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仕松 陈雪峰
谋篇布局产业平台开发建设
——以长兴为例
□傅仕松 陈雪峰
经济发展需要依靠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来推动,而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需要靠平台来承载。一直以来,长兴县高度重视平台的开发建设,各类平台也为长兴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发展水平的提高、资源要素供给的趋紧,粗放型的平台开发建设思路已经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不利于推进经济转型发展和提高发展质量,需要重新谋篇布局未来长兴平台开发建设思路。
1992年长兴经济开发区成立,1994年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2010年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5年撤销太湖新城,原太湖新城所辖区域由开发区负责产业开发。2011年省政府批准设立1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长兴县原李家巷镇石泉村等区域作为组团之一列入湖州南太湖产业集聚区。2013年省政府批复了湖州省际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规划,长兴县原城西工业功能区和林城镇泗安塘以南部分区域列入示范区工业开发功能区块。为支撑和平、煤山两个省级中心镇建设,加快推进画溪街道建设省级新能源小镇,城南工业功能区、煤山工业园区和画溪工业功能区列入长兴县“十三五”规划《纲要》重点建设工业平台。至此,长兴县由1个国家级开发区、2个省级产业平台和3个重点建设特色园区构成的“1+2+3”工业大平台格局基本形成。除了上述六大平台以外,李家巷、洪桥、夹浦、水口、小浦、虹星桥、吕山7个乡镇目前还都有各自的工业集中区。
根据各乡镇(街道、园区)摸底汇总,全县工业平台总规划面积18.6万亩(124平方公里),其中已建成区面积8.91万亩;集聚工业企业2101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59家,占全县规上工业企业家数的83.8%;2015年各平台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051.5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产值的88.1%;实现工业税收33.6亿元,占全县工业税收的87.5%。无论是六大平台,还是7个乡镇的工业集中区,都为工业化初期的长兴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创新平台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发挥着战略支点的作用。长兴县高度重视创新平台建设,特别是从去年开始,长兴县整合各类创新资源,构建了以太湖资本广场为核心、长兴国家大学科技园、画溪创业谷、煤山青创园、泗安西湖科创园、和平科创园为支撑,一批创业苗圃、创新工场、创业咖啡屋为补充的“1+5+N”科技创业孵化平台体系,为科技、资本、产业互动融合搭建了桥梁纽带,取得了显著成效。
历史贡献值得总结肯定,但平台建设暴露出现实问题和未来发展所面临的局限也不容回避,如平台规划不够完善、平台配套设施不够平衡、发展要素制约比较突出、平台产出效益不够高、产业布局仍很分散等。
(一)做大做强三大主平台
要把国家级开发区、省级产业集聚区和省际示范区作为未来长兴县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举全县之力建设三大平台,总的来说,三大平台要按照内部挖潜盘活和外部加强保障相结合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提升产业承接能力;要在统筹推进新型城市化的同时更加注重产业发展任务,集中精力招引大项目、培育大企业、发展大产业,提升平台支撑县域经济发展能力。
打造国家级开发区。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在三大主平台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打造以产业为基础、资本为纽带、科技创新为支撑的产业强区和城市新区,加快形成以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为首位产业,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的现代产业体系。力争到2021年,进入全省工业强区前10强、国家级开发区(园区)前5强。
打造省级产业集聚区。湖州南太湖产业集聚区长兴分区要在湖州南太湖产业集聚区5大分区中走在前列。突出现代物流首位产业,加快推进“三区五园”建设,加大铁、公、水物流资源整合力度,提高现代物流发展水平,扩大辐射范围,打造成浙苏皖省际区域物流中心和国家级现代物流产业基地。加大装备制造业培育力度,积极引进高端装备制造项目,重点引进物流依赖型的大型装备制造项目,加快推进纺织产业、新型建材产业转型提升,打造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发挥废弃矿山资源优势,有序推进综合利用,推进南太湖—吕山工业平台(东)—李家巷工业平台(南)一体化开发,拓展发展空间。
打造省际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湖州省际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长兴分区要进一步巩固好承接省内杭、绍地区产业转移的基础,突出装备制造首位产业和新材料、健康产业等主导产业,加大接轨沪杭力度,积极探索与沪杭地区产业园区开展合作共建,加强与杭州市西湖区战略合作,打造长三角产业转移首选区、长三角优质转移产业集聚区。
(二)做优做特三大特色园区
在画溪工业功能区、城南工业功能区和煤山工业园区的基础上加快建设三大特色园区,是支撑省级特色小镇和省级中心镇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发挥和平、煤山节点作用,加快推进长兴县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平台,要进一步巩固基础,完善功能,彰显特色,加快建设特色园区。
打造新技术产业园。画溪工业功能区要发挥省级特色小镇的平台优势,突出新能源首位产业,加大新能源领域大企业大项目招引培育力度,加大新能源产业发展配套功能建设,全力争创和加快建设省级新能源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确保特色小镇建设走在省市前列,如期完成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工作,打造中国新能源研发创新先导区、新能源产业集群集聚示范区。
打造循环经济产业园。城南工业功能区要在新型电池产业集聚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规模,积极发展新兴电池配件,促进新能源电池产品多样化、高端化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要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发展电池再制造产业,建设省级电池回收利用示范基地;要利用城南化工产业园,积极谋划石墨烯产业化项目,延伸发展与新能源产业相关联的机械制造、五金加工产业,打造全省绿色动力新能源产业基地。
打造信息及绿色新材产业园。煤山工业园区要抢抓交通环境大改善的发展机遇,发挥发展空间足的独有优势,加快培大育强以电子信息为主的装备制造业,提高以新型耐火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产业竞争力,把好项目准入关,加强过程管理和末端治理,确保产业安全、生态安全,加快建设国家级开发区绿色制造产业园、中国南太湖电子信息产业园。
(三)做精做细其他平台
除上述平台以外,其他工业平台全部纳入改造提升类平台,要严控空间规模,一律不再扩大开发范围,不再新增建设用地;要突出转型提升,推进现有企业集聚发展,促进现有产业做精做细。所有改造提升类工业平台以外的企业原则上维持现状,不断提高转型升级标准和要素使用成本,倒逼企业逐步向平台集聚。
(四)做专做活“1+5+N”创新平台
贯彻落实国家和浙江创新驱动“首位战略”要求,积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环境、政策环境和平台载体,以“1+5+N”创新主平台为龙头,加快完善运营机制、集聚创新要素、培育创新主体、放大创新效应,助推全面创新。
打造太湖资本广场。围绕私募金融服务业,招引基金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各类金融新业态,打造区域金融高地,为全县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股改上市提供全方位的特色金融服务和大力度的资金支持,力争5年时间招引集聚资本投行、创投机构1000家以上,建成环太湖金融港、长三角金融创新高地。
打造五大科创平台。坚持产业定位差异化、项目引进高端化、平台管理现代化思路,打造长兴国家大学科技园、画溪创业谷、泗安西湖科创园、和平科技孵化园、煤山青年创业园等五个平台;长兴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的高精尖领域四大产业;画溪智慧创业谷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三大产业;泗安西湖科创园发展装备制造(含电子信息)、新材料、节能环保三大产业;和平科技孵化园发展新型电池与配件、机械制造、精细化工三大产业;煤山青年创业园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三大产业。
打造众创空间。发挥行业领军企业、创业投资机构、社会组织等力量,结合孵化与投资,发展众创、众包、众筹等模式,打造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类创新工场、创业咖啡的新型众创空间。探索孵化器“飞地”模式,在杭州、上海、北京等知名高校、创业园等周边,设立科技孵化器,吸引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入驻孵化,待项目成熟后到长兴产业化。
作者单位:长兴县发展和改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