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平
摘 要 课堂追问是课堂中师生互动的常用方法,不仅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更是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本文基于对小学科学特级教师袁优红《为什么一年有四季》进行课例分析,从课例描述与分析展开对课堂追问的研究,得出总结:恰当提出“追问”问题,使学生更易理解,从中获得启示,以期对我国科学课程改革做出一定贡献。
关键词 课堂追问 科学课程 教学理念
0引言
随着《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实施,科学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知识的传授者到与学生对话的引导者、倾听者和合作者这一转变又进一步得到了肯定,对话教学十分重要,不仅可以提供给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还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意识的增强思考能力。在对话教学的类型中,课堂追问是典型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之一。其中,“追”字是课堂追问的核心,表明为了探究事物,在已有的问题基础上进行深层次提问,它的价值表现在能够帮助学生聚焦,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从而达到学生思考能力的升华。本文基于对典型课例《为什么一年有四季》的分析来探讨课堂追问的应用,以期对促进科学课堂师生互动,提升学生思考能力做出贡献。
1课例描述与分析
1.1课例描述
本课例选自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中的第七课《为什么一年有四季》,由特级教师袁优红执教,本课的主题为“探究形成一年四季的原因”,教学目标按照三维目标分类法,其中知识与技能维度的教学目标是“知道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并根据其特征做模拟实验”,所运用到的教具有地球仪、蜡烛、图钉等。为了节省篇幅,以下简单叙述本课的教学活动:
(1)教师以一组四季景色图PPT引发小组讨论:“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2)教师以连续追问的方式带领学生分析各小组的推测。
(3)小组就之前的讨论进行模拟实验,以蜡烛为太阳,图钉为影,通过测量地球仪在不同的点(泡沫板上共有ABCD四点)时杆的影长,验证上述探讨中的推测,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中。
1.2课例分析
本课例中共有5处课堂追问,下面我们选择其中一处片段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学生在“课堂追问”下收获了什么。
片段一:在探究一年四季的形成和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上
T1袁老师:关于这样的推测我们来进一步分析,在五上年级我们举行过这样一个活动大家还记得吗?(放出测量一天中阳光物体下的影子长短和一天中气温变化折线图的PPT)
T2学生:记得。
T3学生A:第一个活动是测量一天的气温。
T4袁老师:什么时候温度最高?什么时候温度比较低?
T5学生A:正午温度最高,早上温度低。
T6学生A:第二个活动是测量阳关下物体的影子,正午的时候影子最短,早上或晚上的时候影子比较长。
T7袁老师:影子的长短跟温度有关系吗?
T8学生A:有关系,温度高时影子短,温度低时影子长,是光的直射和斜射造成的。
T9袁老师:那光的直射和斜射跟温度有关系吗?
T10学生A:有关系,直射的时候光聚集到一个光点,所以温度高,斜射的时候光散开了,所以温度低。
T11袁老师:很好,这位同学有理有据的分析了光的直射和斜射会造成四季温度的变化……
在上述片段中,袁老师共在三处对学生进行了课堂追问,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猜想四季的形成和哪些因素有关,为了让学生充分思考,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学期的活动,以连续追问的方式,使学生的新旧知识得以同化,产生有意义教学,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维度。可以看出,课堂追问的真正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的思考问题,在教师的不断追问下,学生从一天中光直射时温度最高的旧知识下过渡到了一年中四季温度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公转造成的新知识,学生新旧知识的同化是在逐步深入的问题思考中进行的,因此从该片段中可以得出结论,课堂追问可以实现学生思考能力的升华。
2总结
随着我国课程体质的不断完善,填鸭式的灌输授课已经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開放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课堂追问作为师生互动的有效途径,能够让学生在螺旋式思考的过程中获得真知,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总结。然而,怎样提出更好的追问问题,仍是我们应该探索的。恰当提出“追问”问题,使学生更易理解课堂追问是一种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鼓励学生动脑思考的教学方法。但是,如果追问问题提的不恰当,不仅不能将知识重点传达给学生,还有可能将学生引导到与课程内容无关的地方去。笔者认为,如何才能提出恰当的问题,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把握住本堂课的重心,因此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若打算采用课堂追问法,就应该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的梳理,此外,我们也应该考虑学生的已有认知,尽量从他们生活中能够感受到的事物出发,便于他们理解。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S].2017.
[2] 蒲绪凤,李友银.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追问艺术[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7):29-30.
[3] 黄倩,王光明.数学课堂追问的类型及特征——基于顾沛先生对“电话计费问题”课例的点评[J].教育科学研究,2015(2):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