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尉,宫立凤
(山东省烟台护士学校,山东烟台264000)
微课教学对中职护理专业五官科护理教学的作用研究
王尉,宫立凤
(山东省烟台护士学校,山东烟台264000)
目的研究微课教学对中职护理专业五官科护理教学的作用。方法从我校护理专业2013级大专班中随机抽取由同一名教师授课的8个班共41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1~4班采用常规教学,5~8班采用微课教学,对采用这两种教学方法的班级进行量化评价及比较。结果从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观察学生、学生评价教师、测试成绩4个方面来看,微课教学好于常规教学,且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微课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五官科护理的积极性,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微课教学;中职;护理专业;五官科护理
五官科护理是护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学生理解、学习难度较大。近些年,可汗学院首倡的微课教学在我国迅速展开,这种教学形式目的是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师所要讲的或是已经讲过的内容,五官科护理教学也恰恰需要这样一种教学形式。但是目前微课大多用于比赛,其能否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成绩,缺少相关的研究。我们希望通过此研究了解微课对五官科护理教学的作用。
1.1 资料
选取我校护理专业2013级大专8个班中的41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43人,女生372人;平均年龄(18.98± 0.55)岁;1~4班共208人,5~8班共207人。
1.2 方法
8个班均由同一教师授课。针对五官科护理中的白内障病人护理、青光眼病人护理、近视病人护理3部分内容,1~4班采用常规教学,5~8班采用微课教学。采用微课教学的班级:课前,由教师制作好微课并上传到学校局域网,学生利用自习时间观看,并查阅相关资料;课上,由学生讲课,教师总结。本研究设计了3份调查问卷,分别是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观察学生、学生评价教师问卷,对所有评价指标进行赋分量化。在学习3部分内容后,所有班级同时进行同样内容的测试,测试题型为选择题,保证所有学生的测试成绩都真实有效。所有数据采用Excel进行录入,并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等。
通过对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观察学生、学生评价教师、测试成绩方面的量化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微课教学班的量化评价得分明显高于常规教学班,且差异具有显著性。
2.1 微课教学和常规教学量化评价指标(见表1)
2.2 微课教学和常规教学量化评价结果(见表2)
表1 微课教学和常规教学量化评价指标
表2 微课教学和常规教学量化评价结果(±s,分)
表2 微课教学和常规教学量化评价结果(±s,分)
学生自我评价常规教学班微课教学班总分t值P 8.06±1.26 12.06±1.20 14 -33.19<0.01教师观察学生9.14±1.66 11.17±1.58 15 -12.76<0.01学生评价教师13.74±1.92 19.43±1.06 21 -37.32<0.01测试成绩85.97±11.97 88.87±10.46 100 -2.63<0.05
微课近年来成为各级信息化教学比赛的热点,它是一种可以对教学难点、重点进行针对性教学的教学方式,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当前微课设计过分重视制作技术,而对教学过程及活动设计、学习情境设计、学习任务设计等核心环节不够重视。其后果是花费大量精力和财力制作出的微课有微课之“形”而无微课之“神”[1]。如何才能使微课“形”“神”兼备呢?课堂就是检验它的最理想场所。有研究表明,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微课确有很大优势。应用微课教学,有助于护理专业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2]。
在五官科护理教学中,我们希望借助这种教学形式,形成教学过程中的“教”和“学”的良好互动。课前教师将微课通过网络发布,学生自主学习微课,课上师生一起探讨未解决的问题,这种方式即当前备受教育界关注的翻转课堂模式,在课前完成知识传授,在课中实现知识建构[3]。
微课教学中,对师生进行客观评价时,应该考虑两个方面,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教师的评价,应考虑教师对教学设计的实际应用情况、课堂把握能力、应变能力等。对学生的评价,应考虑学生学习参与度、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效果、课堂交互的积极性等[4]。结合五官科护理教学特点,为对微课教学和常规教学效果进行客观比较,我们共设计了33个量化评价指标。从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观察学生、学生测试成绩的量化得分来看,微课教学明显好于常规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五官科护理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成绩。从学生评价教师方面看,微课教学的量化评价得分明显高于常规教学,说明微课教学能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总之,微课教学比常规教学更具优势,但是我们研究所采用的微课教学模式并不是“纯微课”教学,而是以翻转课堂形式为支撑的微课教学。事实上,微课虽好,至少现阶段也只是传统教学和课堂的补充,是完整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支持性因素,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学交互活动[5]。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将微课与课堂教学更好地结合,以便发挥微课最大优势。
[1]郑小军.微课发展误区再审视[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2):64.
[2]彭桦.微课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实训中的教学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4):330-331.
[3]涂俊英,吴先飞.高校微课的应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高教学刊,2016(19):52-53.
[4]刘洁.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原则和评价探究[J].武警学院学报,2012,28(3):77-80.
[5]王竹立.微课勿重走“课内整合”老路——对微课应用的再思考[J].远程教育杂志,2014(5):38.
G424.1
B
1671-1246(2017)11-006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