤口加压包扎治疗,观察组采用术区持续引流至切口愈合时拔管缝合管口治疗,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无脑脊液漏现象发生,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为(12.9±0.8)d,对照组脑脊液漏消失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18.5±2.5)d、(24.3±3.3)d;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脊液漏初期治疗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6.7%,对照组分别为60.0%、40.0%,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术区持续引流至切口愈合时拔管缝合管口方式对脊柱骨折伴硬脊膜损伤术后脑脊液漏患者实施治疗可取的较好的效果,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脊柱骨折;硬脊膜损伤;脑脊液漏
脊柱骨折伴硬脊膜损伤为临床上常见病,其多是因高能量外力损伤所致,研究显示硬脊膜破裂极易引发脊柱骨折术后脑脊液漏,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则极易对手术效果造成影响,且易引起假性硬脊膜囊肿、感染等并发症,严重时甚至会诱发化脓性脑膜炎,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1]。因此,临床上必须要加以重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本研究为可了解脊柱骨折伴硬脊膜损伤术后脑脊液漏的有效治疗方式,采用体位调节伤口加压包扎治疗与术区持续引流至切口愈合时拔管缝合管口治疗两种方式对收治的30例患者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就诊的30例脊柱骨折伴硬脊膜损伤术后脑脊液漏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男8例,女7例,年龄20~64岁,平均年龄(42.0±6.3)岁;对照组男10例,女5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3.6±6.1)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术中一旦发现硬膜破裂应立即进行硬膜缝合,并利用明胶海绵进行覆盖。手术结束后所有患者均行留置引流管处理,并在引流管上剪多个小孔行正压引流。有切口或引流袋脑脊液漏现象发生后均需给予其静脉注射抗生素治疗。
观察组同时行术区持续引流至切口愈合时拔管缝合管口治疗,内固定后缝合切口,暴露术区引流管持续正压引流,直到切口愈合后将引流管拔除,引流管拔除后对引流管口进行缝合。引流期间取患者平卧位,并且应对引流管进行间断挤压,以防引流管堵塞,确保引流管通畅;同时应给予患者适当输液治疗,以确保水电解质平衡;另外应嘱咐患者多进食含盐鱼汤、菜汤,以补充氯、钠,预防颅内低压、钠、氯偏低现象发生,术后10 d可拆除引流管缝线。对照组行体位调节伤口加压包扎治疗,术后3 d拔出引流管并更换敷料,对于颈椎手术患者取端坐位,并利用盐袋或沙袋进行压迫包扎;胸腰椎手术患者则取俯卧位,利用腹带或胸带进行加压包扎,并利用盐袋进行局部压迫处理。以患者脑脊液漏量为依据及时更换敷料。
1.3 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切口脑脊液漏消失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并对两组患者初期愈合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1.4 评价标准切口脑脊液消失时间即从手术切口表面有脑脊液渗出到渗出现象停止的时间;初期治疗成功即脊柱素后第一次切口愈合良好。
1.5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c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脑脊液漏消失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无脑脊液漏现象发生,且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脑脊液漏消失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比较(x±s)
2.2 两组患者脑脊液漏初期治疗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脑脊液漏初期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仅1例患者出现体温升高现象,其并发症发生率为6.7%,对照组患者术后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体温升高2例,切口感染1例,假性硬膜囊肿形成1例,其并发症发生率为40.0%,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脑脊液漏初期治疗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脊柱骨折伴硬脊膜损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损伤形式,多是受暴力影响所致,以粉碎性骨折较为多见,受损椎体极易出现爆炸样裂开,对椎管造成挤压,进而极易引起硬脊膜破裂、撕裂或缺损现象[2]。临床上通常将术中缝合或修补破损硬膜作为预防术后脑脊液漏的有效措施。然而,在实际的治疗中,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仍居高不下[3]。因此,临床上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以往临床上多采用体位调节伤口加压包扎的方式进行处理,然而其虽可取得一定的效果,可促进脑脊液漏消失,操作简单方便[4]。然而部分患者难以坚持所需体位,治疗依从性差,这也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治疗效果。
术区持续引流至切口愈合时拔管缝合管口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治疗方式,其相对于体位调节方式具有多种优点:第一,该治疗方式在伤口关闭时便可在切口附件放置引流管,无需另外再行创伤性操作,可避免术后二次操作,从而可有效的降低患者痛苦;第二,术后通过观察引流袋内引流量的观察便可了解脑脊液漏现象,有利于临床诊断[5]。第三,采用该治疗方式可通过引流管引出脑脊液,从而可避免脑脊液自切口流出,有利于促进切口愈合。术后严密缝合切口可有效的避免液体自切口渗漏,对促进切口愈合有重要帮助[6]。且切口愈合时肌肉组织具备弹性张力,可避免组织间隙残留死腔,可有效的避免引流管脑脊液自切口处漏出;另外,切口愈合后拔出引流管,并对引流管口进行严密缝合封闭,受肌肉软组织丰富等优点的影响可有效的促进引流管通道自行回缩闭锁愈合,从而可达到预防假性硬脊膜囊肿发生的目的[7]。此外,术后给予患者适当的营养支持对患者切口愈合可起到辅助作用[8-9]。基于上述多种优点,该治疗方式已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开展应用。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无脑脊液漏,且观察组切口I期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脊液漏初期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就表明采用术区持续引流至切口愈合时拔管缝合管口方式对脊柱骨折伴硬脊膜损伤术后脑脊液漏患者实施治疗可取的较好的效果,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1]安东风.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效果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5,21(6):71-72.
[2]巫松辉,叶少腾.早期康复治疗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2):115-116.
[3]邹文杰,韩晓,韩玉萍.不同术式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椎体高度、Cobb角及疼痛强度的影响[J].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2015,3(4):43-45.
[4]邹幼平.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1):108-110.
[5]柏涛,纳强,赵辉,等.深部缝合+局部加压治疗脊柱术后隐性脑脊液漏疗效观察与体会[J].云南医药,2015,36(6):603-605.
[6]苑菲,郝震,周福成,等.重组人生长激素对外伤性颅底骨折伴脑脊液漏的治疗效果体会[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5,49(5):450-452.
[7]姜之全,韩易,徐德才,等.神经内镜在经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术中、术后脑脊液漏中的应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5,15(10):922-925.
[8]王洪义,高明林,张瑶.长时间引流并间断夹闭治疗脊柱术后脑脊液漏的疗效[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20):2405-2406. [9]杨光迪.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脊柱骨折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1,17(21):91-92.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6.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