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洁
(广州市启明学校)
摘 要:爱国主义教育是音乐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我国广大音乐教师已经在探索如何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普通音乐教育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然而,视障学生的音乐爱国主义教育却鲜有研究。从视障学生的生理特点、对音乐的态度以及对音乐的学习能力阐述了视障音乐爱国主义教育的可行性,并针对视障学生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视障学生;生理特点;爱国主义;音乐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儿女对国家的忠诚、自豪以及皈依的体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无疑是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任务。在音乐教育中,这项任务尤为重要。我国有大量宣扬爱国主义的歌曲。《国歌》《黄河大合唱》等歌曲反映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体现了他们强烈的、无私的爱国主义情怀,《龙的传人》《歌唱祖国》等歌曲则直接抒发了歌者对祖国的热爱与自豪。凡此种种,都是爱国主义教育不可或缺的素材。我国教育界在普通學生的音乐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探索和研究中已经取得很多成果。然而,关于视障学生音乐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却鲜有报道。视障学生由于长期缺乏视觉信息,其生理和心理都和普通学生有区别,所以针对视障学生的教育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针对这问题分析视障学生生理特点、对音乐的态度以及音乐的学习能力与普通学生的差异,论证视障音乐爱国主义教育的可行性,并针对视障人群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视障音乐教育的可行性
1.视障学生的生理特点
视觉是人了解外界最重要的感觉信息。视障学生大多在早年就失去或损伤了视力,为了适应生活环境,其他感觉必须代偿视觉的损失。据现有文献显示,听力的代偿最为明显。视障人士的听力比正常人强这一结论已经被无数科学研究证明。Hugdahl等人发现盲人对语言中的音节辨别能力比正常人强,Roeder等人则发现盲人对语言的处理速度比正常人更快。这些研究都表明视障儿童可能在对音乐的鉴赏和理解方面比正常儿童更有潜力。作曲家的情感和情绪往往反映在音乐的细节之处,三连音或四连音、断音还是连音、节奏渐快还是渐慢,传递的感情都不一样。视障学生对声音信息的辨别与快速处理表明他们具有很好的音乐理解能力。不仅如此,由于儿童的大脑皮质具有可塑性,由于早年视力缺失或损伤的儿童主要依赖听觉信息,其大脑对声音的处理方式与正常儿童不一样。Guerrero Arenas等人的研究发现正常儿童主要通过背后扣带回皮质处理音乐信息,而视障儿童则是通过前额皮质前部处理音乐信息,而前额皮质的功能与人的情绪息息相关。这意味着,视障儿童可能更容易对音乐产生情感共鸣。
2.视障学生对音乐的态度
视觉是正常儿童学习、娱乐和人际交往的基础。尤其是在当今互联网发达的社会,各种视频、影像和游戏都持续不断地对儿童产生视觉刺激。不可否认的是,视觉信息比听觉信息更加生动形象,所以正常儿童会选择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花在视觉信息上。由于视障儿童视觉受损甚至缺乏,声音在其生活里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Park等人通过问卷调查了视障人士和正常人对音乐的态度,包括音乐对自身、人际关系及公共关系的作用。结果表明,比起正常人,视障人士认为音乐在其生活中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视障人士将大部分的空闲时间用于聆听音乐,而在正常人中,这显然是少有的。所以除了课堂学习,视障儿童可能会在课后花更多的时间在音乐上。缺少了视觉信息的刺激,反而能使他们沉浸于音乐之中,体会音乐中传达的感情。过度的宣教是目前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误区,不仅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还有可能适得其反,让学生产生抵触的心理。在视障儿童的音乐教育中,这一问题能很好地得到解决,让他们自己聆听爱国主义音乐,自己体会音乐中的爱国主义情怀,不用过多的宣教,也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视障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
除了聆听和鉴赏,演唱或演奏也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唱奏需要乐谱或歌词,在唱奏音乐教育中,视障学生与正常学生的学习方式有着巨大的差别。Abramo等人的实证研究发现,与正常学生相比,视障学生有独特而高效的学习方法。虽然盲人学校有提供盲人专用的点字乐谱,但是基本没人使用,毕竟在演奏时腾出一只手来读乐谱是不现实的。视障学生选择反复聆听把音乐记下来,然后小组互相交流、互相教育从而促进记忆。虽然这需要视障学生下更多的功夫,但是结果发现他们都能很快速的记住音乐并参与唱奏。在某种程度上,视障学生的这种音乐学习方法更加理想,尤其是对于音乐爱国主义教育。由于正常学生有乐谱和歌词的帮助,他们无需记忆,只要听一两遍音乐形成大概的印象就能开始唱奏。但是,这种学习方法只停留在“读”的层面,而上述视障学生则是把音乐记在脑子里。对音乐本身和音乐的内涵,视障学生的理解必定更为深刻。所以,视障看似是音乐教育的阻碍,但只要合理教导,视障也可以成为音乐爱国主义教育的无形推动力。
二、如何在视障音乐教育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正确的音乐选材是音乐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从古代的《苏武牧羊》,到延安时期的《南泥湾》《黄河大合唱》,再到现代的《龙的传人》都是很好的素材。把这些歌曲用于音乐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已经过其他学者论证,在此不再赘述。下面主要就上述视障学生特点,对视障音乐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1.注重音乐创作背景的讲述
任何艺术创作都离不开历史背景的,有故事的音乐一定比没有背景的练习曲更生动,更吸引人。对于大多数正常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只局限于课堂。但视障学生不一样,他们更愿意把课余时间花在聆听音乐上。基于这一点,视障音乐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更重视音乐创作历史的讲解。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不仅可以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还能让学生明白音乐中的感情由何而起、为何而生,由此培养出的爱国主义情怀将更加牢固和强烈。另外,课堂上过度的宣教爱国主义,老师口中说的爱国主义远不如自己从音乐中体会得深刻,相比起音乐教师,音乐本身或许更适合当视障音乐爱国主义教育的老师。
新课程·教师2017年4期