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品·序》与《文心雕龙·明诗》比较

2017-06-19 16:43张玉丽山东师范大学济南250014
名作欣赏 2017年17期
关键词:诗品品评刘勰

⊙张玉丽[山东师范大学, 济南 250014]

《诗品·序》与《文心雕龙·明诗》比较

⊙张玉丽[山东师范大学, 济南 250014]

魏晋文学进入自觉时代以及南北朝繁荣的文学创作,催生了《诗品》《文心雕龙》两部泰斗级的文论著作。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作为文论作品中的经典之作,提出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对后世文论影响深远。《诗品·序》关于诗歌的阐发以及《文心雕龙·明诗》关于诗歌的品评有着诸多相通之处,亦有各自不同的理论观点。本文将从诗歌的产生、作用、对四言诗五言诗品评以及品评标准四方面着手,进行分析和比较。

《诗品·序》《文心雕龙·明诗》 诗歌理论 比较

《明诗》出现在《文心雕龙》的第六篇,是刘勰文体论的重要一篇,也是魏晋诗论的重要篇章。《明诗》主要内容为阐述四言诗、五言诗的写作历史和创作特点,共分成六部分内容,分别为:诗歌的含义、诗歌的作用、四言诗写作历史、五言诗写作历史、历代文人创作情况、四言诗及五言诗创作特点。

一、诗歌的产生

关于诗歌的产生,《诗·大序》有言“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不足,故歌咏之”。《礼记·乐记》谓之“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那么诗歌的本质是什么?诗歌又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且来看刘勰与钟嵘的论述。《明诗》篇道:“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刘勰认为人具有各种各样的情感,受了外物的刺激,情感便有了一定的变化。心有所感,而发为吟咏,这是很自然的。诗歌源于心灵对外部刺激的感应,这种感应吟咏出来就是诗歌了。而钟嵘如是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行诸舞咏”。其意为四季气候的变化使景物变化,景物的变化感动着人心,使人的性情发生变动而表现在歌咏上,形成诗歌。就像是春天春风和煦如贺知章的《咏柳》,夏天炎炎热烈如杨万里的《小池》,秋天秋高气爽如刘禹锡的《秋词》,冬天北风呼啸如柳宗元的《江雪》,四季之景不同之感给予诗人的情感体验不同,因此形成阐发情感表达不同的诗作。后代的学者们为了更好地学习研究钟嵘的诗歌理论,将其总结归纳为“性情说”“直寻说”,这里的“性情”“直寻”就是人心中感情变动的直接表达,即为钟嵘诗歌本质观的总结性表达。

通过两种言论的对比,不难发现,刘勰与钟嵘在诗歌产生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共同点:诗歌产生于人心对外物的刺激反映,形诸舞咏形成诗歌。二人对于诗歌本质的认识都遵循了传统的诗论观念,从《诗·大序》《尚书·尧典》《礼记·乐记》到《文心雕龙》《诗品·序》,诗歌产生论大同而小异,都在阐明一个观点:诗歌是人内心情感的表达。如果非要在此诗论中找二者的不同点的话,那么钟嵘更看重外物的变化对内心的刺激;而刘勰则从人的情绪出发,强调情绪的变化,仅此而已。

二、诗歌的作用

诗歌的作用问题是继承诗歌本质问题而来的,这两个方面可以看作是同一问题的延续和继承。延续着上一问题的相同观点,刘勰与钟嵘在此看法上并无分歧,都认为诗歌能够寄托和表达情感,抒发心情。不同的是刘勰肯定了诗歌的教化作用,更加饱满。另外钟嵘、刘勰开篇即讲诗歌的本质与作用,首先给人以对诗歌的认识,统领全篇。

三、对四言诗和五言诗的品评

刘勰的《明诗》详细梳理了四言诗、五言诗的写作历史和历代诗人的创作状况,进而提出了四言诗与五言诗的写作特点:“若夫四言正体,则雅润为本;五言流调,则清丽居宗。”四言雅正润泽,五言清新华丽,刘勰“雅润”“清丽”的评价是当时包括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在内的诗论中最为恰当的总结,它根据诗人才情不同、写作不同而体现出来的特色加以归纳品评,更为全面精确。钟嵘似乎更看重五言诗,并由此提出了“滋味说”,他认为五言诗是最有滋味的。他在文论中提到,四言诗文字简约,取法《国风》和《离骚》,却有过于冗长、表达意思不够详尽之缺点。而五言诗却是众多诗歌体裁中最有滋味、最能符合大众口味的。钟嵘给予五言诗很高的评价,品评它为“文词之要”“众作之有滋味者”,是表达感情、描写事物、陈述事例最恰当的方式,也是包括四言诗、杂言诗等众多体裁在内的最具有表达性能的文体。由此可见钟嵘对五言诗的偏爱非同一般。

四、品评的标准

五、结语

钟嵘和刘勰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评论家,《诗品·序》与《文心雕龙·明诗》篇在具体的文论观点上虽有大同小异,但都提出了超越前代的文论观点,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者都是我国文论批评史上的碧玉,在文学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作为文论史上的经典性著作,他们的文论观点无可厚非,具有超越时间的学术意义。作为后辈学者,应该秉持虚心学习的态度,既站在前人的基础上潜心研究,又要立足文本,提出新的文论观点和意见。

① 孔颖达等:《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69页。

② 孙希旦:《礼记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006页。

⑤ 孔子著,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208页。

⑥ 孔颖达等:《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6页。

作 者:张玉丽,山东师范大学在读硕士。

编 辑:康慧 E-mail:kanghuixx@sina.com

[1]孔颖达等.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2]孙希旦.礼记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9.

[3]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4]钟嵘.诗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5]孔子著,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

[6]陆机.文赋.魏晋南北朝文论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7]王运熙.《文心雕龙》的艺术标准[J].文学遗产,2005(5).

猜你喜欢
诗品品评刘勰
刘勰的“借力”
《二十四诗品》21世纪研究述评
纯牛奶中感官品评研究进展
刘勰拦路拜师
舍弃面子的刘勰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冲淡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典雅
舍弃面子的刘勰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高古
中国画品评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