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平华
摘 要:當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普遍笼罩于应试教育雾霾之中,落后的教学观念阻碍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教师应当从三个方面进行突破:重视朗读教学、活化教学策略、开展课外阅读。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人教版
初中阶段是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小巅峰,这一时期学生开始渴望在课堂中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而不是完全听从于教师的知识灌输。阅读作为初中语文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在促成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应当尽早从应试教育的泥沼中抽身,改革教学方法,促进阅读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一、重视朗读教学,营造良好氛围
阅读教学的根本环节是“读”,只有多“读”,方能见真知。然而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就一直忽略朗读教学,教师或无感情地为学生范读,或是一带而过,未能真正发挥朗读教学的重要功能。在朗读中,学生能够体会文章内涵,感知作品思想感情,加深对课文的理性认识,这都是单纯的默读远远达不到的。因此,语文教师应当格外重视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朗读。
朗读时,应当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注重情感熏陶,让学生在逼真的氛围中融情入境,加深对文章的理解。21世纪是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多媒体教学设备正在进入初中语文课堂,对语文教学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教师应当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集声、光、色于一身的技术优势,为学生开展朗读活动营造良好氛围。
例如,七年级上册《春》一课的教学中,朱自清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非常适合教师用来组织朗读教学。上课伊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门德尔松·山的钢琴曲《春之歌》,在背景音乐的烘托下为学生有感情地范读全文。课件上还可以呈现几组春之美景的图片,给学生以直观的视觉冲击,进一步营造良好氛围。教师范读之后,学生要分组、分段朗读,还要个人朗读。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切换不同的背景音乐(《初雪》《春野》等),请学生反复揣摩,如何完美配合音乐节奏进行朗读。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学习本篇文章的兴趣大大激发,同时提高对课文所描写春之美景的认识,教师再开展阅读教学就顺利多了。
二、活化教学策略,多种方式教学
有关教学策略的研究一直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话题,如何优化教学策略,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是无数教研改革人员长期以来孜孜探寻的话题。笔者认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改革的重点在于冲破灌输式教育樊笼,为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它没有标准答案,没有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教师的当务之急是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抒发个性化见解,让语文课堂成为他们思想自由驰骋的新天地。基于此,很多专家学者积极开展了教育教学研究,合作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留白式教学、兴趣式教学等作为优秀教研成果,均对阅读教学产生了积极影响。语文教师应当在阅读课堂上灵活选用这些教学策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以留白式教学为例,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经验教师讲课往往只是微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不讲。”这正是留白式教学的真正含义。教师应当注重阅读教学的弹性留白,挖掘学生阅读潜能,促进阅读素养的提高。教学九年级下册《孔乙己》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用一句话表达自己对孔乙己的感受。这个问题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学生自由发言。有人说到:一个无希望的人,一个无希望的社会;有人说到: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种留白,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体现了学生的主人公地位,可谓一举两得。
三、开展课外阅读,激发阅读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初中生每年课外阅读量应不少于八十万字,但是很多学生都没有达到这一标准。课外阅读量的缺乏,成为制约阅读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应当提高对课外阅读活动的重视,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为课内阅读教学补充能量。
首先,教师应当从学生角度出发,精心挑选那些学生感兴趣的书籍推荐他们阅读。实践证明,小说和诗歌是初中生最感兴趣的两种文学体裁,教师所推荐的书籍可以适当向这两方面倾斜。
其次,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一种补充,应当注意课内外内容的衔接。教师所推荐的书籍最好与本学期、本单元教学内容紧密相关,以对课内阅读教学起到积极作用。例如《孔乙己》一课教学之后,可以推荐《彷徨》《呐喊》这两本小说集,这既同属于鲁迅作品,又为今后高中阶段《祝福》等课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而且也是学生喜闻乐见阅读的小说作品。
初中生面临沉重的中考压力,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不免向中考政策倾斜。但是,教师不能仅仅关注应试教育成果,更为重要的是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强化有创意地阅读、有个性地阅读,努力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车静.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两种方式[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11(9):123-124.
[2]张磊,刘芳.探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11,7(2):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