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海霞,彭闲雅,李晓娟
(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人民医院妇科,湖南常德415300)
60例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贺海霞,彭闲雅,李晓娟
(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人民医院妇科,湖南常德415300)
目的观察60例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产后需进行盆底康复治疗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产后盆底康复常规训练治疗,观察组采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详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盆底肌力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患者给予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产后盆底肌力能力,提升患者盆底康复效率,临床应用具有显著疗效。
康复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孕妇在妊娠期间因胎儿因素普遍会出现重力向前位移现象,这一现象会导致盆腔重力压向盆底肌肉,并伴随胎儿的逐渐发育,子宫所受重力会越来越大,使得盆底肌肉一直处于长期受压状态,从而出现松弛现象[1]。从分娩方式来说,剖宫产与顺产都会给产妇盆底肌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而盆底肌肉一旦出现受损现象,则会使得产妇盆底功能出现障碍,临床主要表现为尿频、阴道松弛、便秘等,给产妇日常生活带来了不良影响,且该病症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会逐渐导致病症发展至子宫脱垂、尿失禁等病症,给患者带来更大的影响[2]。对此,本文针对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有效治疗方法展开进一步探讨。
1.1 临床资料选取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人民医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中所收治的60例产后需进行盆底康复治疗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年龄22~30岁,经产妇有14例,初产妇有16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5~35岁,经产妇有12例,初产妇有18例;两组产妇选取标准均排除患有重要器官疾病、精神疾病、残障患者等,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产后盆底康复常规训练治疗,主要训练方式包括:以站立位为主,指导产妇提升肛门与尿道口,训练肛门与尿道口的放松与收缩功能,且每次放松与收缩训练维持8~12 s,根据产妇产后身体恢复状况定夺训练次数,1次5~12个训练轮回,最初训练轮回次数不低于1天5次,再逐渐根据产妇盆底恢复状况增加训练次数。还可选择采取卧位姿势,指导产妇吸气时,将双腿进行弯曲,用双手环抱小腿,呼吸时,将双腿朝胸部方向靠近,轮回进行,一天3次最佳,根据产妇盆底恢复状况增加训练次数。
观察组采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主要治疗内容包括:采用美国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进行盆底康复治疗,治疗仪参数设置于0~20 mA电流,治疗频率设置为10~100 Hz,治疗时间控制于30 min最佳。在患者即将进行盆底康复治疗时,需让患者先将膀胱排空,并以仰卧位姿势进行治疗,将探头进行消毒处理,将其放置于阴道内,并根据患者承受能力调节电刺激强度,刺激强度需保持在无痛感时使产妇感到盆底肌肉的跳感,在30 min后让患者休息10 s再进行,该治疗方式以2天1次为主,30天1个疗程。两组患者结束治疗后均进行电话随访6个月,对患者盆底康复状况进行了解。
1.3 疗效评价标准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标准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大标准。显效:患者盆底肌肉完全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盆底肌肉有好转与改善;无效:患者盆底肌肉无好转现象,部分患者出现加重现象。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盆底肌力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
女性盆底主要结构组成包括盆底肌肉、韧带、神经等,而肛提肌是盆底肌肉中的重要组织结构,该组织与结蹄组织均属盆底肌肉弹力系统,是在神经调节下形成的支托结构,能够保女性盆腔的整体稳定,使女性生理功能保持正常[3]。当产妇在妊娠期间时,其盆底肌肉会因重力压迫与牵拉因素使得盆底肌肉出现损伤现象,从而导致盆底支撑组织出现松弛,导致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受到严重影响[4]。在发达国家地区,产妇在产后30天内普遍需经历一段盆底肌肉训练时期,其训练目的是为了提高产妇盆底功能,减少盆底脱垂症状,并对患者尿失禁及盆底并发症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5]。对此,为确保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效率,其临床治疗需对产后产妇进行相应的盆底康复训练,并借助现代医疗技术,根据产妇盆底康复所需合理规划各个治疗方式及治疗强度,盆底康复治疗可选择物理治疗与训练治疗,训练治疗主以针对盆底肌肉收缩训练为主,生物治疗是通过肌电图将盆底肌肉状况转化为听觉与视觉,将其作为患者盆底肌肉康复训练的科学依据[6]。从治疗方向来说,电刺激治疗能够使盆底肌肉收缩状况得到有效改善,并加快盆底肌肉的血液循环状况,增强肌细胞数量,使其盆底功能得到有效改善[7]。同时,电刺激生物疗法还能恢复患者盆底肌肉的收缩感觉,使盆底深层肌肉与浅层肌肉收缩状况均得到统一改善,提高产妇盆底肌力恢复效率[8]。
经本文研究结果得出,观察组患者盆底肌力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盆底肌力治疗总有效率为50.00%,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得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相较于盆底康复传统治疗方式具有更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更有效的改善患者盆底功能,提升盆底肌力收缩水平,对产妇产后康复有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针对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患者给予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产后盆底肌力能力,提升患者盆底康复效率,临床应用具有显著疗效。
[1]于华丽.盆底康复治疗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观察与研究[J].当代医学,2016,22(30):79-80.
[2]李荔.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在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治疗中应用效果观察[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4,32(2): 90-92.
[3]任佳.盆底肌锻炼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产后妇女盆底康复的效果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65(6): 45-46.
[4]蔡舒,任旭,宋均仿,等.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4,46(4):517-520.
[5]海燕,刘桂英,叶耀群,等.补中益气丸协同盆底康复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疗效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5,12(6):91-93.
[6]郑颖.不同产科因素对孕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及盆底肌康复治疗的近期效果观察[D].暨南大学,2012,27(2):43-44.
[7]曾镜祥.中药穴位敷贴治疗产后气虚型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27(1):12-13.
[8]卓晓云.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在产后盆底康复中的临床效果[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9(9):4512-4513.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6.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