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 婉[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清代词苑中绽放的并蒂莲——女词人吴藻、熊琏的对比研究
⊙骆 婉[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自西蜀、南唐以来,词的香艳传统使它更多地带有女性化的特点,而词史上普遍出现的“男子而作闺音”的现象,说明词非常适合表现女性的生活及其思想感情。然而,清以前的女词人甚少,唯易安居士在中国古代词坛上一枝独秀。词坛上巾帼群体的形成是在清朝,其中较著名的有徐灿、顾太清、吴藻、吕碧城、熊琏等。本文将从吴藻和熊琏两位女词人的生平经历、词作感情、词作风格三方面来进行研究。
吴藻 熊琏 红颜薄命 愁
纵观中国历史,薄命红颜数不胜数,有远嫁匈奴去和亲的明妃王昭君、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的虞姬、被唐明皇赐死的杨贵妃……说到此,我们不禁扼腕叹息,对这些薄命的红颜深表同情。本文的两位女主人公吴藻和熊琏同样有着悲凉的身世遭际。
熊琏,字商珍,号淡仙,又号茹雪山人,江苏如皋人,能诗词文赋,懂音乐绘画。著有《淡仙词抄》四卷,另有诗、文、赋若干卷,还有《诗话》四卷。她幼年丧父,与弟弟熊瑚一起,在寡母的教养下长大。自幼许配同邑陈遵,未几,陈遵得废疾。由袁枚在《随园诗话补遗》中称陈遵“所天非解事者”可知他患了精神不健全之病。这种疾病按理说是不具备结婚资格的,即使是在古代这也不合理,但是明清时期,理学思想占统治地位,烈女广受褒奖,贞洁观念深入人心,最后在封建礼教思想的压迫下,熊琏坚持选择嫁进陈家,于是“里邻称其贤”。
这样一来,熊琏的名声是好听了,可是她内心的苦痛谁又能体会?她真正掉进了婚姻的围城里,陷入痛苦的深渊中。纵使心中的苦闷愁情有三千丈,她也只能黯然神伤。她在寂寞的沙洲里,只能低声吟唱《点绛唇·柳岸》“:人去难留,轻烟影里千丝袅。离魂应绕,牵惹情多少。梦断孤帆,回首长亭杳。开蓬了,月斜风晓,一幅相思稿。”她在这里极吟相思之苦,实则暗示寂寞无人陪伴的苦闷情怀。一个“孤”字,就能让我们联想到词人形单影只地站在萧瑟的寒风里,任凭寂寞吹进骨子里。
和熊琏不同的是,在面对如此不幸的婚姻时,吴藻并没有自怨自艾,而是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去生活,去交游,并写下大量的交游词。如《虞美人》《唱火令》《浪淘沙》等。吴藻的朋友圈很广,她结识了名士、官员、将军、画家、书法家、闺媛、妓女等各阶层人士。不分性别、阶层,只要是知己,吴藻都能和其成为朋友。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吴藻身上有鲜明的女性觉醒意识和强烈的妇女个性解放的要求。她没有像熊琏那样屈尊于封建礼教过着独守青灯的寂寞生活,而是追求生活的乐趣,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过随性的生活。
熊琏自身也感慨“红颜薄命”,有着强烈的“薄命意识”。况周颐《玉栖述雅》记载,熊琏“有感悼词数十首,曰《长恨篇》,皆为金闺诸彦命薄途舛者作。自为题词调《金缕曲》”。《金缕曲》也是最能反映其凄楚怨厉内心世界的作品。“薄命千般苦。极堪哀,生生死死,情痴何补?多少幽贞人未识,兰消蕙杳荒圃!埋不了,茫茫黄土。花落鹃啼凄欲绝,剪轻绡,哪是销魂处?静里把,芳名数。同声一哭三生误。凭无端、聪明磨折,无分今古。玉貌清才凭吊里,望断天风海雾。未全入江郎恨赋。我为红颜聊吐气,拂醉毫、几按凄凉谱。闺怨切,共谁诉?”无论是起句还是结句,都直指“红颜薄命”这个主题,这其中的“凄凉”也就顺理成章了。能像熊琏这样肆意纵情挥洒此类情感的词人并不多,当然,这也跟她的人生境遇有关。
《望江南·题昔楚桥先生独立图》中的“今古人才都冷落,一腔歌哭付文章。把卷立苍茫”。《百字令·题吴退庵先生诗草》中的“说甚吊古评今,吟风啸月,都是才人泪。恸哭文章才绝世,清彻一泓秋水……苍茫独咏,瑶笙吹彻鹤背”。“苍茫”一词足以显示词人的广阔视野和大气词风。此二首词抒发了词人怀才不遇之感,冷峭坚挺,使人读来不禁感叹词人的才华。
在熊琏的词作中,感情表达十分丰富,有表现幽冷凄楚的《浣溪沙·秋况》(前面已举过此例),有表现愤恨不平的《鹊桥仙·读文通〈恨赋〉》:“生憎彩笔写凄凉,传尽个,伤心怀抱。”还有表达孤苦寂寥的《满庭芳·雨后山》:“问谁向,浮云深处,弦管试吹开?”无论表达何种情感,其最终目的都是为“朴素浑坚”这一主体风格服务。
与熊琏词相比,吴藻词的风格更加多样化,也更为豪放。吴藻的词,婉约豪放兼有,融清圆流丽与豪宕悲郁为一体。陈文述序《花帘词》论及吴藻的词,不无溢美之词,谓吴藻词的风格是多样的,其豪宕之词“尤近苏(轼)辛(弃疾)”。
吴藻词继承了传统女性词纤婉清丽的特色,用细腻的笔法,轻柔的意象,明白晓畅的语言表达心灵的体验,形成了清圆流丽的艺术风格。这在吴藻早期的一首闺中之作《如梦令·燕子》中有所体现:“燕子未随春去,飞入绣帘深处。软语多时,莫是要和侬住?延停,延停,含笑回他不许。”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少女与燕子嬉戏对话的图景。少女和燕子都很活泼可爱,自然的情感流露出女词人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在吴藻的豪放词中,常为人们称道的是《金缕曲·生本青莲界》。词风凄厉跌宕,最能代表其身不为男子的愤懑之情。其中“愿掬银河三千丈,一洗女儿故态。收拾起断脂零黛,莫学兰台愁秋语,但大言,打破乾坤隘;拔长剑,倚天外”几句写得何等豪情万丈啊!吴藻词的慷慨豪迈、悲凉沉郁在《满江红》三首和《金缕曲·问欲呼天说》中都有所体现,就不在此一一分析了。
吴藻、熊琏二人都是清词史上的璀璨明珠,她们的光芒将一直存在。清代这些词坛“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子,在她们所处的时代里勇于唱出自己的心声,指引着后代的女性同胞们争奇斗艳,释放女性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国女性文学史上一抹绚丽的色彩,永远熠熠生辉,光芒四射。
注:本文所引熊琏作品皆出自《淡仙词钞》,吴藻作品皆出自《吴藻词》。
[1]张宏生.清代词学的建构 [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8.
[2]邓红梅.女性词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3]严昌迪.清词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4]胡云翼.吴藻词[M].上海:民国上海教育书店刊本,1947.
作 者:骆婉,牡丹江师范学院2016级古代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编 辑:李珂 E-mail:mzxsl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